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入坑指南,你入坑吗

考古入坑指南,你入坑吗

首页休闲益智历史考古学测验更新时间:2024-05-09

《考古入坑指南》

2014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大部头的书《中国考古学大辞典》,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纂。我们可以先看看这本书中对考古学的正式定义:“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由于它是以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为目的,故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又由于获取和研究这些遗迹和遗物需要利用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因此考古学也属于交叉学科。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考古层位学和考古类型学分别来自地质学的地层学和生物学的分类学。其基本的研究步骤为: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调查发掘所获田野资料的整理,各种标本测试分析,编写考古调查或发掘报告,进行专题研究或综合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或专著。考古学可分为多个分支学科:如根据其研究的物质遗存的时代特征可分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青铜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近代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领域和方法可分为田野考古、环境考古、农业考古、冶金考古、动物考古、社会考古、认知考古、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等。

上面这段话就是说,无论你是学文科的,还是学理科的,在考古的世界里都可以大展拳脚。

相比而言,《考古入坑指南》这本书就不那么正式了,当然内容还是正式的。书名中的“坑”字,就是考古发掘中的“探方”。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坑,有1×1米、5×5米、10×10米之分。通常第一个适用于旧石器时代,第二个适用于菜鸟实习。当然,也会有菜鸟碰到第三种探方。总之,这本书就是对入坑和入坑之后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如果你想了解考古不妨从这本小书着手!

湖北城河遗址发掘现场

考古必备工具

探铲

探铲:即大家熟知的洛阳铲,是考古钻探的必备工具。这一工具最早用于盗墓,后来才为考古人所用,适用于土质遗址。学会使用探铲和辨别各种土质土色都是考古人的基本功。探铲的铲头呈U字半筒形,使用时上面装有长长的金属或木质杆子(现在多是螺纹套管,装卸都十分方便)。近几年,随着中国考古走出国门,这一勘探工具和方法也随之向外传播。如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发掘时,中国考古队就教会了乌方考古队员使用探铲,可称之为一次技术输出。

在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遗址现场,中方技师正在指挥钻探

手铲

手铲:凡是参加田野考古发掘的考古人,人均一把,比探铲使用都广泛。可以视为考古行业的形象代言,所以称考古也被称作是“手铲释天书”。 这种工具一器多用:可用来切壁、刮面、找边、收土等考古工作;也可以用来切西瓜、削苹果皮;当然也可以用作防身工具(希望大家都不要用到)。

手铲

米格纸

米格纸:上面为1×1厘米的小方格,绘图必备。在田野考古过程中,需要对考古现场以及出土文物进行精确的考古绘图,米格纸就相当于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比例尺。利用它可以方便的将考古现场进行比例缩放,将现场完整“照搬”到纸上!如果你有幸发掘了一个大型砖室墓,那么绘图过程会相当“美妙”,因为每一个砖缝都要绘制到图上。

米格纸

竹签和刷子

竹签和刷子:用来清理人骨及各种出土遗物,属于精细发掘工具。没有竹签可以用其他材质代替,比如把筷子削尖,所以个别工地曾一度十分缺筷子。

至于其他罗盘、卷尺等工具不再一一赘述,大家可以去书中找答案!

考古工具包 套装

考古工地的吃穿住行

这一话题,以笔者的亲身经历来简单聊聊。细细想来,笔者已经入坑整九年。一般考古实习的时间多是暑假,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出发前,系里专门开了动员会,系主任亲自和我们介绍了工地的情况。实习内容属于南水北调考古工作的一部分,实习地点位于湖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最后强调实习的工地有三多:“毒蛇多、蚊子多、蜈蚣多”,这一句话,吓傻了准备大干一场的同学们。以至于在回去准备行李时,大家都认为应该带雄黄酒,以便对付毒蛇。当然,最后因为时间仓促,未能实现。

当我们坐车一路向南去工地的途中,听说了诸多事情。比如某个兄弟大学的工地前一段被大水淹没了,另外某个兄弟大学的同学在工地实习时上街被狗咬了。种种消息,让原本雀跃的心一落千丈,等到工地时,已经没了最初上车时的兴奋。那年是2009年。

住的地方是村长家里。五间正房,除掉客厅,老两口住一间,剩余一间给男生,两间给女生。房间的分配比例充分说明了如今学考古的女生比男生多,再也不是早年班里“五朵金花”的时候。带队老师单独住院子西侧的小房,算是特殊待遇。十几个男生女生住一个院子,只有院子西南角的一个厕所。所以早上的抢厕所大战每天都在进行。事实证明,在面对人生的“三急”之一的内急时,斯文是不管用的——只有嗓门大、速度快,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晚上收工回来,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洗澡。在数次交锋之后,最后的结果是,女生提水上房,房顶来回盘绕的丝瓜架子提供了天然的遮蔽。男生在院子里快速解决。当然,洗澡用热水就不要强求了,能有凉水就不错了。

吃的是大锅饭,厨师是一位白白胖胖的大叔。每位同学配发搪瓷碗2个(一个盛菜,一个盛汤),筷子一双。夏天早上上工是6点,很多同学起不来吃早饭,所以等到吃午饭时,早已是饿的前胸贴后背了。管饭大叔吆喝一声:开饭啦!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就端着碗冲向厨房,如果吃米饭,那就大半碗米,上面放菜,简单的盖浇饭。如果吃的是面条,那就另当别论。一群人端着饭碗,或蹲或站吃饭,全没有在学校里的舒适,大家依旧吃的香甜。这主要是工地凳子有限,只有腿脚快的同学才能在吃饭时抢到凳子。如果实在想坐,可以去院墙角拉一根竹子放倒,这样一排可以坐七八个同学。吃完饭,再把竹子竖起放好,下次再用。这一方法,省时省力,就地取材,方便快捷。

行,除了买菜可以偶尔蹬个小三轮外,其他都是靠两条腿。上工途中要经过两条河,其他都是土路。晴天走路一身土,雨天走路一腿泥,让人充分领略了到底什么才是“水泥路”。另外,一下雨河水会涨,石板桥会被淹没,所以过河也是一件危险的活动。一不小心,轻则脚上的鞋被冲走,重则人被冲走。

穿,最好是怎么土怎么来。夏天是大草帽、长袖衬衫,再加上宽宽的长裤。军训时的服装就很适合工地。脖子里挂个毛巾,斜跨一个上有“电工”或其他字样的帆布包,里面装有手铲、罗盘、卷尺、竹签、铅笔、探方发掘日记本等诸多工具。再提上一大瓶水,就可以出发了。这幅装扮,和村里下地干活的老农没啥区别。

全国工地各有差异,但都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在田野考古中,我们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要有苦中作乐的精神。

考古人和考古事

考古人,除技术人员外,最低标配是本科。放眼圈内,硕士博士更是一抓一大把。但无论学历多高,都基本常年在工地摸爬滚打。工作方面,从最基本的布方发掘、田野绘图、写探方日记、拼接陶片,到整理发掘简报、出版发掘报告,全部都会。生活方面,从买菜做饭、修理水电到和地方政府或建设单位谈判、和老农拉家常侃大山,样样都会。

所以有学者说,一个成功的考古人,绝对是一个能掌控全局担当大任的人。尤其是当下的中国考古,大多是跟着挖土机进行的抢救性发掘。时间紧,任务重,更需要考古人掌握大局,协调开发商、政府诸多单位的关系,为文物争取充足的发掘时间,护卫一方文脉。

考古人里多精英。别看在田野里工作时,“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收破烂的,细看是干考古的”。但回到大城市,换个衣装,走进各种会场或讲台,潇洒从容,让人眼前一亮。考古人多才多艺,尤其是爱写诗。曾有言:每个考古人内心都住着一个文艺青年。不管这句话的真假,至少一位著名的前辈考古学家童恩正先生除了考古学家的头衔外,还有个科幻作家的名头。先生早年的科幻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且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而在考古学上,先生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奠定了我国西南地区考古的基础,尤其是“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提出,更是影响至今。

深究起来,考古人爱写诗,大约和长期呆在田野里有关。工地一般所处地方偏远,通信和网络都不发达。当夜幕降临,面对漫天星斗,浩瀚宇宙,该是诗兴大发时;当登高望远,四野茫茫,最是怀远思古时。

结语

考古发掘就是挖墓吗?

错,墓葬仅仅是考古发掘的一部分,还包括各类建筑遗址、灰坑、车马坑等。参加过考古发掘的都知道,灰坑的数量一般都比墓葬多。

发掘出土的东西可以带走吗?

不可以,文物都是国家的,考古人有“三不主义”:不藏古物、不鉴古物、不买卖古物。如果违反以上原则,就会为考古人所鄙视。所以,鉴宝之类的活动请不要找考古人,考古人既不知道古物的真假,也不知道它的金钱价值。当然如果是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倒是可以一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