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烤”,晚上“蒸”,今年的夏天为何格外热?

白天“烤”,晚上“蒸”,今年的夏天为何格外热?

首页休闲益智蜜蜂星球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6-07

今年的夏天大范围高温不断,中央气象台也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甚至红色预警——高温红色预警发布标准为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白天“烤”,晚上“蒸”,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区而言,今年的伏天格外难熬。而在全球范围内,高温同样逐渐逼近历史纪录级别,气象数据显示,格陵兰岛被接连不断的暖空气袭击,7月中下旬的冰川融化规模创历史纪录。

但与此同时,正值夏季汛期,多地暴雨频发也屡次登上热搜,冰雹、龙卷风、闪电、雷击等异常天气也此起彼伏。7月17日,青海省海西州东部地区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其中,天峻县木里镇出现罕见的降雪天气……

最近几年,天气为何越来越不可捉摸?高温在未来是否会是一种长期现象?气候变化对跟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动物,以及远方的动物有什么影响?近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客厅系列活动第138场,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魏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程超源做客直播间,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答。

分享嘉宾

魏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

程超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

异常高温与桑拿天,

都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北方地球为什么会持续高温?极端天气影响之下,我们会看到哪些变化?对于这些提问,魏科表示,其实进入今年6月,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河北、河南等中原地区已经进入高温天气,一些地方气温甚至达到了44℃。此后的高温天气则主要集中在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在内的华东地区。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东部地区,包括西班牙、德国、法国、葡萄牙在内的西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高温天气。而这意味着,我们现在确实正处于一个全球变暖的世界里,现在的气温,比一百年前普遍上升了大约1.1℃至1.2℃。

在过去几千年中,地球的温度都非常稳定,变化幅度并不大,但现在全球温度越来越高,并且还在加速升高之中,魏科认为,这足以证明现在全球变暖的现实,而且未来有可能会变得更严峻。这是因为在大气之中,二氧化碳是一种具有长生命周期的气体,所以变暖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意味着,至少未来三十年,一定会越来越热,我们会交给孩子们一个很热的世界。

纪录片《冰冻星球》截图,格陵兰岛冰川入海的速度是以前的两倍。

在过去,武汉、重庆等城市都属于火炉城市,而现在,河南、河北、陕西等中部省份也出现了火炉地区。

魏科表示,干旱跟高温是相互叠加的,越干旱的地方在相同的热量之下温度更高,而温度变得更高以后,会加剧一个地方的干旱情况。因此,河北等地区的高温,除了和极端天气有关外,和这些地方属于比较干旱的区域也有一定关系。过去我们经常说四大火炉城市,但今年夏天几乎是遍地火炉,要从中选出一个最热的地方也变得越来越难。中国最热的区域实际上是新疆的吐鲁番地区,但东部地区的城市人口稠密,出现高温天气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更加严峻。

魏科认为,就他的个人感觉而言,今年重庆尤其热。重庆最高温度连续在40℃以上,夜间的最低温度也经常在33℃左右,以至于很多家庭空调都是24小时不间断地开着。这种非常炎热的天气会对很多人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老年人和独居人士,高温天气下待在密闭房间之中非常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因此,在高温期间,我们一定要更加关注这些群体,包括那些不得不在户外工作的外卖小哥、环卫工人、消防队员等。

保洁人员正在烈日下忙碌工作。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对于身处北京地区的人们来说,除了炎热之外,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是夏天也变得越来越潮湿,与此同时,近两年来北京冬天的低温天气也比较多。

北京的天气又闷又热,这样的感觉魏科也有。他曾在南方读大学,在南方这种天气被称为“桑拿天”。而北京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天气,同样是全球变暖的体现。有人或许并不相信我们正处于全球变暖之中,在他们看来,全球变暖是不存在的,因为冬天的极寒天气也时有出现,比如2021年年初,北京就出现了创纪录的低温天气。

魏科解释说,全球变暖的体现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湿变得更湿,干变得更干”。也就是说干旱区域、干旱季节会变得更加干旱,湿润区域、湿润季节会变得更加湿润。具体到北京而言,就是雨季会变得更加湿润。同时,全球整体、长期变暖,和一个区域短时间变冷、出现极寒天气并不矛盾,甚至极端天气的出现也是全球变暖的一种体现,因为全球变暖让大气环流变得更不稳定,更容易出现极端热和极端冷事件。

中国未来,

会出现更多龙卷风天气吗?

如果细心关注最近的天气,你会发现今年龙卷风的新闻似乎多于往年。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一处荒漠化草原出现龙卷风,辽宁葫芦岛兴城发生小型龙卷风,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广州花都区、黄埔区及增城区也都出现了龙卷风。

电影《龙卷风》剧照。

魏科表示,这些龙卷风大多是非常弱的,持续时间也很短,比如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出现的龙卷风,最近的观测站观测到的风速是6级阵风。而正常的龙卷风风力动辄十三四级以上,更强的龙卷风力甚至可以达到十九级、二十级以上。

很多人不能区分龙卷风和台风,魏科解释道,龙卷风的尺度非常小,像个柱子一样从天上下来,直径一般在一百米至几百米之间,最强大的龙卷风直径也不会超过一公里。但台风很大,空间尺度大约会在上千公里以上。从风速比较,龙卷风的风速要比台风大,台风的风速一般能达到每小时120公里,龙卷风的风速经常能达到每小时300多公里。因此,龙卷的破坏力会更强一些。

魏科说,一个好一点的消息是,龙卷风在中国很少,这跟地形有关系,“我们中国山多、地形复杂” 。美国每年平均至少有1200次龙卷风,而我们国家按照过去十年的统计,总共有二十多次较强的龙卷风。至于弱龙卷风,一年会有十一二次,这样加起来,龙卷风每年在我国大概出现不超过十五次。而我们现在之所以感觉到龙卷风天气越来越多,是受媒体影响的结果。

未来龙卷风会越来越多吗?针对这个问题,魏科认为,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表明有这个趋势。至于遇到龙卷风如何求生,魏科提醒“看到它一定要远离它”。魏科说,虽然龙卷风的中心风速很快,但旋风整体的移动速度没有那么快,只要距离它稍微远一点,风速就会降低。如果避不开,就要迅速前往比较坚固的屋子里,比如大楼里的卫生间,“周围比较密闭的地方会好一点”。

高温天气持续,

蟑螂未来会“统治”这个世界吗?

在魏科看来,推算全球变暖的未来变化,相当于解一道非常复杂的数学题,而在这道数学题中,有很多不确定的部分。未来的气候如何变化,取决于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人类如何响应它。人类的响应会真实地改变气候的未来走向:汽车的排量越来越大,房间越来越豪华,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发展下去,未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会越来越多,全球的气温也会越来越高。

“未来的气候取决于未来30年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怎么来适应这个世界、怎么来改变这个世界。”从这一点来讲,魏科表示,虽然未来会越来越热,但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采用节能环保的方式,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替换现有能源。当然,魏科也表示:“我们采用低碳的方式或高碳的方式在未来30年会有所差别,但可能差别会很小,要体现出很大的差别得在30年之后。”

气候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深受气候影响的却不只是我们人类。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之中,沉寂的城市传来鸟鸣、鲸鱼有了新沟通方式、水豚出没于南美洲郊区,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机会以前所未见的方式接触大自然。减少邮轮交通、每年关闭沙滩数日,或者其他促进人类和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行为改变,可以为大自然带来实实在在的影响。如何去看待这些同样生活在地球之上的动物重返我们的生活之中?全球变暖,又会对动物带来哪些影响?在《当世界变得不一样》这套书中,魏科通过小动物给作者写信的方式,阐述了它们在极端天气下的种种遭遇。很多关于动物和气候变化的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

直播中,嘉宾们也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我们身边动物的影响。很多人可能还对前一段时间上海白蚁爆发的事件记忆犹新。但程超源表示,其实不只是上海地区,在整个南方地区,每年的4-6月,都是白蚁的繁殖季,到了这个时间,大批的繁殖蚁会离开巢穴,集体进行婚飞。作为北方人,程超源小时候并没有见过白蚁,但在老家,每年同样可以看到蚂蚁和蜜蜂的婚飞。

虽然很多人觉得白蚁像蚂蚁,其实从亲缘关系来看,白蚁更接近蟑螂。白蚁和蟑螂一样,都是喜热的昆虫,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它也会像蟑螂一样,慢慢向高纬度地区蔓延。也就是说,全球变暖,对白蚁而言,可能是件好事,因为这有利于它的繁衍和发展。

那么,近年来愈发炎热的高温天气如果持续下去,未来蟑螂会“统治”这个世界吗?

虽然我们经常说蟑螂是“打不死的小强”,认为蟑螂是一种生命力极为顽强的昆虫,但程超源表示,蟑螂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得多。在整个昆虫纲,昆虫是物种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目前已知的有100多万种,但全球只有6000多种蟑螂,所以蟑螂并不是一个特别繁盛的类群。在野外,蟑螂的天敌很多,蜘蛛、蟋蟀、老鼠等都会捕食蟑螂,因此野外的蟑螂并不算泛滥。回归到家中,我们平时在家里可以看到的蟑螂有十多种,它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怕冷。蟑螂和白蚁同属蜚蠊目,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湿热。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有蟑螂的区域很难将其消灭掉,人们常说,发现一只蟑螂,就有成千上万只蟑螂躲在暗中没被发现。这是因为,这些蟑螂生活在适合它们居住的范围内,繁殖能力非常强。如果对一对蟑螂不进行控制的话,一年能够繁殖出成千上万只蟑螂。但如果脱离了人的环境,它们就只能普普通通地活下去了。想要根除蟑螂,必须一次性完全根除掉,只要留下来一对蟑螂或者说蟑螂卵,那过一段时间还会爆发。

极端高温天气会对蟑螂带来不利的影响吗?对此,程超源表示,任何动物都有其生理上限,但蟑螂生活的区域,如果太热,人类也无法生存下去,所以家里的温度一般不会超过蟑螂的耐受上限。从这个角度而言,魏科表示,蟑螂取暖、避冷都靠着人类,“人类帮助蟑螂很多”。

北极熊、企鹅和亚洲象,

更危险了吗?

在网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骨瘦如柴的北极熊图片。魏科在《当世界变得不一样》中也分享了类似牵动人心的动物事件,比如在加拿大和俄罗斯北部的一些小镇,北极熊闯入了人类社会,在垃圾桶中翻找食物,云南亚洲象集体北迁等。这些事件无不让我们思考,全球变暖是否极大地影响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在当前的保护措施之下,它们的生活状况有没有得到一些改善呢?

对此,程超源表示,北极熊的现状整体来说没有那么惨,虽然它现在也处于一个相对易危的状态,但网上的图片其实是一些个例。

纪录片《冰冻星球》中的北极熊。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冰盖的融化和缩小使得北极熊的可活动范围也随之减小,这对北极熊的生存是有一定影响的。但就目前对北极熊种群的监测来看,这一种群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稳定的。在全球范围内,目前还有大约两万只北极熊,对于这种大型食肉类动物来说,两万的数量虽然不算多,但也不算太少。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划分,北极熊现在处于易危状态,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濒危状态。但栖息地的不断缩小或者丧失,可能导致北极熊向四周扩散,使得北极熊有了更多和人类接触的可能性。

魏科补充表示,对于北极熊来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北冰洋的冰盖面积比2020年时的正常面积减少了40%,而在未来30年,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很可能会在某个夏季出现北冰洋所有冰盖都融化的场景。但科学家也观测到,除了依靠海冰捕食猎物外,在夏季时,北极熊也会选择一些湖泊捕鱼或者捞食一些海藻。因此,北极熊目前的状态还比较稳定。

对生活在南极的企鹅来说,情况又有不同。程超源说,南极洲的动物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人为干扰因素很少,所以企鹅种群的波动变化更多地反映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就目前来看,南极冰盖的减少,气候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都会导致企鹅繁殖区的减少,进而导致这一种群的减少。参考历史数据,现在南极洲企鹅种群的数量已经连年有所下降。而另外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碳排放量没有得到控制,到本世纪末,80%的帝企鹅会濒临灭绝。也就是说,相比北极熊而言,全球变暖会让企鹅的前景更加危险一些。

纪录片《冰冻星球》截图。

云南亚洲象的北迁在2021年是个大新闻。程超源介绍,我国国内的亚洲象目前一般生活在云南一带,并没有远距离迁徙的习惯。而纪录片中比较常见的非洲象,每年都需要迁徙。这是因为大象需要大量的食物,伴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非洲象需要随着草木等食物的生长变化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象类本身有着迁徙的基因,云南亚洲象的这次迁徙,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刺激,唤醒了这种迁徙基因。但到底是什么刺激了它们的迁徙呢?现在说法也比较多,有的说是气候变暖导致栖息地环境的变化,也有人认为是树林类型改变了、食物改变了之类的原因,但是目前还没有定论。

在云南亚洲象“出走”以后,魏科找到了云南大学的生态学家王海军研究员,探讨大象为何会离开栖息地。同时,魏科还找到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大型兽类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组长、西班牙籍热带保护生态学家坎波斯·阿尔塞兹(Jose Ahimsa Campos Arceiz)研究员。最终得出的判断是,大象之所以要北迁,和2019年至2020年间发生在西双版纳地区的严重干旱密切相关——这次干旱是过去六十年间,有观测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干旱。而且,大象出走的时间并非2021年,而是2020年。

坎波斯·阿尔塞兹还做出了一个判断,云南亚洲象的这次“出走”,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漫游。魏科说:“它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但是它知道待在原地,整个家族可能会有很大的危险。结果证明,这头带队的‘老奶奶’大象的判断是正确的。它们一路受到大家的保护,健康情况都很好。”魏科将亚洲象北迁的故事写进了《当世界变得不一样》中,在魏科看来,这次冒险出行对于整个大象家族而言,是一次收获满满的出行,“如果它会写游记的话,一定是非常精彩的游记”。

活动的最后,魏科与程超源分享了如何帮助孩子理解我们的地球、理解现在人类与动物生存的境况。魏科提到,当孩子开始观察周边的世界、关注动物,理念的交流和互动就开始了。现阶段需要让孩子理解全球变暖是如何产生的,个体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后果,如何保护自己,以后需要让孩子逐步意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我们正处于地球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时期,气候变化不仅关系到动物的生存,也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而真正能够帮助动物和人类自己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力量。

活动相关图书

《当世界变得不一样》

作者:魏科

出版社:耕雲文化 |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

扫描二维码,关注视频号

收看直播回放

关注日后精彩直播

本文整理/何安安

本文编辑/吕婉婷

海报设计/刘晓斐

本文校对/杨许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