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982篇原创文章
这篇文章,算是对前几天本号关于股市相关分析的续篇,前面文章埋下的包袱,在本文也进行一个拆解,对提出解疑需求的读者朋友,进行详细解答。
2023年,毫无疑问,是中国国家对国内经济领域排雷整顿的一个关键年份,其实也就三个主要集中行业:“房地产 互联网 金融市场”
房地产不用多说,恒大财富按照类似P2P的定调,后续的走向,已经有足够多的确定性了;
互联网,以杭州马爸爸的蚂蚁金服“伏法认错”为标志,其实也没有多少实质性的风险可言了;
剩下的,就是金融市场,主要就是我们的A股市场,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可能并不理想。
2023年9月22日(周五)涨了一头,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意义,对于中国股市深度参与群体和广大散户而言,盘旋在市场上空的乌云,影响信心,打压预期,制造对市场不信任情绪的因素,不仅没有散开,而且还接踵而至。
当然,令股民和市场失望不仅仅是一些收割套路被披露和热议,更重要的,还有对国家监管部门的定调和态度的不满。
或许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中国的金融市场,其实已经来到了一个非常敏感而又关键的转折点了:一场能够决定中国金融市场未来真正走向的考验,摆到了国家管理的面前。
这不是讨论规则是否合理的时候,这是一个价值观和态度的选择时刻。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感觉,资本力量,人性,还有管理的三角博弈,已经被摆上了台面,失去了勾兑和和稀泥的空间,接下来中国金融市场何去何从,或许这一轮博弈的结果,就是关键的决定因素。
这篇文章,也算科普帖,将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为大家复盘梳理2023年9月,中国股市两个极具典型代表性的割韭菜最新动向,并结合对国家反馈的态度以及市场现实情况,挖掘事件深层次的一些本质和逻辑,然后对中国金融市场后续的一些可能走向和趋势,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研判。
本文没有任何广告,不荐股,没有群,纯唠嗑局。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金帝股份一次IPO,割两次韭菜,竟然国家判合法合规?金帝股份,故事的开始是九月的第一天。
图片来源:网络
9月1日,金帝股份在上海主板市场上市,开盘之后一路上涨,曾经一度涨幅达到175.61%!
但是很快股价就开始持续回落,下午收盘时只有每股48.27元。在盘后观察成交金额时,发现出现了融券净卖出量458.32万股,占了流通市值比为9.35%,融券余额达到2.21亿元。
紧随其后,金帝股份陷入了持续的股价下跌,到9月15日,收盘价已经从最高价跌去45%,几乎腰斩。
开盘当天这些坚决的卖盘,让首日股价走势蒙上阴影,也让之后的交易日股价一路下跌。
图片来源:网络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当日金帝股份遭到大举做空,有人融券卖出了458万股,占流通市值的9.3%,融券利率高达28%,随后的日子里金帝股价连续下跌,融券的人赚的盆满钵满。
这个事情,在中国舆论圈,引发了剧烈的争议。
舆情发酵后,证监会立即对此进行了核查,并迅速公布了核查结果。
根据证监会的公告,融券卖出的劵源确实来自金帝股份高管持有的限售股,然后劵源被35名个人投资者和89家私募基金借出后卖出,整个操作合法合规,未发现利益输送问题。
针对市场反映的上市公司高管与核心员工参与战略配售后阶段性出借股票的规则,证监会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进一步论证评估。
图片来源:网络
证监会的这个公告一出,毫无意外的被骂惨了,好惨好惨那种,全网任何地方都是,只要是报道这事的新闻,下面一定会聚集一堆愤怒的股民在开骂。
2023年9月19日,著名财经学者、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姝威在朋友圈开炮:如果这种行为,官方认为合理合法,那么,中国股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把股市当成提款机,公开抢钱!何时中国股市能让广大投资者分享到上市公司的红利?
图片来源:网络
刘教授还有一个头衔,厉以宁的高徒,所以在业界说话比较有份量。
那么,金帝股份这一次,是如何实现证监会给出合理合法结论的情况下,完成收割套利的呢?
这里面的门道,其实并不复杂,这里给大家详细展开一次说清楚:
金帝是一家温州的企业,从做服装鞋帽起家,后来做轴承等汽车零部件,现在是蔚来汽车的供应商。
2023年9月1日 在A股上市, 发行价21.77元,当天最高冲到61元,在40.41元时,有458.32万股融券业务发生。
88.54亿,占流通市值的9.346% 。
多么正常的业务啊,仔细一看,有太多细节不正常了。
原来是金帝的高管们把禁售的战略持股以融券的方式转融通给证券金融公司,证券金融公司批发给了13家券商,券商又以转融券的方式给了35个自然人与89家私募机构,到散户这已经是第四手了。
这124个大户然后开始噼里啪啦一通砸,股价上上下下,小韭菜割得那叫一个爽 。
先说一下什么是融券:我把手里的股票借给你,到期了你再还回来。但这个借与我们现实的借东西不样,你得以当时的股价买走,还回来的时候我再按当天的股价买进。比如我借出的股价是60元,一月后买回来时股价是28元,那么每股就赚了32元。
借出方在做空,借入方在做多。简单说就这个意思。
于是问题就来了。
大*上市当天就做空自己,这是什么操作?有点石破惊天,又有点令人发指。
没有人比他更知道自己股票值多少钱了吧,他认为28天(金帝的融券合约期限)后会跌,说明发行价肯定是被做高了,而且高得很严重。
底牌在他手上,他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入局就得当韭菜。
禁售的股份怎么可以流通呢?
按2023年2月17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实施办法(试行)》,战投手里的禁售股是可以参与融券业务的。
所以相关负责人给出的解释:金帝的行为完全符合现行的监管规定,没有违规减持。监管制度这么设计的主要原因是想缓解新股上市流动性问题,防止股价被爆炒。
这个背书硬啊!
尽管没有想给它背书的意思,但客观上给背的杠杠的。
《上海证券交易所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实施办法(试行)(2023年修订)》第二十条规定指出:可参与证券出借的证券类型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无限售流通股;
二是参与注册制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战略配售的投资者(以下简称战略投资者)配售获得的在承诺的持有期限内的股票;
三是符合规定的其他证券。
战略投资者在承诺的持有期限内,不得通过与转融券借入人、与其他主体合谋等方式,锁定配售股票收益、实施利益输送或者谋取其他不当利益。
实际上,融券卖空本质上是一种无风险套利行为。
简单来说,就是金融市场上,一次完美利用规则,里应外合的做局套利。
明面上,合理合法,但是实际上,是典型利用信息差进行市场收割变现的玩法。
国家证监局实际上很无奈,规矩是自己定的,金帝利用规则完成了套利。
不要以为这招是金帝的发明, 根据所财联社的消息,八月上市以来的新股有12家,都是首日就做空自己。
这得有多急啊,因为老板们都知道,自己的股价都顶不了几天,稍晚一点,跌破发行价就没机会了。
图片来源:网络
大家看看这个过程:大*、证金公司、券商、机构与大户,层层扒皮,一个个如狼似虎,从高处俯瞰着市场里乌央乌央的散户资金,盘算着什么时候落刀绞*。
里面的门道如果通过以上分析不理解不重要,看清一点,规则漏洞,以及信息差碾压,就行了,这个世界上一切收割套路的本质,其实都是这个。
但是金帝引发舆论热议这个事情,其实也算是好事:借着金帝的*操作,一条量化勾结券商的发财门道被很多人给抖搂出来了。
也把国家监管部门放到了舆论的火上烤。
制度设计有问题,定调态度不服众,那么,接下来,不就有看头了么?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青出于蓝的资本套路:鲁大师,公然在股市玩起了“*猪盘”,戏耍一众股民。金帝股份的热度还没有过去,又有一个公司跳出来开了一把新的高端局,中国的金融市场,还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一山更比一山高。
360投资的港股上市公司——鲁大师,公然在股市玩起了“*猪盘”,戏耍一众股民。
只能说,周鸿祎又“割韭菜”了,而且这招数还很厉害。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在割韭菜这个终极搞钱手段上,花活儿层出不穷,只有你不敢想没有他不敢割,而且割的稳、割的毫无顾忌。
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下面给大家详细梳理以下:
鲁大师相信不少人听过,或者用过。而在股市上,这只股票也小有名气,因为,它实在是太抠了。
2019年10月上市,到现在已经快四年了,但只在上市初有过一次派息,之后的四年里,一次都没有分过红。原因当然不是因为没钱。事实上,鲁大师手上的现金还不少。
2022年业绩显示,鲁大师实现了3.59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7%,净利润达到6048.60万元,同比增长9.90%。这时,鲁大师账上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5.3个多亿。
2023年中报显示,鲁大师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有4.7个多亿,再加上3000万的定期存款,也有5个亿。
图片来源:网络
而在中期业绩发布后不久,鲁大师也终于松口说要分红了。
9月11日,鲁大师发布公告称,即将在9月21日召开董事会,藉以考虑向*宣派特特别股息的建议。
消息一出,就震惊不少股民。以公告当天收盘的1.120港元的股价计算,鲁大师的市值也才刚刚3亿港元,也就是2.8个多亿人民币。
手中的现金是市值的近2倍,关键是股价也低,才1港元左右。因此,不少股民认为,鲁大师有派息高的潜质。
在拟派息公告发布后,鲁大师股价迅速走高,仅9月12日当天,就大涨50%,六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近70%!最高时股价一度涨到了1.940港元/股。
不过,公告下方特别加粗了一句话,很多人都忽视了:
由于董事会未必会于董事会会议批准建议特别股息,故本公司*及潜在投资者于买卖本公司股份时务请审慎行事。
突变发生在董事会会议召开前一天,9月20日,一向只有几十万成交量的鲁大师,突然飙升至4403万股,股价当天*47.37%,报1.00港元。
当晚,鲁大师急忙发公告解释。公告的用词,也颇有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
翻译一下,就是:
我们也不知道咋回事啊,我们很守规矩的。但我们查了下,公司大*诚盛刚刚给董事会通知了,他们今天抛售了3434.3万股公司股票,减持了12.77%。
按当天的收盘价计算,诚盛这次套现了3434万港元。
但也有股民疑惑,马上就要派息了 ,这时候抛售图啥?
紧接着,他们就被鲁大师的一顿*操作整“炸锅了”。
9月21日晚,在原定的董事会会议召开这天,鲁大师又发布公告称,因前一天股价和成交量出现不寻常波动,为了充分评估有关宣派特别股息的影响,董事会会议取消举行。
图片来源:网络
9月22日,鲁大师股价开盘下跌16%,后反复震荡。盘中最高跌幅达20.35%。收盘跌8.85%,报1.030港元。近三个交易日,鲁大师股价已跌超45%。
股民更是怒了。取消董事会会议的公告发布后,不少股民拉群召集投资者向香港证监会投诉,认为鲁大师“恶意发布分红消息,唱高散货”。
这次“分红减持”鲁大师的大*诚盛,究竟是什么来头?
据财报披露,诚盛是鲁大师的大*。在2022年年末,诚盛共持有鲁大师82,745,082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比例为30.76%。
这次减持后,诚盛的持股减少至48,402,082股,持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比例也减少至17.99%。
而诚盛的背后,就是三六零。就是周鸿祎!
据财报披露显示,诚盛由三六零科技全资持有,而三六零科技由三六零全资持有。三六零由周鸿祎和奇信志成最终拥有。
这一套吃相,有一说一,并不好看:
先放出利好,股民一拥而进抬高股价,接着庄家反手逢高卖出,割完了再宣布利好没了。
遭遇暴力收割股民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还有被戏耍欺骗的强烈耻辱感:还有比这个更赤裸的割韭手段么,丝毫不讲武德,直接上手抢了都。
这种操作跟“钓鱼执法”没区别,下套、放饵、收割一条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灵魂两问:
这如果都不算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那什么才是损害投资者利益?!
这如果都不算扰乱了市场秩序,那怎样才算扰乱市场秩序?!
电影都不敢这么演,鲁大师这一波通过消息做局,成功“割韭菜”的故事,舆论持续发酵,后续如何发展,还要进一步观察。
如果这一次周鸿祎还能顺利过关,毫发无损,那么,对中国的金融市场来说,绝对是一记致命的信任打击:依靠消息炒作,就能挥动镰刀,而且还没有管理风险和成本,这样的市场,以后谁还敢去?
价值投资?开什么玩笑!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结合现实:从金帝到鲁大师,国家的回复和态度背后,是怎样的信号?事实证明,面对狡诈贪婪,套路众多,本能逐利的资本和人性,国家想要大力出奇迹,快刀斩乱麻的意图,很明显是落空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意境就放在这里了。
对于金融市场这种人性和资本主导的环境,中国国家的管理明显是缺乏精细度和足够的经验的。
其实,从根子上来说,为啥这些个事情引起市场沸沸扬扬,还是股市走得不好,投资者有怨气。
所以,股市走好了,谁管他是不是有问题的?
为了中国的股市能走得好,有良好的参与体验,国家对于市场中的人性和资本逐利本能的管理,从当下来看,就成为了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
鲁大师后续怎么处理,值得关注,但是金帝股份这个事情的处理,从国家的态度和定调来看,其实释放出来的信号,还是值得仔细分析一下的:
首先,金帝事件,也算是投资者教育,也揭示了国家对于后续市场的一个思路:这个市场以后要成为专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天下。这是大趋势,美国,日本等成熟国家市场也是如此。
其次,揭示了当下中国金融市场做空制度不健全留下的漏洞,已经成为了资本玩家套利的一个重要渠道。
这个事件后续一个很重要的看点,就是看国家对这个漏洞的态度了。
最后,直白一点,这里面也有资本和国家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勾兑和妥协的现实体现。
这一点是最关键的,对当下市场和参与者的信心打击也是最直接的,但是这个没办法展开多说,理解一下,以融资为主要功能定位的中国金融市场,这不是什么秘密,但是也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敏感话题。
但是,呼吁“股市关闭”的声音已经出现,市场信心和预期已经明显持续受到冲击,接下来,大量的散户和资金心灰意冷之下离开市场,那么这样的市场定位,是否能够迎来新的转机?
一个只有散户亏钱的市场,没有了散户的增量资金持续注入,这样的市场还能存在多久?
一些关键,点到为止。
中国的股市和投资市场,实际上已经站到了一个非常敏感和关键的命运节点之上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4趋势研判:不质疑国家想要搞好股市的态度,短期不看好中国A股的走势表现中国股市的问题,要结合一个关键形势背景来看。
当下中国这个国家,在经济上比较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是资本市场旧力枯竭,新力未生的尴尬:300万亿规模的房地产市场,因为周期的原因,现在萎靡了,使不上劲了。
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停滞,各种问题和矛盾就会集中爆发,经济社会的底层逻辑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中国的金融市场:93万亿的股市、30多万亿的债券和理财,130万亿的居民存款。
加起来两百多万亿,绝对是够资格顶上的。
所以,国家想要搞好金融市场的意图,是没有悬念和争议的,一系列动作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2023年是股市散户地位无限高的一年。
市场和股民希望降印花税,国家也降了。
市场和股民希望大*不要卖,国家马上限制。
市场和股民说别IPO了暂停,国家也收了。
市场和股民要加杠杆,国家给加。
市场和股民说降低券商佣金,国家给也降了。
市场和股民说要把量化限制了,国家也干了。
市场和股民说降息降准,国家也降了。
只要大家肯炒股,买房,提条件嘛,提到相信为止。
股市散户几十年,这种感觉就好像孤儿有了妈,地位无限高,但是到了现实,还是拦不住资本头部玩家们的镰刀不给面子的拆台。
博弈还在继续,从逻辑和现实,没有必要去质疑国家的需求和决心。
博弈过程波折很正常,金帝这种事情的出现才是正常的,这才是斗智斗勇的博弈。
但是这样的博弈,注定不可能短期就能分出胜负,斗出足够多的确定性,毕竟几十年攒下来的问题,漏洞,毛病,也需要时间和过程。
不质疑国家的态度和决心,和不看好短期市场,没有冲突。
即使趋势和结果是明确的,但是过程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存在,幺蛾子和玩心眼,还有不甘心,没那么容易一波带走,监督和管理走向成熟的过程,口袋收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慌不择路,不择手段的抢跑和作弊行为集中出现。
所以,短期看好的理由,在哪里?
图片来源:投胎图库
写在最后:相信国运和共同富裕的规划,才能建立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长期信仰当然,作为一个坚定的爱国青年,对中国国运坚信不移,对国家“共同富裕”规划持有强烈信心的普通中国人,中长期是一定看好中国的经济的崛起和持续发展的。
但是对于金融市场这个东西,是真的急不来,有些过程成本和时间,省不出来,也无法规避。该有的,一定要有。
中国金融市场,中长期是绝对值得看好的,但是眼下,有一说一,没有普通散户和不具备信息优势资金的什么确定性机会。
没有任何看空的意思,只是对于人性和资本本能的不信任而已。
特别是当下中国正在处于和美国金融残酷博弈的当下,中国金融市场里面的一些表现和动向,令人寒心。
各路头部玩家,绞尽脑汁,手段尽出的套现,是不是本质上就是做空中国资产?
套出来,收割到的钱,接下来,会去哪里?
这是一个好问题。
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主体玩家,反而是这个市场最坚定的空头,那么,从爱国的角度出发,为什么要让这些人得逞?有什么必要去参与这样的群体主导的游戏?
接下来,就看国家如何管理了,这已经不是普通老百姓和散户能决定的事情了。
信心,不一定需要多好的行情刺激,但是一定需要国家态度和行动,这一点,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走向成熟,走出好的未来,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对2023年9月份中国股市两个有代表性的套利收割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深入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