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欲裂揪出“蚕豆”大脑动脉瘤 新式介入栓塞术巧“拆弹”

头痛欲裂揪出“蚕豆”大脑动脉瘤 新式介入栓塞术巧“拆弹”

首页休闲益智脑力猜题王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4-21

用一根头发般细的导丝引导绣花针般粗的微导管,从大腿根的股动脉进入血管,再“游走”到大脑,穿过重重迷宫,找到动脉瘤的“老窝”,拆除颅内两个“定时炸弹”……日前,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介入科完成了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技术治疗颅内大动脉瘤手术,一针穿刺制服两个脑动脉瘤,助患者顺利脱险。据了解,目前也只有少数医院可以独立开展此项高难度的新技术。

43岁的辽宁王女士平时身体很健康,最近总是感觉感到头痛欲裂,整个脑袋像是被钳子紧紧夹住了一样,伴随而来的还有恶心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颅内有一大一小的两个脑动脉瘤,特别的位于颈内动脉床突段的动脉瘤有“蚕豆”般大小,对脑神经已经有明显压迫,这可能是引发王女士头痛的重要原因。

王女士的床突段处动脉瘤极特殊,位置深,且瘤颈及绝大部分瘤体被前床突骨质覆盖,并与骨质及硬脑膜反折紧密相连,开始压迫到同侧视神经;开颅手术术中操作难度很大、风险很高。

王女士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未果,经人介绍说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创伤小,效果好,后慕名来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介入科就诊。王女士的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大小约15mm;同侧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大小约 3.5mm,而且形状不规则,都应该积极处理。对于这样特殊的病人,刘加春主任非常体谅患者的顾虑和要求:既要一次手术解决两个动脉瘤,还要追求动脉瘤的远期效果

怎么处理才能让病人更安全,效果更好、而且不复发呢?刘加春主任组织全科医生进行细致的讨论分析,反复权衡,酝酿出一个大胆而又漂亮的方案————对于大的动脉瘤,采用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重塑管腔、少量弹簧圈填塞以提高早期闭塞概率;而对于小的动脉瘤,可以利用密网支架直接覆盖。刘加春主任介绍:对于这种多发的动脉瘤,介入具有独到的优势,不受部位的限制;特别是这种床突旁较大而且瘤颈宽的动脉瘤,首选也是介入治疗,因为开颅手术要磨除前床突、瘤颈不容易塑型;但介入不受这个骨头的影响,相对容易栓塞,并且现在有了密网支架之后,可以对动脉瘤不进行填塞或无需填塞过多的弹簧圈,然后使动脉瘤的血流方式改变,动脉瘤颈部血管内膜借支架逐渐修复,动脉瘤就会慢慢消失了,术后占位效应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提高了;这个患者在大的动脉瘤远侧合并一个小动脉瘤,我们可以用同一个支架一起覆盖,通过后期的动脉重塑,动脉瘤会逐渐消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仔细的规划,术者决定用一个密网支架一次覆盖两个脑动脉瘤,大的床突段处动脉瘤结合弹簧圈栓塞。在刘加春主任的带领下,神经介入团队测量血管,选择路径,建立两套导管系统,一套微导丝支架导管翻山越岭顺利到位,一套弹簧圈微导管顺利进入动脉瘤腔,推送密网支架入支架导管。密网支架跨越瘤颈,顺利打开头端,推支架,释放导管支架,再推,再放,一气呵成,支架顺利释放。两枚弹簧圈也顺利进入动脉瘤瘤内置入。造影,两个动脉瘤内造

影剂已经滞留,支架内血流通畅,远端血管显影良好。最终,刘加春主任凭借高超的手术技术和巧妙的设计,一次将2个“不定时炸弹”全部成功拆除。手术后王女士很快麻醉苏醒,术后头痛症状明确减轻,感觉良好。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血管壁的局部膨出,人群患病率约为2%-8%,是比较常见的血管病。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致残率极高,其治疗手段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开颅夹闭治疗等。但传统的手术治疗复杂或大动脉瘤也存在困难,一是有些部位可能手术无法到达,暴露很困难;二是手术可能需要搭桥,手术时间长,也存在一些术后出血、缺血等常见的手术并发症风险。

刘加春主任介绍,介入材料密网支架的出现带来全新的“血流导向”栓塞理念,能够治疗颅内大或巨大、微小动脉瘤等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复杂疑难病例。密网支架与普通支架相比网孔更密、金属覆盖率高,能够起到血流导向的作用,通过改变进入动脉瘤的血流方向达到彻底、持久的动脉瘤栓塞效果,不需要填塞过多的弹簧圈,术后占位效应小,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还可以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损伤大、出血多等问题,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可以全程在高清视频下进行造影、动脉瘤封堵等操作,极大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也大大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对手术的恐惧。

密网支架技术要求医师支架投放更精准、经验更丰富,而且适应症的把握要求更严格。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介入科已成功治疗多例类似的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常规将其应用于一些夹层/梭形动脉瘤、大或巨大动脉瘤、微小未破裂动脉瘤等。(钱宇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