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水蜻蜓蜓款款飞”蜻蜓点水,事非等闲

“点水蜻蜓蜓款款飞”蜻蜓点水,事非等闲

首页休闲益智猫咪蜻蜓点水更新时间:2024-07-27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春末夏初,无声的细水从泉眼中缓缓流动,阳光透过树荫照射着池水,波光柔和。刚刚出水面的小荷,叶还没有展开,才只露出尖尖角,小小的蜻蜓早就飞来,在上头歇脚。一小池春水,一枝小荷,一只小蜻蜓,杨诚斋用短短二十八个字,画出一幅初夏小池塘的绝妙景色。

童画蜻蜓

童年的农村生活中,蜻蜓是孩子们“狩猎”游乐的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猎物之一。小伙伴们常常三五成群到屋前院后,一边唱着乡间民谣“青青蜻蜓娘,皇帝要你落墙,抓得紧啦,苍蝇蠓子打来给你吃饱饱啦!”一边寻找蜻蜓。

“空手绝技”是每个小孩都想学会的拿手好戏。一发现蜻蜓就放轻脚步,慢慢猫近到伸手可及的距离,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抓住蜻蜓的尾巴。小时候《自然》课本上有教一种伸出指头对准蜻蜓大眼睛不断地快速画圆圈,让蜻蜓头随着手指头转动,让它“头晕目眩”再捕捉的办法,或许是方法没充分掌握,实际上好像没有几个人能利用这种办法抓到蜻蜓,还没靠近它,们早早就飞走了。

我们没有捕虫网,事实上那时候的孩子们根本就没听过“捕虫网”这个“大人话”。不过生长于农村孩童自然懂得如何就地取材,弄出“天然的捕虫网”。先找个细竹片,两端扎起来做成一个椭圆形的圈,再绑在竹竿子上,(有点像放大版的吹泡泡器),再去鸡舍牛棚角落找几个蛛网将O型竹圈罩上蜘蛛网,一个天然的捕捉蜻蜓工具就完成了。一看到蜻蜓停在草地上,拿带柄的“捕虫网”朝它身上一盖,再小的蜻蜓都会因为沾上蜘蛛网而无法穿挣脱飞逃,这时候只要伸手就可以随便抓了。

捉来的蜻蜓,有时候会用小绳子绑住它的尾巴让塔飞,或者手抓着蜻蜓的尾巴当“手提电风扇”。妈妈看到了总会要我放它们飞走,可是等我们玩够了,蜻蜓也已奄奄一息了。孩童的天真对于蜻蜓而言是致命的,那时并无太多善恶之分,奄奄一息的蜻蜓,我们会把它放在蚂蚁洞口,等着蚁群来将它们搬走。后来上学了,了解了蜻蜓是益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便少有捕捉蜻蜓的事情了。偶见蛛网上一两只蜻蜓,又会跑去帮忙解救,以为是拯救了一个生命,但对蜘蛛而言,似乎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蜻蜓、豆娘之别

温带地区的蜻蜓,翼幅有5~8cm。在热带地区,蜻蜓的翼幅可长达20cm。约3000万年前的石炭纪,有翼幅答60cm之长的蜻蜓飞翔于北美大陆。

蜻蜓,古称蜻蛉(líng).宋.罗愿《尔雅翼》有云“水虿(chài)化蜻蛉,蜻蛉仍交于水上,附物散卵,复为水虿。” 可以看出古人对蜻蜓生态就有了非常准确的观察了解。

淡水中的掠食者:蜻蜓属于蜻蜓目,在蜻蜓目中的昆虫包括蜻蜓和豆娘两大类,它们的一生经过卵、稚虫和成虫三阶段。成虫陆生,稚虫在水中生活通称水虿,捕食性尤胜于成虫,喜食蜉蝣及蚊类幼虫,大的水虿甚至于捕食蝌蚪及小鱼,是淡水昆虫中凶悍的肉食者。豆娘类的稚虫细长(图一)

图一:细长的豆娘稚虫﹝头朝下﹞

以三条尾鳃呼吸,生活期间一般约年许。蜻蜓类的稚虫粗短,以直肠鳃呼吸,生活期间约两年,也有长达五年的。成熟的稚虫爬出水面之后,会附着在附近石头或植物上脱皮羽化(图二)。

图二:蜻蜓稚虫在脱皮羽化

成虫有一对大型的复眼,头大呈半球形,蜻蜓或哑铃形豆娘的头能活动自如,拥有360°的广阔视野。蜻蜓和豆娘的成虫形态极易分辨,蜻蜓体形较粗大,静止时四翅展开平放两侧。豆娘体形较瘦细,静止时四翅通常为竖立于身体背面(图三)。

图三:静止时豆娘四翅竖立于身体背面

蜻蜓飞行轻快,其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所以蜻蜓成虫的捕食对象都是行动或飞行的昆虫。豆娘不善飞,只能捕捉停息不动的猎物。通常只有在水池或小溪附近捉蜻蜓时,才看得到身形苗条的豆娘。

由于蜻蜓的腹节细长,西方还有着蜻蜓是“魔鬼的缝针”的传说。传说蜻蜓会趁着坏孩子熟睡时,把他的嘴唇缝起来。又据说蜻蜓能使死蛇复活,故又名“蛇医”

“蜻蜓点水”事非等闲

蜻蜓、豆娘都在稚虫生活的水边交配。雄虫在交配之前,会先由第9腹节生殖孔中,将精子移到第2腹节的阳茎囊内,然后才去追求雌虫。交尾时,蜻蜓的雄虫用腹末的副器,抓住雌虫的颈部。豆娘的雄虫,则抓住雌虫的前胸背部。雌虫被雄虫握住之后,即屈伸腹端的生殖器,对准雄虫第2腹节的阳茎囊,进行交配。这时雌雄连成环状,或在植物上停息(图四),或在空中飞行。环状配对的时间可能很久,但受精的过程只有几秒钟。

图四:豆娘雌雄连成环状交配。

查阅文献发现,在唐以前,一般都只提到“蜻蛉”,而未有提及“点水”之事,只说到会饮露

晋.崔豹 《古今注》云“蜻蛉, 一名蜻亭,一名蝴蝶,色青而大者是也,.小而黄者曰胡梨,一曰胡离,小而赤者曰赤卒, 一名绛驺(zōu),一名衣使者,好集水上,亦名赤弁(biàn)丈人。”虽然崔豹有提到蜻蜓在水上聚集,不过并未说到点水。

唐.杜甫《曲江》一诗中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成语“蜻蜓点水”的出处,指的是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

诗中的“点水蜻蜓款款飞”,原意指明媚的春光中,蜻蜓自由自在地点水、徐缓向前飞行。后人却将“蜻蜓点水”拿来比喻一个人做事肤浅不深入,甚至于有了“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之意。

但其实“蜻蜓点水”是蜻蜓在繁衍物种产卵,其责任重大,岂可如此等闲视之?

蜻蜓的产卵方式,因种而异。像是“点水”的这一类型蜻蜓没有产卵器,它们每在水面点一下,就把已经由产卵孔排出附在体末的几粒卵,洗到水里,这些卵就沉到水底。具有“点水”产卵习性的蜻蜓,在炎炎夏日,有时会误将柏油路面或特别干净的汽车顶反光认为是水面,而在这些地方“点水”。

也有不“点水”的蜻蜓,据说这类蜻蜓会在水体上空,以“空投”方式将卵粒或卵块坠入水中。

还有的蜻蜓停在水生植物,或露出水面的枯枝或石块上,将卵产入水中。有些蜻蜓的产卵器很长,会在水沟或小溪水边,竖起身体将产卵器插入水里的泥沙或藻丛间,进行“插秧式产卵”

豆娘产卵

豆娘育卵:至于蜻蜓的近亲豆娘则是将卵产于水生植物的幼嫩组织里,稚虫孵出后,掉入水中生活。有一种豆娘在流水急速的溪边,停在露出水面的腐枝上,头朝上沿着腐枝倒退潜入水中,把卵产在腐枝上的污物里。这类用“潜水式”产卵的豆娘,因为体表有许多微细刚毛,使得水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更不能堵塞气门,而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所以潜入水中的成虫,体表有一层银白色薄膜。这层空气层,足以维持雌虫在水中呼吸之需,因此停留时间可达数分钟之久。

闽南谚语有“田婴结堆,着穿棕蓑!”

农谚大多数与预占晴雨有关,是由先民几百年的生产生活经验累积下来的民间知识,故应验的也很多。“田婴结堆,着穿棕蓑”,说的是蜻蜓结群而飞,为下雨的预兆,因此要穿棕蓑出门。不过是是是蜻蜓结堆并不是因为天快要下雨,实际上这些大蜻蜓是群集捕食雨前群飞的小飞虫的。但在群虫之中蜻蜓大个头最大,最易引人注目,而“出了风头”罢了。

然而蜻蜓成群迁飞,确是时有所闻。根据美国罗格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广泛分布于世界的一种名为绿色蝙蝠的蜻蜓会进行超长距离的迁徙飞行,在迁飞群里的蜻蜓,可多到数十万只。一般发生在七月底到十月中旬,而以九月为最多。通常沿海岸或湖畔迁飞,不过翌年是否又回头北移,尚无科学家证实。所以蜻蜓的这种迁飞,是否和帝王斑蝶按时南迁北移的习性与原因相同,尚待科学家们的后续研究。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杜工部为官止于左拾遗(负责进谏、荐举)的小官,仕途虽不得意,但时值暮春,也要饮酒为乐。于是日日典春衣沽酒,后来甚至于平常所到之处都欠有酒债。不过“人生七十古来稀”,像“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么恬静、自由、美好的境界,虽然总会随着时光而消逝,现在还是得好好欣赏一番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