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在上海,说到商业最繁华、街巷最热闹、游客最多的古镇,非淀山湖畔的朱家角莫属。
这里历史上曾有“长街三里,烟火千家”之称,有长三角最大的五孔古代石拱桥,有长期演出实景昆曲的园林,也有各种水乡特色的风物……以研究古城镇知名的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曾评价道:“朱家角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可称为上海城市发展历史的缩影。”
目前,朱家角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先后完成了包括通景道路提升工程、景观风貌提升工程等在内的一系列古镇整改工作,同时,正致力于打造“全域水乡”。“历史文化遗产和非遗文化对朱家角、青浦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后我们将建立长期的修缮计划,探索和形成古建筑群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和形态,尽量保存历史遗存的原物,重点突出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 朱家角镇党委委员吴文娟对澎湃新闻说。
朱家角古镇放心桥夜景
走进上海名镇朱家角:长街三里,店铺千家
听过昆曲的都知道《牡丹亭》,而在古镇朱家角,更有课植园版的《牡丹亭》驰名文化界。这一实景版昆曲《牡丹亭》由音乐家谭盾,昆曲名家张军等联袂打造,以朱家角的古典园林课植园实景为舞台:在黄昏的水边柳下,听着"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等唱词,看抚琴的和吹箫女子的园中水边渐行渐远,真有一种江南梦回的感觉。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剧照
课植园
听完曲,沿着水边巷子拐几个弯,便是朱家角的放生桥,站在桥上,一边是黛瓦粉墙的水乡,两边店铺里飘出的鱼香、茶味,甚至臭豆腐的味道,依稀可闻,一边可见看到一些当代建筑师参与实践案例展区,更远处,是更为宽阔的水面,停泊着的船上有标志,显示可以直通不远处的淀山湖。
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的交通枢纽,北连昆山,南接嘉善,西通平望。朱家角之地,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唐朝以前分别隶属于由拳县、娄县、嘉兴县、信义县、昆山县。唐天宝十年(751年),分属于华亭县、昆山县。
朱家角镇旧影
朱家角镇在宋元期间形成小集镇,名朱家村。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属于华亭县、上海县、昆山县。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镇。清末明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丽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民国期间,米业鼎盛,所产青角薄稻在上海米市独占鳌头,远销京城海外。每逢稻谷登场,最高峰达二三万石(1500—2250吨);收油菜籽600吨,所产“朱家角菜油”行销百里,远近闻名。还有工业、手工业、钱庄典当、金融业、碾米厂、发电厂等,均开全县之首,且起步早,发展快。时北大街、大新街沿街两侧大小商号鳞次栉比,全镇坐商有千户之多,夜市闹如白昼。每逢节日,更有外地商贩前来赶集,酒肆茶楼几乎日夜营业,大商小贩走街串巷,点心小吃琳琅满目;还有粜稻谷的农船成千上百,往来穿梭。
朱家角古镇水边的游船
淸嘉庆年间修纂的《珠里小志》里定镇名为“珠里”,俗称“角里”。宋如林在《珠里小志》序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今珠里为青溪一隅,烟火千家。北接昆山,南连谷水,其街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过是里者,群羡让耕让畔之风犹古,而比户弦歌不辍也,虽与高阳里、冠盖里媲美可也。”从中可领略到200年前朱家角之繁荣及人情风貌。
链接水陆交通的古桥:或拱券如虹,或几经修缮
延续千年的朱家角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建筑遗存。在古镇内,一座座高耸的石拱桥,一个个堆砌齐整的石驳河埠,一间间雅致的蠡壳窗棂,一个个独具匠心的“系船石”……都是这座水乡市镇古往今来的见证。在这些历史建筑遗存中,放生桥可以说是古镇历史的标志,也是包括周庄、乌镇、同里等在内的“江南十大名镇”中惟一的大型古桥。知名桥梁专家唐寰澄曾说:“论上海古桥之大,惟朱家角放生桥。”放生桥横跨漕港河上,五孔石拱,全长70多米,建于明代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放生桥长如带,拱券如虹。“井带长虹”为朱家角十景之一。历来文人雅士赞美此桥,有诗云:“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
朱家角放生桥远景
值得一提的是,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古镇上不少古桥都自然生长着石榴树,放生桥也是如此。据说,这是当年造桥工匠们为讨口彩,用糯米灰浆拌石榴籽来砌石缝,取其“石留”之义。那些生命力特别顽强的石榴籽,从石缝中发芽、生根,最后长成丛树,石榴与石桥浑然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虽然石榴的生长对古桥保护是利还是弊,专家们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但当地居民对这些石榴树,却有着深厚的感情,并坚信生长的石榴,真的能起到固石留石的作用。
自然生长在放生桥桥缝里的石榴树
在朱家角古镇上保留完好的20多座明清古桥中,此前也存在由于年久失修,被列为“危桥”者。泰安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泰安桥位于朱家角古刹圆津禅院门前,古桥名刹相互衬托,历来是朱家角一大名胜。清人有诗云:“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诗写得很直白,但古人消暑纳凉的生活气息却跃然纸上。诗中“古寺”即圆津禅院,“一桥”就是泰安桥。1994年,泰安桥被列为青浦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石块风化,泰安桥早年间已被定为‘危桥’,2001年,相关部门曾提出保护维修计划。2003年8月5日正式动工。遗憾的是,在修缮期间,泰安桥由于出现棚桥变形、拱顶下沉,桥拱顶部坍塌。对于后来泰安桥的修复,尽管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但还是在当年一个月之后的朱家角旅游节到来之前,完成了建新如旧。
泰安桥
如今重建后的泰安桥在圆津禅院门前又守护了十几年,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岁月的洗礼,此前被认为修缮太“新”的泰安桥已逐渐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拱桥、流水、寺院”构成的朱家角独特的风景线又重新吸引着观者在这里驻足停留。
古桥之外,古镇还有课植园、大清邮局旧址、珠浦电灯厂旧址等多处不可移动历史建筑单位及距今保存最完整的二十多万平方的古建筑群。朱家角镇党委委员吴文娟对澎湃新闻介绍说,近年来,古镇从保护、修缮、利用及创新文旅发展方面着手,先后对江南第一茶楼、王昶纪念馆等多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并合理利用。
修缮后的历史建筑珠浦电灯厂
修缮后的珠浦电灯厂内陈列的木雕
“历史文化遗产和非遗文化对朱家角、青浦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是如果我们用心留意一下,却发现我们过去对于朱家角古镇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等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朱家角的文物保护和传承,我们将建立长期的修缮计划,探索和形成古建筑群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和形态,尽量保存历史遗存的原物,重点突出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吴文娟对澎湃新闻说。
延续多年的文创之路:从申窑入驻到园林版实景牡丹亭
在古镇历史建筑修缮的基础上,对于文创产业的发展这些年一直是朱家角强调的工作重点。据了解,早在古镇旅游开发之初,古镇就提出了“筑巢引凤”的口号,引进了一大批文化艺术名人工作室,集聚了包括谭盾的《水乐堂》、张军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等精品文化项目。
而在朱家角最大的古桥——放生桥桥堍一侧,入驻这时原文化地标上海申窑展示厅已落户这里十多年时间。放生桥两侧是古镇最热闹的地方之一,白天是活跃的商业交易场所,遍布商贩,挤满游客,晚间则是当地民众喜爱的歇息地。
朱家角申窑展厅
在上海申窑的朱家角展厅内,陈列着这些年申窑潜心烧制的历代名瓷,据悉,申窑瓷器采用来自景德镇的上乘高岭土,与“申窑”合作的还有不少海派知名书画家,将颇具现代感的绘画烧制在了造型各异的瓷器上,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其中,鸡油黄瓷器是这两年申窑烧制的新品。“鸡油黄是明代有名的黄色釉瓷器的俗称,它烧成于明代宣德年间。中国陶瓷史以明代弘治年间烧制的黄釉瓷器为最佳,而今天的古玩市场上,连明代官窑黄釉瓷片也难得一见。”
申窑掌门人罗敬频对澎湃新闻介绍说,“与明清官窑一样,今天申窑烧制黄釉也是一趟高风险的艺术之旅。尽管我们延请了景德镇经验丰富的烧窑师傅,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其成功率也只在20%至30%。”
上海申窑展出的鸡油黄瓷器
如果说瓷器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那么在古镇课植园推出的中国首部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则让不少观众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颤动。课植园位于古镇北首西井街,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是清末民初江南最大的庄园式私家花园。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摒弃繁复的剧场式呈现,以课植园为舞台,将牡丹之亭还于园林,也还给了汤显祖一个最真实、最纯粹的牡丹之梦。据了解,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课植园推出后,已上演了百余场。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剧照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剧照
基于前期这些文创产业的落地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对“生态绿色”的定位,2017年1月,古镇出台了朱家角“文创 基金”特色小镇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正式提出打造“文创 基金”特色小镇的目标和定位。
“从朱家角开始旅游开发,我们就强调文创,至今已经快20年了。这条路虽然有难度,但我们一直在坚持。”朱家角镇党委副*、镇长乔惠锋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结合文创产业定位、古镇的特征,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创平台、文创公司、文创项目,包括一大批大师级工作室。同时,我们尽量在资源、场地等方面为入驻的优质品牌文创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古镇里的“时尚江南”:似曾相识,又有不同
在上海周边的古镇中,朱家角是少有的一个与浙江乌镇、西塘,江苏周庄、同里等江南水乡名镇齐名的古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这些古镇为代表的水乡市镇先后进入旅游业发展的浪潮,但在这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古镇面临的旅游压力亦逐渐显露出来,旅游开发为古镇保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朱家角亦是如此,但这些年朱家角从未停止对古建筑群的历史街区保护模式和形态的探索。
以放生桥为界,朱家角古镇两边的风貌
以放生桥为界,如果说南岸一边是保持着黛瓦白墙原汁原味的“传统江南”,那么北岸则是演绎着极具上海城市文化特征的“时尚江南”——“尚都里”。“尚都里”是由张永和、马清运、柳亦春、登琨艳等建筑设计师共同完成方案设计,上海新外建负责整合,深化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生活小镇。
“尚都里”
其中建筑师张永和设计的建筑空间形成了一种类似中国传统“孔明锁”的户型搭接关系,屋顶也随之变化,生成了片片错杂,层层跌落的坡屋顶景观。立面上采用传统材料青砖,并延续传统砌筑方式,另一方面结合功能使用,与玻璃,金属组合,完成了新旧结合的立面设计,最终形成一个“似曾相识,又有不同”的当代朱家角空间。在张永和看来,朱家角要的并非是创新,而是把今天的生活方式与原本古镇的空间组织融合。
“尚都里”夜景
建筑师马清运则认为,在他的探索中江南水乡不应该单纯是视觉的,也不应该是体验的,甚至不应该是有关生活质量的,问题的关键是—经济。“新江南水乡的意义在于,它在郊区和城市之间建立了一种高密度的城市模型。我希望自己着手设计的新江南水乡项目,能通过对新江南水乡的思考及讨论,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寻找一条新的城市道路,一种新的都市模型。”
在朱家角镇负责人看来,青浦区正在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朱家角也正在抢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发展和青浦新城建设机遇,打造江南古镇人居品质新高地,“另一方面,打造‘全域水乡’,也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部分。朱家角开启了沈太路片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定位就是‘与世界对话的中国乡村’。”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澎湃新闻过往报道。)
责任编辑:陈若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