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团游避坑!业内人士:这种团不到5000元的,都有购物点;签合同时这个条款很重要→

跟团游避坑!业内人士:这种团不到5000元的,都有购物点;签合同时这个条款很重要→

首页休闲益智连一笔更新时间:2024-04-26

为省心选择跟团出游,却因旅行社乱改行程、强制消费而倍感糟心;酒店宣传图片光鲜亮丽,实际却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承诺的景点数量多,实际去游玩的寥寥无几……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研学游”“低价游”等欺骗诱导、暗藏陷阱引发的相关投诉排名第四位。

跟团游产品“货不对板”的现象时常出现

不到3000元“畅游”东南亚

游客:体验感很差

在东南亚出境旅游市场上,曼谷芭提雅是开发时间最早,复制性最强,是最成熟的一条旅游线。去年出境旅游团市场重启,这条线首当其冲成为旅行社热卖的线路,价格曾飙升至7000元以上,不过经过去年泰国旅游“魔幻”洗牌,现在价格已经跌至谷底。

记者采访了游客小花(化名),去年底,她跟随家人报名跟团游芭堤雅,当时跟团价格不到3000元。“出发前几天,导游通知,团费不包含导游服务费和税金,每个人需额外再交600元。”小花说,“考虑到跟团价格确实很低,所以我们就很爽快支付了这笔费用。”

小花回忆,第一天的行程主要在曼谷市区,如大皇宫、游湄南河,四面佛等传统景点。

当天下午导游就在车上竭力推销大家去看“东方公主号”上的演出,演出需要每人花2000泰铢(折合人民币约400元左右)。

“来曼谷不上这艘船就等于白来,你们来泰国玩什么?不就是欣赏国内看不到的东西嘛,要是不上去,你们一定会后悔的!”

在导游“地毯式”游说下,有团友陆续报名,但人数显然不能让导游满意,声称不去看的团友只能在车上等,等待时间需要两个小时左右。于是又有几个团友报名后,导游才答应让余下客人可以先回酒店。

从第二天开始,小花和团友们的行程就变成购物点为主,景区为辅,燕窝店、乳胶店、珠宝店、土特产店,每个商店逗留的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两小时。“导游抓紧一切机会游说大家购物,如果在一个点大家购买力强,就能早结束,如果表现不理想,导游就会一直让大家呆在哪里,直到有人买单。”

小花说,因为价格低,出发前也做好了有购物的准备,没想到体验感那么差,而且住的酒店基本都在郊区,每天行程很赶。以后绝对不会再参加这样的团了。

旅行社负责人:

5000元以下的东南亚团都有购物点

↓↓↓

杭州某旅行社一位出境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杭州几个大的出境旅行社,很少做这类低价产品。大部分产品都以高品质纯玩团为主,比如曼谷芭提雅这条线,结合机票和酒店成本,市场售价基本在5000元以上。疫情后机票、当地酒店、地接成本都有不同程度上涨。“东南亚线低于5000元的,基本都有购物行程安排,价格越低,购物点就越多”。

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上很多小的旅行社还是会操作低价团,尤其淡季时候,因为已经提前切了机位预定了酒店,临出发的时候,开始低价促销。

他们大多数通过导游朋友圈招揽客人,收满就会“撤广告”。他表示,这些旅行社会用低价吸引游客,但是会把税金、机票燃油附加税以及导游小费分开结算。“芽庄线来回包机成本就要每人2000元,加上当地酒店费用,以及其他地接成本,所以1999元价格肯定还要额外再付一笔税金费用,加上游客的购物花销,七七八八加上去,游客在旅行中实际产生费用价格比纯玩团还要高。”

承诺能连住4晚结果只让住1晚

今年31岁的王鹏飞是重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由于平时工作较忙,加上父母刚退休,今年年初,王鹏飞萌生了带家人出去旅游的想法,随后他在云南一旅行社的直播间预订了一款“西双版纳5天4夜纯玩私家团”产品,售价3988元。

“当时觉得这个旅游团性价比挺高的,安排的住宿是五星级酒店,有司机接送,看上去特别省心,很适合一家人出行。”王鹏飞说,下单时直播间的主播还承诺,酒店能连住4晚不挪窝。

然而,实际出行后,王鹏飞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天入住的酒店与宣传的酒店只是同一个酒店品牌,而入住酒店的设施设备和环境比照片里的要老旧得多。”不过,考虑到出来玩住宿过得去就行,王鹏飞与家人并未深究此事。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中午,一家人正在景区用餐时,酒店突然打电话让王鹏飞一家退房,因为他们的“房费只支付了一晚,该房间已经被其他客人预订了”。

王鹏飞直言:“当时很气愤,说好的连住4晚,结果只住了一晚就把我们赶走了,而且完全没有事先通知。”在与酒店、旅行社、平台多方交涉后,旅行社最终将王鹏飞一家安排到13公里以外的另一家酒店。

返程后,王鹏飞向旅行社提出退款,对方未予以回应。投诉近两个月后,王鹏飞才收到平台方提出赔偿500元的方案。王鹏飞告诉记者,起初他要求平台和旅行社退还全部费用,并支付违约金,累计5000元。但他咨询律师后才知道,由于在线上购买旅游产品时,未及细看便同意了电子合同上的免责声明,例如,以线下实际情况为准,同意旅行社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舒适性以上的酒店等。加上旅游市场涉及领域广部门多,即便维权成功也只能“惨胜”。最后,王鹏飞不得不接受了平台提出的赔偿方案。

隐秘免责条款导致游客难维权

重庆沙坪坝区一旅行社负责人高昶坦言,游客在跟团游过程中因不熟悉实际情况,往往处于受制于人的困境,致使个别旅行社或经营者肆无忌惮更改旅行团承诺的内容、侵犯游客权益。

“部分旅行社也存在以超高性价比、特价优惠等噱头吸引游客,并在合同中增加许多隐秘的免责条款,这也导致了游客维权困难。”高昶说。

“虽然大部分旅游纠纷涉及金额不大,但消费者维权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财力成本却很大。”高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消费者购买了5000元的跟团游产品,因旅行社原因导致“货不对板”,旅行社通常会给予游客800元~1500元的经济补偿。如果消费者不满意,继续投诉,双方之间会进行长期的“拉锯战”。如果起诉,即便主张获得支持,排除时间和精力成本,游客付出的律师费、诉讼费、交通费等也将超过4000元。

“因此,许多旅游者‘踩坑’后选择在网上发帖‘诉苦’,希望引起社会关注或当地执法部门的注意。”高昶直言,这种维权形式往往只有游客遭遇了十分恶劣的“宰客”行为,或者有公众人物发声才容易引起关注,否则也多不了了之。

要“扫雷”更要防患于未然

针对旅游市场出现的“货不对板”问题,一直以来,各地文旅部门也在设法治理。记者了解到,诸如北京、哈尔滨、西宁等城市,定期公开“点名”投诉量排名前十的旅行社或发布旅游“红黑榜”等,引导游客“用脚投票”。

文旅部门公开当地投诉量大的旅行社,对旅游市场的企业、从业者起到了警示和提醒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十余个城市的文旅部门选择公开投诉量大的旅行社,其投诉内容多为住宿条件与宣传不符、景点数量压缩、行程随意更改等。

尽管此类做法赢得了部分游客的叫好,但也有专业人士指出,此举只是辅助手段,且是游客用“踩坑”经历换来的,各地要真正让游客开心出游、满意而归,不仅要“扫雷”,更应该防患于未然。此外,还要加强对旅行社、各旅游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尤其要规范旅游合同,以及畅通旅游消费维权渠道,建立健全非诉机制。

本文综合自:工人日报、潮新闻

相关作者:黄仕强 陈棠棣

来源: 上观新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