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静安苏河湾绿地漫步的市民,会惊喜地发现草坪、马路、河岸边都新添了多件有趣的公共艺术装置,巧妙地融入公共绿地空间,引人停下脚步细细观赏。原来,它们来自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区实践案例展。据了解,静安展区以
本次生态公共艺术现场的作品和活动,落点在静安苏河湾河畔休息绿地内,作品涵盖公共艺术装置和参与式公共艺术活动,聚焦静安区生态主题的建设成果,探讨上海生态之城建设与市民生活的共生关系,探索都市绿地营造与市民空间的关系,同时注重公共艺术实践及美育活动分享之间的相互表达。“比邻万象”将这三者关联起来,形成良性的互动效应,惠及大众。
10月20日,开展日的首场参与式艺术活动以探求生态共栖为宗旨,以挖掘植物生长阶段为主题脉络,艺术家朱紫怡为活动参与者介绍了叶脉、叶序、叶缘等不同种类,通过敲拓将植物叶片和花瓣的色彩、轮廓及脉络纹理拓印于布料,帮助大家在艺术参与过程中更直观地观察苏河湾自然植物的脉络与形态结构,以景绘景,记录各种植物的姿态,感受自然的生命与活力。
展览由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承办,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协办,上海大学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策展。据悉,在接下来的展期内,策展团队还将发起各项参与式艺术活动,通过共生、共建和共享,尝试将共筑绿色生态与生态美育滋养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苏河湾绿地漫步者的心中,静待它萌发、开花、结果。
周子正作品呈现被折叠的宇宙切面,星环孔洞好似江南园林的窗景,在移步换景中交换信息。艺术家希望唤起参与者对“栖居”的身体感知,在面对作品时可感仰观星河的浩渺,可寻俯察苏州河水面的粼粼倒影,利用透明图景照见真相,如孩子般游戏,允许万物穿过。
祁文瀚
作品隐喻代表传统文化基因的竹困在钢筋水泥铸造的脚手架中逐渐消解,坚硬、租糙的钢管与轻染的、褪去颜色的竹叶形成的对比,是否也是我们自己所面临的困境?
罗曼、梁家罗、从戎、吴鑫炬
建筑与植物相互依傍,城市如丛林肆意生长,纵横交错之间,色彩为想象插上翅膀。撒下美好希望与向往,自然赋予了优渥土壤,人类于此浇灌,生活的花儿肆意绽放。以上海标志性建筑和植物形态为元素,通过缤纷的色彩结合拼插造型构成装置。一侧是不断生长的城市天际线,一侧是多样的植物形态,皆如丛林般生长。
余文冉
这是艺术家造梦,在苏河湾营造一个适合做梦的空间,在梦的世界里,可爱的小怪兽再次悄然出现,唤醒并激励着人们。走近它我们才明白,那些美好的事物其实从未离开过。
黄活琳、韦春燕、张茹楠
作品以书页舒展的形式,表达开卷有益的精神意象,以造型传达的视觉张力,线条构成的节奏韵律,跳跃的色彩呈现青春的张扬活力;作品结合环保真石漆,不锈钢无动力风动风帽运用,与风、与云、与蓝天、与观者形成互动,同时表达绿色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作思考,营造有趣的City Walk新景观空间体验。
张轶然、杨柳
作品以萌宠“腊肠狗”为创作灵感,鲜亮的粉色与简洁的设计为所在区域绿地增添一抹颜色。艺术家意在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及宠物友好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考人与宠物的和谐共处之道。
吴凡、王瀚偲
艺术家将常态世界中的信息流作为遗传因子,通过对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双重整合将人在移动终端与信息化活动的轨迹数据化,以点、线、面为基本构成单位,以生物微观中的基因螺旋和宏观中多数的躯体对称性为基本结构,创造出源于人与虚拟信息交换的数字肉身。肉身为媒,拟态为界,在虚实之间共生万象。
潮汐共和 UNITIDE 耿直、王墨石、胡卓君、宫一宁、张一丁
这是人与苏州河水生物共生体,作品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为视角,将人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视作完整的生命本体,营造“生态庇护所”的形态。艺术家着重突出它的微观公共属性,探讨“共生体”与人能量聚落的可能。
记者:黄小清
视频:钱堃
编辑:李佳玲
可能你还想看
▶王华、顾云豪、丁宝定分别为企业送上“服务包”,问需解忧、共谋发展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