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胜辉学习与思考第1685天
关于作者迈克尔·刘易斯,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曾任职华尔街著名投行所罗门兄弟公司,是三十年来全球广受欢迎的财经作家之一。曾出版《说谎者的扑克牌》等多部经典力作。
关于本书一个曾被誉为“天才”却泯然众人的球员出身的球队经理,一个坚信统计数据能选出卓越球员的哈佛毕业生,这个看起来毫无胜算的组合,竟然让一支预算很低的球队打出破历史纪录连胜场次的优异战绩。一时之间,全美一片哗然,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带着这个疑问,迈克尔·刘易斯来到美国职业棒球联赛的选秀现场,深入球员更衣室,与球队总经理促膝长谈,复盘球队一路过关斩将的整个历程。
核心内容奥克兰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里最穷的队伍之一。但是,这支队伍抓住了棒球领域潜在的漏洞,并且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决策系统,不同于传统的,以球探为核心的决策机制。奥克兰队是一个以数据为基础,可以精确量化的清晰系统。这套系统不仅盘活了那些怀才不遇的球员,这也使得球队管理者在制定策略、买卖球员、管理团队时都有清晰的判断依据。假如用一句话总结,奥克兰队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们是把金钱较量,这个传统的单因素对抗,转化成了系统之间的对抗。用一个精确的数据系统,去战胜一个古老的球探系统。这才是奥克兰队把一手烂牌打好的核心方法。
前言
《魔球》,这本书讲的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中最贫穷的球队之一,奥克兰队,是怎么成功逆袭,创造佳绩的?
说到这,你可能会觉得,棒球离我们好像有点远。一个美国棒球队的经验,跟我有什么关系?但是,深入了解这个故事的背景,你会发现,这本书探讨的,并不只是棒球。
首先,棒球对资金的依赖程度,比其他任何运动都要高。在美国体育界,有一项指标专门用来衡量一项运动中,资金对于胜负的决定权重。就是富有球队和贫穷球队之间的工资比。这个比例越高,就说明资金在决定胜负中的权重越大。在职业橄榄球领域,这个比例是1.5:1;在竞争激烈的美职篮,这个比例也不过1.75:1;而在职业棒球大联盟,这个比例却高达4:1。换句话说,在棒球界,有钱几乎就意味着胜利。
其次,《魔球》的主角奥克兰队,是全美职业棒球联盟中,数一数二的穷队。当然,这个穷是相对的,跟强队相比,贫富差距太大。比如在一场比赛中,奥克兰队派出的投球手,年薪是23万美元,而对方的击球手,年薪是1700万美元。一个人的薪水,比奥克兰整支队都高。
总之,奥克兰队面对一个致命问题:穷,穷到只能买进别的队挑剩下的“残次球员”。按照行业规律,这样的队伍必败无疑。但反常的是,奥克兰队在1999年,居然打败了众多财大气粗的对手,拿下了全美第二名的成绩。并且在之后几年,连续保持佳绩。显然,跟球员谈梦想,谈感情,那是体育电影里的桥段,在真实世界,博得人才最主要的筹码,还是钱。那么,奥克兰队究竟是怎么用最少的筹码,赢得竞争的?又是怎么把一副烂牌打好的?
表面上看,这本书研究的是棒球。其实作者是在通过棒球研究一个问题:怎么在资源极其不对等的情况下,赢得一场不公平的竞争?
奥克兰队的方法是,构建自己的系统。把奥克兰队从一个模糊的,依托于球探和竞价机制的传统棒球系统,改造成一个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清晰系统。把棒球从一场以资本为筹码的单一因素对抗,转化成了系统之间的对抗。这种转化,让奥克兰队引爆了棒球行业里积蓄已久,却一直被人们忽视的潜在力量。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财经作家,迈克尔·刘易斯,他曾经写过《说谎者的扑克牌》《大空头》等多部商业类畅销书。这本《魔球》的英文版,出版于2002年,2011年时,还被翻拍成电影《点球成金》。2018年,这本书的中文版终于面世。书中的很多观点,即便在今天看来,仍然很有启发。
接下来,我将分为两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我将带你了解棒球这门运动的核心特征,它跟别的运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二部分,奥克兰队是怎么摆脱困境,成功逆袭的?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得先对棒球有个大概的了解。因为棒球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运动,而且这个行业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假如不了解这些,我们就没法理解奥克兰队的策略。当然,咱们不谈复杂的棒球规则,只说说这门运动的核心特征。那么,跟别的竞技运动相比,棒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棒球是一门极其复杂,也极其简单的运动。这话听起来有点自相矛盾,咱们一个一个来解释。
说棒球是一门复杂的运动,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非常高,输赢很难预测。美国职业棒球联盟的赛季很长,一共是6个月,其中包括162场比赛,几乎每天都得比。在整个赛季期间,排名第一的球队,一般能赢2/3的比赛,也就是110场左右。这个数字很稳定,几乎年年如此。换句话说,即便是冠军,也至少会输掉50场比赛。
所以,美国著名作家保罗·奥斯特曾经说过:大多数体育运动反映的是战争,而棒球反映的是人生。它教会人们如何对待顺境和逆境,你必须放弃一切存量,把胜利和失败都置之度外。它不像拳击,拳击比赛是不战则亡,而棒球比赛是战了也可能亡。而且就算战死,第二天你也得从棺材里爬出来,竭尽全力发挥你的最佳水平。
那么,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是怎么造成的呢?答案是,棒球的互补性非常低。队员之间,各司其职,很难形成互补。
我们可以粗略了解一下棒球的规则。球场上,有两个关键角色,拿着球的投手,和拿着球棒的击球手。大概流程是,投手先把球投出,然后击球手挥棒,把球击飞。在球落地之前,双方球员,完成各自的一系列规定动作。哪方先完成,就得一分。
好,规则就说到这。不难发现,棒球的整个比赛流程,其实很像跑接力。一个环节完成,就交给下一个环节,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在其他运动中,队员之间是可以随时互补的。比如篮球,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投篮,即使投不进,队友也可以把球抢回来,发起下一次进攻。
但棒球却不存在这种互补性。击球手就算击球失误,也必须开始后续动作。队友不可能做任何补救,更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它就像建一座悬空的大桥,必须每个环节都很牢固,一旦有一处垮掉,整座大桥就塌了。
但是,正是这种互补约束,对棒球俱乐部来说,它反而变成了一项简单的运动。因为想赢得一场比赛,棒球俱乐部只需要保证一件事,就是让每个环节,都用上最好的球员,以确保这座大桥的每个节点都很牢固。所以,美国的棒球俱乐部,只需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找到最棒的球员,把他们买下来。这场买卖只遵循一个原则,价高者得。
怎么确定谁是最好的球员呢?方法出人意料的原始。一个字,看。承担这项工作的,是俱乐部里的球探。他们要跑遍全美的高中、大学,寻找好苗子,还要伺机从竞争对手那里挖一些人才。这是一场竞争激烈的选拔,选拔率低到什么程度?仅仅是全美的高中生球员,就多达45万名。但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一共只有30个队,加起来才1500人左右。这就意味着,几百个人里,只有一个人能被选中。
但是,这么小概率的选拔,规则却很粗暴。整个选拔体系,只有五项指标,分别是奔跑能力、投球能力、防守能力、击球的准确度和击球力度。而且,球员在球探面前只有一次表现机会,一考定终身。这就产生了两个副作用,一是有些球员实力不俗,但当天发挥失常,他们就得出局;二是很多人水平旗鼓相当,很难分出上下。这时,球探们就多了一个标准,看外表。谁相貌英俊、气宇轩昂,能为球队带来更多的粉丝,谁就更有可能被选中。换句话说,长得丑,也得出局。整套规则长期运行,就造成了一个不公平的结果,球员的薪资和能力,并不匹配。你看,被选中的球员,薪资可以高达几百万美元。没被选中的球员,能力并不比前者差多少,但薪水却差好几倍。毕竟对俱乐部来说,一不缺钱,二不缺人。只要有钱,好球员就会主动找上门来。
好,以上是第一部分内容。我们介绍了美国棒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成三句话。第一,棒球是一项充满不确定性的运动。因为缺少互补性,想赢球,就必须得确保每个环节,都用上最好的人。第二,用最好的人,就要花更多的钱。这就让棒球成为一项用金钱主导胜负的运动。第三,在天价的薪水背后,却是一套很草率的选拔规则,它由球探主导,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第二部分
美国的职业棒球联盟,其实是一个高度模糊的系统。首先,比赛本身的结果很模糊,充满不确定。其次,球员选拔的机制很模糊,全凭球探主观判断。最后,球员的定价也很模糊,基本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每个节点,都缺少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
但回过头来想想,假如每个环节都无懈可击,奥克兰队也只能乖乖遵循规则,永远没有翻盘的机会。有问题,才意味着有机会。接下来,第二部分,我们就说说,奥克兰队是怎么抓住这些漏洞,完成逆袭的?他们的方法就是,改造这个模糊系统,让它变成一套每个节点都清晰可控的科学系统。具体分为三步:建立以边际成本核算为核心的财务策略,建立以数据为依据的球员选拔机制,打造一个动态的稳定系统。
这三个方法,也许听起来都很普通。但完成这些改造之后你会发现,它们足以让奥克兰队脱胎换骨。用一位棒球评论家的话说,奥克兰队,是在打另一种棒球。
在介绍方法之前,我们得先介绍两个关键人物。第一位是奥克兰队的总经理,叫比利。在美国棒球联盟,大多数经理人是球探出身,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选拔球员的方式有问题。但是,这位比利却是球员出身,年轻时一直奔跑在业务一线。球员选拔机制的漏洞,他早就看在眼里。第二位是比利的助理,叫保罗,他是地道的哈佛大学毕业生,从来没接触过棒球。这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比利像个冒险家,什么都想尝试,平日里还酷爱垃圾食品。而保罗极度严谨,他不相信感觉,只相信科学。比如他从来不喝酒,不是因为酒精过敏,而是科学研究证实,酒精会伤害脑细胞。像很多成功的领导班子一样,比利和保罗,形成了高度互补。
前面说过,奥克兰队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所以,第一步,就是制定科学的财务策略。也就是,怎么花钱?在当时,预算少的球队所采取的策略普遍是,把钱花在刀刃上。也就是用仅有的预算,去购买击球手和投手这两个最关键的球员。但好点的击球手都不便宜,预算很快就花光了,而且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但是,奥克兰队却采取了另一套策略。你可能以为,奥克兰队一定是采用了某种高深的经济学策略,才取得了成功。但事实是,他们使用的是经济学里最初级的一个方法,边际成本分析。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多生产一个产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比如对汽车制造商来说,每多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就是这辆汽车的边际成本。注意,边际成本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生产一辆汽车的边际成本也在下降。
奥克兰队计算的,就是每赢一场球,所要付出的边际成本。他们观察了其他球员工资很低的球队,再计算它们的赢球场次。比如,在2000年前后的几个赛季中,薪水最低的球队,总年薪大概是700万,赢球场次平均是50场左右。这就可以大致确定,只要花700万,就能确保50场胜利。在这个基础上,每多赢一场球,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一场胜利的边际成本。
这是一个专业的分析过程,我们就不细说了。总之,计算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弄清楚一场胜利到底需要花多少钱。明确这个数字之后,在选择球员时,只需要大概估算一下,这个球员会让球队的获胜概率提高多少,就知道这个球员大概值多少钱了。假如对方报价超过这个数字太多就算了,他们就再找别人。
在大多数俱乐部,预算都是一笔糊涂账。经理人们关心的是怎么找到最好的球员,怎么跟他们砍价,没有科学的财务策略,无形中,就多了很多开销。有人曾经计算过,在2000年前后的几个赛季,奥克兰队赢一场比赛的边际成本,大概是50万美元。而其他战绩差不多的球队,一场胜利的边际成本,高达300万美元,是奥克兰队的6倍。
说到这,咱们多说两句。你会发现,奥克兰队的方法,其实反映了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在很多情况下,用传统的方法使蛮力,不如直接引入另一个维度的新工具。其他俱乐部采用的方法,就像最传统的商品买卖,它的基本逻辑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即使你是砍价的高手,也跳不出这个循环,你始终都在一个模糊的定价体系里。但是,奥克兰队却引入了另一个领域的工具,它们只是使用了经济学最初级的计算方法,一下就让模糊的定价体系清晰化。
不过,这个方法虽然有用,但它只是在战略层面,让奥克兰队有了清晰的财务策略。至于球员答不答应,是另一回事。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怎么用有限的钱,买到优秀的球员?显然,顶尖的球员都被别人高价买走,他们只能买别人挑剩下的。问题就在于,怎么在被挑剩的球员里找到相对而言最好的。奥克兰队采用的方法是,数据分析。也就是,不看球员的现场表现,只观察他们以前的训练和比赛数据。
前面说过,棒球选手的评判体系比较草率,很多考核中发挥失常,或者长得不够帅的人,都被淘汰了。球探从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正所谓眼见为实,他们认为,没有什么比亲眼观察更加可靠。毕竟,数据分析技术在当时的棒球界是个新工具,大家都很怀疑它的作用。所以,尽管每名球员在训练里都留下了不少数据,但大多数俱乐部都对这些数字不感兴趣,这些资源就闲置在那里。
但是,比利却很清楚数据的价值。由于他自己就是球员出身,所以他认为,球员在考核当天的表现,只是他在这场考试中的最终表现,并不能代表他的日常水平,更何况,有些数据肉眼是无法观测到的。比如,一个球员打出好球的概率是30%,另一个是3%,那么差距显而易见。但假如一个人是30%,另一个人是28%,那么这种微弱的差距,肉眼根本观测不到,只能用数据体现。而且这种微弱的差距,会被漫长的赛季放大,哪怕是一丁点优势,都可能带来一场额外的胜利。
于是,比利和保罗分析了很多球员的数据,给他们一一贴上标签。谁是优秀的投球手,谁是一流的击球员,一目了然。要知道,在做这些工作时,他们甚至都没亲眼见过球员本人。
除了精确之外,数据还有一个好处,它没有偏见。很多球员都因为太胖太瘦,或者太矮太丑而输掉了选拔,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水平差。比如,比利曾经录用过一名投手,因为他的骨骼有轻微的畸形,看起来不是很美观,所以他有个外号,叫“万圣节之手”。但是,他的实力,却是万里挑一。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球员,别的球探都看不上,所以很便宜。
通过数据分析,比利网罗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物美价廉的选手。这是奥克兰队逆袭的决定性因素。
说到这,你可能会认为,数据分析技术现在已经这么普遍,奥克兰队的方法,是不是早就过时了?其实,我们看重的并不是数据技术本身,而是奥克兰队这段经历,所反映出的一个原理。那就是,如何把潜藏在表面之下的资源盘活?最有效的方法,也许是引入另一个维度的新力量。你看,在棒球球员选拔中,那些被淘汰的球员里不乏高手。他们就是潜藏在这个行业表面之下的闲置资源,依靠传统的球探选拔机制,很难在短时间找到他们。但假如引入另一个维度的工具,也就是数据分析技术,这些资源一下就会被盘活,像火山一样喷发。在当时,大量怀才不遇的球员,一下就用数据的形式,呈现在奥克兰队面前。当别的球队还在琢磨高价挖人时,奥克兰队已经成为第一个发现棒球新大陆的球队,那些性价比最高的球员,像遍地的黄金,随便他们选。
但是,虽然有了出色的球员,奥克兰队还是不能高枕无忧。别忘了,他们毕竟还是个预算很有限的穷队,一些表现优秀的球员,很快就会被别的球队注意到。这个赛季一结束,就被别人高价挖走了。怎么办?奥克兰队的方法是,建立一套动态的稳定系统。
与其说是方法,倒不如说,这是一套管理团队的心智模式。也就是,球队在你眼里,究竟是什么?在大多数俱乐部看来,球队是一群个性鲜明的,鲜活的人。球员们各有各的长处,每个人都有鲜明的标签。这种观点背后的潜台词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这听起来好像没错,球队又不是机器,它当然是一个鲜活有的机体。但是,这也引发一个问题,万一有球员离开怎么办?有钱的俱乐部可以花钱把人留住,或者花更多的钱,找替代的球员。但是,奥克兰队不能这么做,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预算。就算有球员被高价挖走,他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你可能以为奥克兰队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差,但事实正好相反,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强。不管哪个球员离开,球队战斗力都不会出现巨大的波动。
这是因为,奥克兰队多了一个看待球队的方式。球队在别人看来是一群鲜活的人,但奥克兰队认为,还有另一个视角,就是把球队看成一张图表。表上清楚地标注着每名球员的姓名、投球能力、击打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全都用数字量化。一旦有球员离开,奥克兰队马上就会从球员的数据库里,找一个各项指标都相当的人顶上。在这张图表上,无非是换了一个名字,球队所需要的能力,一点都没变少。换句话说,一个稳定的球队,最大的特点就是,离开谁都照样运转。而且当球员被高价买走,奥克兰队还会大赚一笔,他们可以用这些钱,买进更多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再把他们都培养成球星。
说到这,不难发现,在体育界,很多战斗力强的队伍,都有类似的特征。比如在足球界,英国的曼联队,是世界上球迷最多的足球俱乐部之一。他们曾经的主帅弗格森就很少花大价钱买球星,而是搜罗潜力股,把他们培养成自己的球星。在他执教期间,曼联无论谁走谁留,战斗力都很稳定。
回来咱们接着说奥克兰队。假如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管理球队的策略,就是他们把球队看成了一个可以被精确量化的能力集群。为了赢得比赛,他们需要的是特定的能力,而不是特定的人。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内容。奥克兰队实现逆袭的方法是什么?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在战略上,引入科学的经济学分析,制定清晰可量化的财务策略。在团队建设上,通过数据分析,盘活了棒球领域那些怀才不遇的球员,用尽可能少的钱,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队伍。在人员管理上,以精确的数据为基础,构建一个在人员不断流动的情况下,战斗力依然稳定的动态平衡系统。
总结
第一部分,我们了解了棒球这门运动的核心特征和美国棒球大联盟的基本特征。简单说,金钱在棒球中的决胜作用,超过了任何一门运动。因此,奥克兰队一出场,手里就拿着一把烂牌。
第二部分,我们分析了,他们是怎么用这把烂牌打赢比赛的。方法是,他们抓住了棒球领域潜在的漏洞,并且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决策系统,一套不同于传统的,以球探为核心的决策机制。奥克兰队是一个以数据为基础,可以精确量化的清晰系统,这套系统不仅盘活了那些怀才不遇的球员,也使得球队管理者在制定策略、买卖球员、管理团队时都有清晰的判断依据。
假如用一句话总结,奥克兰队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们是把金钱较量,这个传统的单因素对抗,转化成了系统之间的对抗。用一个精确的数据系统,去战胜一个古老的球探系统,这才是奥克兰队把一手烂牌打好的核心方法。
在这本书出版之后,奥克兰队的经验,成为众多球队纷纷效仿的对象。有人说,奥克兰队开启了一个时代,叫作“大数据棒球时代”。虽然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但无奈的是,奥克兰队毕竟家底太少,当其他球队也引进数据分析技术,并且多了一重资金加持的时候,奥克兰队的优势也就没那么大了。泯然于众人,似乎成了一个必然的无奈结局。
最后,我们再说说,这本书在今天,给我们的启发。很多人都认为,这本书是在强调数据的重要性。本书刚出版时,很多球探都遭到了排挤,俱乐部的老板们把他们推到一旁,纷纷拥抱数据技术。但是,最近几年,人们又开始反思,开始重新审视球探的重要性。毕竟,棒球是人和人之间的对抗,不是数字间的加减乘除,球探还是有他们存在的价值。甚至有人批评过作者,认为他太极端,过分看重数据,忽略了人的重要性。
但是作者的本意,其实并非强调数据技术,而是想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那就是,不要被某一种工具固化。当年的传统俱乐部,是被球探这个工具固化,忽略了数据的重要性。无奈后来的人们又重蹈覆辙,过分依赖数据,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固化呢?正确的做法,是用人的思维去驱动技术,而不是用技术来固化人的思维。
撰稿:李南南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资料来源:得到APP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