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美国在反腐败的伪装下,成功地瓦解了欧洲的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特别是法国的跨国公司。美国司法部追诉这些跨国公司的高管,甚至会把他们送进监狱,强迫他们认罪,从而迫使他们的公司向美国支付巨额罚款。
自2008年以来,被美国罚款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达到26家,其中14家是欧洲企业,仅有5家是美国企业。迄今为止,欧洲企业支付的罚款总额即将超过60亿美元,比同期美国企业支付的罚款总额高3倍。”
这段话摘抄于《美国陷阱》一书中的导语部分。书籍作者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曾就职于法国商业巨头阿尔斯通,他自述在美“被迫入狱”的全过程,意图阐释的是美国“通过非经济手段瓦解他国商业巨头”的做法。这本书是在作者2018年出狱之后亲自撰写,真正发售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它在资本界的影响虽然不能量化,但至少任正非已经把它放在了办公桌上。
美国,国土面积937.3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四。3.3亿人口创造GDP超过20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在这个“机会”多于人口的土地上,悬疑与危机不得不难以避免地并存。可虽说在美经营,如履薄冰,但如果企业对美国市场敬而远之,对内无法大规模拓展市场,对外更不好意思宣称自己为“跨国企业”。
这个矛盾,是跨国企业振兴或者覆灭的原罪。“本地人”与“外来客”的利益纠葛,让多少明争暗斗分分合合从这里开始,多少企业无辜凋零。在汽车世界中,莫不是如此。
似曾相识,“宝马之痛”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有注释。对德国豪华车制造商宝马而言,历史的教训在于“前车之鉴”,注释在于“防不胜防”。
最近一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宝马销量一事成为汽车圈关注的焦点。据称,宝马为拉动销量,会指使经销商将还在车库内的车辆登记为已经出售,这些车几乎都没有使用过。销售人员会将这些车作为二手车转售给消费者,协助经销商达到销售目标。为此,宝马公司将有可能面临巨额罚款。
“美方代表”意志鉴定如此,代表宝马汽车的德国新闻电视台仍站在事件的对立面。他们称,在美国制裁“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后,德国政府和经济界明确表示反对,甚至有党派要求对美国进行制裁。美国对德国汽车商的调查,是一个新的警告。
言外之意,证券交易委员会与宝马的针锋相对,并不是停留在一个销量数字的深度。即便他们自己也知道,BMW已经将市场前景广阔的SUV生产制造任务悉数搬到了美国本土,为此拉动了美国多个地区的就业,可是“大刀挥下”,依然不留情面。此情此景,和十年间多个车企在美国的“荣辱与共”又是何其相似。
扑朔迷离的“美国陷阱”
2009年的全球汽车竞争格局远不如今日的复杂。以美国、日本、欧洲地区为主的主流车企坐稳全球TOP10,中国车企含苞待放,没有新品牌荆棘丛生,没有资质困扰和跑马圈地的纷纷扰扰,但暗流涌动仍然猛烈。
在此之前的前一年,雷曼兄弟申请*。这家拥有150年历史的华尔街投资银行轰然倒下,2008年“金融海啸”呼啸而至。这一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案,造成了国际货币市场的冻结,威胁到整个西方经济体系的稳定。可是在汽车市场中,“轻重灾区”的划分尤为明显。
“轻灾区”范围相对广泛。欧洲地区,英国最大汽车集团利兰公司解体刚刚尘埃落定,ROVER、MG出走中国,捷豹、路虎远赴印度,MINI宾利和劳斯莱斯正是归属于觊觎他们已久的德国车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日不落帝国”汽车工业日渐式微,金融海啸袭来,也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德国车企正处于兵强马壮的黄金时期,虽然BBA在美国市场仍被日韩系车企打压,豪华车市也因为金融风暴一蹶不振,但他们在欧洲本土和中国市场的大放异彩却收获了奇效。
称霸西欧的大众汽车接连收购斯柯达和西亚特,致使这个德国汽车品牌得以左右逢源,荫及欧洲大陆。中国市场方面,日益扩张的产能和销量也在伴随着“后奥运时代”水涨船高,不断攀升的销量数字充实着德国人的造车信心,让他们相信世界第一车企的王者宝座依然不会旁落。
日韩车企同样算不得惨烈,以丰田、本田、现代为代表的汽车制造商虽然受到了美国金融的波及,但好在以经济型汽车为主营业务的他们并没有失信于美国民众。由于财务状况日益紧缩,失去情调和“购车信仰”的消费者再次把目光投向经济省油的日韩系车型。有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1年3月,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日系品牌的市占率已经提升至42%。
一个借鉴于70年代石油危机的“完全复制版”重新上演,就连美国本土车企也重复着相同的剧情。克莱斯勒申请*保护,通用汽车进入**,福特不得不将沃尔沃品牌挂在交易市场上。环绕全球车市来看,车市唯一重灾区,只留存于美国本土。
巧合的是,“阴沟翻船”的案例也在这一刻集中爆发了。
千面“罚单”
2008年4月19日下午,美国密歇根州茯苓镇上发生一起离奇车祸,一辆2005年版丰田凯美瑞正在以时速40公里左右的速度缓慢前行,突然像失控一样猛地加速到时速130公里,狂奔400米后撞上一棵大树,最终车毁人亡。
长篇累牍的"谴责性报道"一举将刚刚存有一些自信心的丰田章男推向深渊。遇难者阿尔伯托家人将丰田公司告上了法庭,从6年前的第一桩投诉以来,关于丰田汽车刹车失控的孤立个案在北美地区像滚雪球一般被迅速串联起来。
因“脚踏门事件”,美国政府对丰田汽车发出了最为严厉的控诉。2010年2月24日,美国国会听证会召开,丰田章男第一次被记者们拥簇到聚光灯下接受"拷问"。日本传统的谦卑礼仪让丰田章男频频90度鞠躬,在场的记者和议员们恐怕这辈子也没听过如此密集的"我深感抱歉"。
抱歉什么?丰田章男并没有细说,只是承诺将会对此事负责,会对遇难者家属表示最诚挚的哀悼。虽然辛酸的泪水能够让人感受到嫉妒的哀伤与心碎,丰田章男却始终未承认丰田汽车在电子系统的设计方面存在问题,只是默默接受了相关部门的处罚。
2010年,“注定将载入汽车史册”的一年正式开启。在监管机构和媒体舆论的压力下,丰田品牌全球数千万台车被召回,召回规模超过了2009年丰田汽车的全球总销量,持续时间达到了3年。更意味深长的是,事后美国政府取消了电子系统故障导致车辆突然加速的指控,转定性为机械故障或脚垫问题导致油门卡住或回弹缓慢问题。
不论最终鉴定结果如何,丰田汽车已经为此付出了巨额的赔偿金。由于事件过于复杂,这个总赔偿金额被数次更改,有外媒甚至报道称,“踏板门”一案的总赔偿金甚至超过了16亿美元。自此,一路高歌猛进的丰田陷入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低谷。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通用汽车成功从美国政府贷款300亿美元,按部就班开始了重建之路。
哀鸿遍野的2009年过去了,但这一年之内造成的创伤还在延续。
2010年,“穷小子娶富家女”的故事震惊全球,福特汽车集团正式放弃沃尔沃汽车的所有权,将其转让给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这便是美国汽车工业在“阵痛期”挣扎的一个缩影。因为这时,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培养着全球每一个奋进向上的汽车企业,却也无法帮助美国车企们扭转颓势。
在“汽车强国”们发展速度完全失衡的几年中,职能部门维持“发展平衡”的铁腕们再次出击,此后连绵不断的7年中,全球车企“负面新闻”的献身次数超过了之前20年间的总和,尤其匪夷所思的,当属现代起亚汽车集团。
2012年,跃升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年销量超过福特汽车的现代起亚汽车集团遭到了美国监管部门关于“虚报省油评级”的指控,认为前者至少将节油能力高估了1英里/加仑,相当于鼓吹每升油能多跑430米,为此,当年现代起亚汽车集团付出的总罚金为3亿美元。
从事件本身来说,单一车企罚款3亿美元并不算是天文数字,按照当地“喝热茶烫伤都能罚店家”的普世价值来看,这样的处罚判决似乎合情合理。可是,如果将这桩事件的对比做横向比较,结果恐怕会大跌眼镜。
2014年,通用汽车公司因为旧型号的故障点火开关被控诉。因为零件故障原因,导致汽车会在行驶途中突然熄火,从而锁死方向盘和刹车油门踏板。据某权威机构统计,这次事故造成的后果是12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
在这个“恶劣性质”不次于丰田踏板门,甚至责任划分更无可争议的事故中,通用汽车的被处罚金额是3500万美金。可此时,距离金融风暴已经过去了6年。
平衡与“失衡”
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对于车企的平衡失衡关系,仍在向着不可描述的方向进行着。
通用汽车爆发安全事故后,2015年,克莱斯勒汽车涉及1100多万辆汽车的安全召回行动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而再次受到调查。由于车辆撞击时会导致油箱泄漏起火,数据系统存在被黑客入侵风险等问题,克莱斯勒被要求召回140万台已售车辆。这起间接致使50人丧生的质量大案,创造了美国车企被罚款记录的新高,但总金额也仅有1.05亿美元,相当于丰田踏板门的1/15。
同年,因在2003年至2014年间漏报安全隐患相关伤亡事故1729起的本田汽车,被处罚的金额为7000万美元。可是这些林林总总的案例仍然算不上全球车企“美国梦魇”的最高境界,直到在北美市场郁郁不得志的大众汽车身陷囹圄。
2015年,大众汽车集团由于车内安装非法软件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规定,进入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视线。根据美国联邦“清洁空气规定”,大众汽车被处以极刑,即最高处罚3.75万美元。由于大众此番涉及车辆总共48.2万辆,所以数字相乘,即为180亿美元的巨额罚款。这个数字,比2014年大众全球营业利润还多出了40亿美金。
大众汽车果真罪责如此之深吗?从事件结果反向推理,这个罚款金额的确处于完全“不对等”状态。
2014年的大众汽车北美销售数据显示,VW品牌美国年销量仅37万辆,相较于接近1500万辆的汽车市场来说聊胜于无,这使得美国环保局的180亿罚单更显突兀。不过,逐渐走上正轨的通用福特,似乎能够证明全球汽车竞争格局,正在人力的催使下回归“天下三分”。
实际上,2015年到2018年这一段时间,全球车企度过了几年相安无事的时光。美国本土企业得以振兴,特斯拉的横空出世把全球汽车竞争格局拉回了正常水平。这一系列变化其实是拖动了整个行业的前进,车企间的发展日趋均衡,此消彼长并没有出现。而这个局面的转折点,恰巧是宝马在2019年末遭遇销量调查。
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历史轮回中,身处“存量竞争”的美国企业再一次全面退防,与这种“不平衡”相并行的仍是近似于70年代石油危机,2008年金融海啸相似的“紧缩时代”,这便是历史给予汽车工业,乃至人类文明的注释。
中国人擅长以“福祸相依”形容一件事物的两面性。放到生意场上,这句话可以理解成高收益与高风险,高规格与高警惕性不可抵消,不可调和的特性,这是商业的必然性,也是人性的必然。
美国是汽车商品属性流露的发源地,遵循的买卖规则自然也要根据“市场经济”循规蹈矩。在一年一升级,三年一改款,五年一换代的汽车世界中,没有永恒的朋友,甚至不存在永恒的利益。在得到的同时,失去也会成为必然。
“认清风险,接受现实”,这才是“美国陷阱”总结出的“无助而又无奈”的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