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过年,县城和乡镇都有走街串巷吹糖人的、集市庙会更是少不了他们的影子。
吹糖人的大多挑着一副担子,担子的一头是小柜子,柜面上放一个圆木盘儿,上面画着宽窄不等、由圆心向外辐射的格子,格子里写着人物及动物名字。圆盘中心有一个固定在线轴里的转杆,转杆长度比木盘直径稍短,顶端垂着一根小针。交过钱可以转动盘上指针,指啥做啥。运气好用买一个小狗的钱,可以拿到一个大金龙。当然也可以不转,糖人都标有价钱。圆盘下面柜子有几个抽屉,放原料、工具、竹签、木炭,其中一个拉出来是块青石板,画糖人用。柜子右上角有个洞插着草把子,吹好画好的糖人都插在上边。另一头是炭火炉子支个铜锅,锅里熬着糖稀。一般吹糖人的,都会画糖人。据说宋代就有糖人,被称作稠糖葫芦、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也有说是明代刘伯温发明的,即使从明朝算起、这吹糖人也有600多年历史。
糖人好看、好玩,玩够了还能吃。小孩子见了走不动,没有不喜欢的。听见吹糖人的小铜锣一响,前街后巷推铁环的、打弹珠的,抓籽跳绳藏“老木”(捉迷藏)的都蹿过来了,都围上去看吹糖人。有钱地缠着大人买一个,欢天喜地拿着舔着招摇过市;没钱地缠着大人又哭又闹,大人被惹急了、照小孩屁股上踹一脚拉回家去;还有的小孩子特别懂事,买不起就不买。不哭,不闹,只凑个热闹,只眼巴巴地盯着吹糖人,嘴里流着口水不愿离去。
糖人有现成的,有按指定形状现做的,关键技巧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吹糖人用的原料是自己熬制的饴糖,饴糖的主要原料是淀粉。*猪*屁股一一各有各的法。有的把熬好的饴糖揪下一块,揉成圆球,放在手心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手心穿过,把糖块握成管状,再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就开吹。吹糖人和吹响器(唢呐)一样,腮帮子鼓的像倒扣上两个碗。待吹成皮薄中空的扁圆球,再用巧手捏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人物百态等;有的等糖稀熬好,用根麦秸秆挑上一点,噙着麦秸秆吹气,眼看着糖稀像气球一样鼓起,手眼配合、又捏又搓,或者干脆放进模具里吹。吹糖人以动物造型居多,当然还有人物。常见的有金瓜、石榴、蟠桃、十二生肖、猪八戒、孙悟空;画糖人的多是和合二仙、渔翁钓鱼、文人武士和龙凤、麒麟、小鸡、小马、小狗等。
最喜欢“猴拉稀”。猴是孙悟空,手握金箍棒、脚穿登云靴,肚子里被倒进去些糖稀,屁股上被扎了个窟窿,吃的时候糖浆会缓缓流出来。用小碗接着,拿勺吃糖稀。糖稀流完了、冷却了、凝固了,最后把猴子和小碗、小勺一齐吃掉:原来那小碗和小勺也是糖稀做成的。
和吹糖人相比,画糖人相对简单了很多。因为早已胸有成竹,所以并不着急。先在青石板上抹一层油,执勺在手、稍作构思,勺子微微倾斜一下,糖稀就流水般缓缓流出。紧接着手往上一提就变成了一条线,随着手腕的上下左右地翻飞,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物及动物和飞禽走兽鸟就像变戏法一样,出现在青石板上了。真的是晶莹剔透、鲜活逼真。待画好后,用小铲刀轻轻将画铲起,粘上竹签,稍候凝结即成。
早些年,碎铁烂铜或者几个牙膏皮都可以换糖人。隔墙毛蛋他娘下地干活回来做饭,不见了炒菜锅。屋里屋外连猪圈都找了个遍,气得一蹦大高骂大街。后来有人告诉她见毛蛋把锅换了糖人,毛蛋被他爹摁在门槛子上好打一顿。踹一脚问一句:换了几个糖人?吃完没有?剩下的藏在哪儿?毛蛋上学和我同班,也就十一二岁。皮嫩不经打,几脚踹的就大哭着招供了。等毛蛋把舍不得吃完的糖人交给他爹,他爹咯嘣咯蹦几口吃个精光。吃罢用袖子抹抹嘴。笑眯眯地说:早给我,打你个龟孙弄啥哩!
村里老少爷们都说毛蛋他爹是个二百五,得过羊羔风(癫痫)、脑子有问题。毛蛋砸锅换糖,挨打也不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