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者思维挣现在,股权思维要未来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打工者思维更多追求当下的稳定,所谓稳稳的小幸福,每天的小确幸;而股权思维更看重的是未来更大的想象空间,甚至可以为此牺牲还不错的眼前利益。
这两年自己开公司做团队,从领工资到发工资,从对上级负责到对公司负责,除了身份的转变,其实更大的变化来自于不同身份带来的整一套思维变化。
领工资的时候,想的是工资什么时候到账,年底奖金有多少,明年会不会加薪,我出了多少力,拿了多少钱。
而做老板呢,想的是我花出去的工资和成本,未来怎样才能给我赚来更多的钱,如何让团队和自己的时间价值最大化。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原来那一套打工思维的所带来的局限和陷阱,成为很多人的职场天花板。
one
2017年,我相信很多行业都会重新洗牌,或者加快洗牌的速度。我相信传统银行业的日子会更加艰难,互联网金融会渐渐满足大众理财需求,当政策更佳开放,全套金融服务体系更完善;
我相信线上教育会真正迎来春天,看喜马拉雅,得到APP这些增长的付费用户和不断进场抢夺赛道的投资人就看得出来,传统线下教育的市场份额会逐渐缩水。再加上AI和VR正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奔向大众的视野,更多行业会失守城门。
我经常说,我的总结只代表过去,不代表未来。我的未来判断,也只看到三个月。这点我特别欣赏混沌研习社的李善友教授,每次他发表完长篇大论,末了都要加一句,我所讲的,可能都是错的——我很欣赏他这点。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会有一大批所谓稳定工作、旱涝保收的人在困惑,为什么人家的收入在指数增长,我的收入却连维持基本的线性增长都困难?
two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今后,这种场景我们会习以为常。
那些执着于当下打工者思维的人该醒醒了,只看当下的人,一般都赢不了未来。
three
我前段时间经常责备我团队的人,把我教给她们做的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能不能多思考几层,多想几个维度。
比如你做的是助理,弱者思维的人会认为这份工作就是个打杂的,处理一些简单的琐事就好;而强者思维的人,会把这个职位当成全公司的资源拥有者来对待。
比如我自己公众号的助理,除了帮我写的文章做校对和排版外,其实她也拥有了我新媒体这块的几乎全部资源。
一些品牌方来谈商务,一般都会先通过她,因为我自己没那么多时间,所以她就拥有了各个品牌的人脉资源和渠道关系;她运营我几十万用户订阅的号,和去运营几千几万订阅的号,整体体验和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也会差很多。
不管她现在从我这里挣多少钱的工资,那都是小价值;她真正的收获,是面对和处理各类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及更优质的人脉资源。这两点会让她很值钱。
这世上从来没有简单肤浅的工作,只有简单肤浅的人。
four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做事业的时候一定要做增量市场,而不要做存量市场。增长才是这个时代最有魅力的词语。
但是,增长是要付出代价的,需要一颗好奇的心,需要一份尝试新可能的勇气,需要不害怕失败的强大心脏,和自嘲自黑的幽默心态。
最重要的,就是承认这个世界是动态,很多事情你是看不懂的,但是,你要去做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所以,从“我应该不行”,换成:“要不试试,可能很好玩”。
你要相信,这世上最大的风险,就是什么都没做。
还在用静态的眼光看这世界,你只会越傻越迷茫。
和时代共振,你才会找到又焦虑,又舒服的频率。
最后想说,毕竟大多数人都处在积累资本的平台的阶段,所以我们都是打工者,但是,虽然是打工者的身份,但一定要跳出打工者的思维,因为:
关注“青岛创业大学商学院”头条号,私信发送“学习”,即可获得“2G管理工具包”!
每天优质文章视频,帮您开阔视野,管理有道,领导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