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日”到来前,浙江树人学院教职工志愿者协会携手西湖区孤独症亲友协会,组织学校教师、教师子女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在杭州城西休闲公园组织了一场以“亲子迷你马拉松”为主题的孤独症融合倡导活动。20组5-16岁孤独症儿童家庭前来参加。
浙江树人学院教职工志愿者与孤独症儿童家庭合照
“亲子迷你马拉松”完赛打卡点
志愿者们提前在公园内踩点布置全程约2公里的固定跑道,设置4个亲子游戏打卡点,并精心准备通关大礼包,增强活动趣味性。在“兔子舞”等热身活动后,“迷你马拉松”正式开跑。大小志愿者与孤独症儿童结对,大家共同闯过了“纸飞机挑战”“圆圈向前走”“小小搬运工”等趣味关卡,玩得不亦乐乎。在和爸爸妈妈一起跑向终点并收获大礼包的过程中,孤独症孩子们喜笑颜开。志愿者们还设置了宣传点,市民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了解孤独症群体,“感恩有你,一路相伴”的蓝丝带在手腕飘扬,志愿者们呼吁更多的人了解孤独症、主动关爱孤独症群体。
“亲子迷你马拉松”比赛现场
浙江树人学院教职工志愿者与部分孤独症儿童合照
活动现场,来自树兰国际医学院护理学专业的斯程涛同学格外受到孤独症孩子们的欢迎。“大一时,我通过参加志愿活动,在学姐吴思敏的介绍下,接触到一个孤独症孩子,从那时起就决定成为一名孤独症公益志愿者。”原来,作为学校孤独症儿童康复公益项目的主力成员之一,斯程涛已经连续三年通过教授羽毛球运动,帮助孤独症儿童锻炼注意力和手脚协作能力。
每周五晚上,斯程涛都会在羽毛球馆指导孤独症孩子练习击球、发球。想要和孤独症孩子沟通互动并非易事,但斯程涛在长达三年的相处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教学法”。“不同的时期,运用不同的方法,主要是灵活运用奖励和鼓励。”在训练初期,由于孤独症儿童注意力分散,沟通能力有限,斯程涛会采取奖励式教学,激发他们参与羽毛球运动的热情。随着孩子们逐渐爱上这项运动并掌握了一定技巧,他则转为鼓励式教学,激励他们更自主地参与羽毛球活动。
斯程涛同学亲自教授孤独症儿童羽毛球运动现场
斯程涛同学与孤独症儿童一起打羽毛球现场
从大一到大三,斯程涛已经帮助了20个孤独症孩子,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每逢寒暑假,孩子们总会在微信群里和他互动,“老师,什么时候还能继续和你一起打羽毛球?”“我们想你了”……每次看到这些消息时,斯程涛就会觉得他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是被别人需要的。“我希望我们的公益活动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孤独症,也希望我们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能给更多的孤独症家庭带来温暖。”
从2019年至今,浙江树人学院师生志愿者在校工会、妇联、关工委的指导下,与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西湖区残联、萧山特殊教育学校等展开合作,聚焦孤独症儿童群体,提升和完善对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关爱服务,推动孤独症儿童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不断加强。学校通过积极开展以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合康复为主线的公益活动,用爱心和耐心搭建起与孩子们沟通的桥梁,引导孤独症孩子参与社会交往,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加大对孤独症儿童的服务与关爱,希望能够协同更多的社会力量,实现对孤独症儿童“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的目标。
浙江树人学院志愿者合照——“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主题活动
浙江树人学院志愿者同孤独症儿童的合照——“我和情绪小怪兽”亲子活动
文字:叶怡铭、谢凌云、王巧娜
图片:蔡从胜、谢凌云
编辑:金欣茹
责编:叶怡铭
审核:曾晓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