6月25日,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正式入法,上海成为第一个试行城市,7月1日起施行。一时间,“你是什么垃圾?”成为全民探讨的热点。大家在心疼上海同胞的同时,也开始悄悄准备着自家的分类垃圾桶。
01“你是什么垃圾?”灵魂拷问名副其实,我们的生活环境需净化事实上,垃圾分类倡议早在1996年的时候就落实到全国县级以上的城市,不过只在基础设施上完成了布局。今天的垃圾分类法,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修订而来,以专章规定的方式提出了《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制度》。
上海一马当先,颁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是中国历史上最严的一次生活垃圾分类诞生了。在上海,7月1日起,未按规定收集,放置垃圾的,个人罚款50到200元;企事业单位最高可罚5万元。
虽然法令严苛,但广大网友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是普遍支持的,虎躯一震后,都喜大普奔起来。毕竟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到不得不深度净化的时候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利在当下,功在千秋。此处不接受反驳。
当这个新政以“你是什么垃圾?”这样一种诙谐和自嘲的方式传播全网,我便默默地在网上购买了4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决定先试试水,亲身体验一下看看垃圾分类是否对现在的生活秩序造成扰乱。并试图培养我家孩子学习垃圾分类的能力。
02熊孩子沉迷“这是什么垃圾?”的家庭游戏为了让家人愉快的适应垃圾分类的新环境,我策划了一款“这是什么垃圾?”的家庭互动游戏,并在家里开启了“内测”。游戏规则如下:
周末玩了几轮,我们从沙发底下,电视柜底下,橱柜角落,床底下搜除了数十件大大小小的垃圾,小到孩子的玻璃珠,西瓜籽,棉签;大到漏气的皮球,宝宝餐椅坐垫等等。垃圾分类的游戏很快将整个屋子的垃圾都清理出来,并达到了分类放置的目的。
没想到,我们家的孩子竟被这个游戏深深吸引。把他的几十件玩具也按照“你是什么垃圾”的分类方式分别放置在不同的角落。现在,他连我们的常用小家具也不放过,杯子,眼镜盒,零食盒,棉签盒,就连碗筷也不放过,目所能及,都想用“你是什么垃圾”去做一遍划分。
这个有趣的现象让我想起了心理学界一位疯子式的近代儿童心理学家,他的一生荣誉等身,发布专著60多本,论文500多篇。被数十个国家的一流大学授予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这位心理学家被称为疯子,就因为他的论著中许多儿童心理学的发现,是通过他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得出的。他提出的儿童认知心理学,成了当代心理学的基本架构之一。
这位令无数教师资格证考证者头大的人物,就是——让·皮亚杰。
03孩子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符号思维孩子在3岁左右会表现出明显的智力发展特征,在过去三年时间与环境动态的,持续的相互作用后产生的结果。三年的发育,足以让孩子具备符号思维,此后很长的几年时间里,孩子的主要思维模式就是符号思维。
符号思维:是指孩子不局限于此时此地的现实中,看到一个物品,就能联想出一连串的相关形象或词语。
比如用完的卷纸圆筒,孩子看到后一会儿说这是一个水杯,便起来做喝水状;过了一段时间后再看到这个圆筒,他会说,望远镜,并做出用望远镜眺望的姿势;再隔一段时间,孩子看到圆筒倒在地上滚动,他又说像个轮子。
皮亚杰认为:当孩子有了符号思维的时候,就是孩子分类学习的黄金时期。符号思维,是皮亚杰在其核心论著《发生认识论导论》提出的,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第2个阶段——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导论》这本书生动有趣,理论与案例结合的非常好,推荐大家读一读哦!)
让·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心理学理论架构如下:(敲黑板,划重点,此处是考教师资格证时,心理学的常考题)
为什么让·皮亚杰认为孩子在2到7岁的前运算阶段,最分类学习的黄金阶段呢?
事实上,分类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制定“秩序”的一种方式。把家禽和野兽进行分类,是为了建立可普通动物与人类安全距离的秩序;而当下推行的垃圾分类制度,是为了建立生活环境安全与危险的秩序。
在孩子前运算阶段做分类学习,除了有符号思维的支撑,还有以下几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前运算阶段的孩子还不具备抽象思维,缺乏“脑补”能力。挑苹果的时候,孩子看到光滑红润的一面就会认定这是个好苹果,烂的一面出现在眼前,他才认定这是烂苹果。他还未形成“这个苹果这一面很好,背面会不会有坏点?”的思维。
单点思维虽然是思维不成熟的表现,但确能培养孩子在单点观察的专注度。所以在培养孩子做垃圾分类的时候,要将不同垃圾的最大危害点呈现在孩子面前,让他对不同垃圾最大的特征谙熟于心。
如对电池的认知,电池是用来给他的玩具车提供动力的,是玩具的一部分,如果你直接告诉孩子“电池是有害垃圾”,他无法接受,因为他只认为电池是玩具的动力。
那么如何让孩子接受“电池是有害垃圾”呢?唯一的办法是重新分类。给电池做重新分类,分成用完的电池和没有用完的电池。当他自己动手,认知到用完的电池对玩具车没有用处的时候,家长把电池内部的材料图展示给孩子看,他就能接受这个是有害垃圾。
这一点也是促进孩子学习分类的一个综合驱动力,在孩子的眼里,万物皆有灵。下雨的时候太阳公公是不是躲起来了?月亮婆婆和太阳公公会相遇么?从衣服上扯下来的纽扣是不是会痛?在前运算阶段孩子的大脑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而在父母的教育下,在孩子与环境互动后,孩子会对万物之灵做善恶之分。
比如邻居家那扇老是发出嘎嘎声的门,给孩子带来恐惧感,他认为那是恶的,不能靠近的。同样,垃圾分类也是如此,父母要帮助孩子进行分类,让他们从小就认知到不同垃圾有不同“善恶值”这个新秩序。
04总结:教孩子垃圾分类要趁早,“你是什么垃圾?”三岁小孩一眼就能看得出垃圾分类游戏进行几天,最早的时候因为游戏性还比较强,我们都愉快的接受,但真正能把这种愉快保持下来的,只有孩子了。现在,他总是抢着去扔垃圾,虽然常常仍错垃圾桶,但那股盎然兴致令人欣慰。而对于我们大人,不分类的习惯陪伴我们太久了。不管什么干湿垃圾有害垃圾,手上有垃圾就“投篮”,现在叫我们在客厅吃个香蕉,然后跑去厨房扔香蕉皮,真是个挑战(当然,每处都放置多功能垃圾桶也是个解决办法)。
对于垃圾分类,孩子有更积极的表现。一方面,他正处于“分类学习”的发育诉求期,能够完成分类,他会获得莫大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前运算阶段的符号思维,万物有灵,单点思维,单向思维的特征让他对新秩序的接纳速度比大人快很多,分类放置垃圾的新习惯,对他而言是个全新的,恒定的秩序。
所以,拯救知更鸟倡导各位宝爸宝妈,买一组分类垃圾桶,开始培养孩子分类放置垃圾的习惯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