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不能错过的5大民俗,每一个都令人无法忘怀!"

"吉林市不能错过的5大民俗,每一个都令人无法忘怀!"

首页休闲益智暖暖宫廷情缘更新时间:2024-06-26

年轻的时候出去旅游就是纯粹的玩耍,自从去年到过一次东北后,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的民俗文化!吉林作为东北的老大哥,自然文化底蕴浓厚,看过这些吉林的民俗艺术后 ,不能忘怀!

1、显顺琵琶演奏

琵琶又称“批把”,是我国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族传统乐器,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琵琶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到了唐代,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演奏,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到了公元十五世纪左右,琵琶演奏已拥有一批以《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儿高》、《思春》、《昭君怨》等为代表的文曲。显顺琵琶演奏则是对琵琶这一古老民族乐器演奏技艺的创新和发展。

在民间有“千日琵琶,百日筝”的说法用以形容琵琶演奏的难度,使琵琶难以进行推广和普及。琵琶演奏难以普及的根结就在于琵琶演奏技法上的“弹挑速度”这一难关,演奏者的弹挑速度只有在每分钟180拍以上才可将乐曲表达完整。而能达到这一速度的人却需长时间的学习方可实现。

2、东辽二人转

二人转,早年称“蹦蹦”,是随着东北地区关内移民的逐渐增多及各民族文化不断的渗透、融汇。在吉林省东辽县,一代代民间二人转艺人从利用农闲时节“撂地摊儿”开始,一年四季活跃在田间地头;接着走向专业艺术大舞台有着三百年悠久历史的东辽二人转艺术形式,集东辽河流域各民族先民大智慧之所成,兼收其它地方艺术形式之精华,至今已经传承到第19代,现约有专业从事二人转艺术的传人200多人。

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东辽二人转,记录了东辽河源头流域各民族先民灿烂的民俗文化的发展脉络,民俗文化的特色鲜明;她兼收其它戏剧、曲艺等艺术形式之所长,是研究东辽河源头流域各民族文化艺术在渗透、交融、互补、创新中演变、进化的“活教材”。如今,东辽县分别于2004年、200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唯一一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二人转)之乡”。

3、火盆

火盆是东北民间的一种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顿时满屋生暖。从前,北方居民室内取暖多靠火炕,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

有时就是把炕烧得滚热,也抵不住外边的风雪严寒,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火盆。火盆用泥或铁、铜制成,大小不一,有的还在盆边刻上吉祥花图。“小灰”是“豆棵”、“谷草”、“茬?子”等植物燃烧后的灰烬。它们的质地坚硬,从炕洞或灶坑里铲出时一般只燃过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其热度仍很高,制成“小灰”能充分保持热度。?烤火是这里的大人小孩的一种乐趣。在冬天,如果谁家来了客,主人就招呼:“上炕暖暖脚!快把火盆往跟前拉拉!”脚暖了,心也暖了。

4、冬捕

东北冬捕的祭祀仪式上,盛装的蒙古族姑娘为渔工们献上奶干。喇嘛将怀抱的供品逐个递给“渔把头”, “渔把头”按次序将供品摆放在供桌上,然后将九炷香分别插在三个香炉内点燃并诵经。之后“渔把头”站到场地中间端起酒碗,双手举过头,开始朗诵祭湖词。

5、东北服饰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服饰色彩丰富,受自然崇拜和信仰的影响人们对色彩的喜爱各不相同。另一方面,东北民俗文化又是豪放不羁的,也比较喜欢颜色形成强烈对比的服饰。

除此之外,东北地产丰富,烹调原料门类齐全。人们称它“北有粮仓,南有渔场,西有畜群,东有果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