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小男孩,3岁因为在美国纽约零下13度的暴雪中裸跑而一举成名,人送外号“裸跑弟”。
“裸跑弟“本名为何宜德,乳名为多多,今年11岁,而他却在这11年中取得了很多大人都无法完成的成绩:
2012年8月16日,参加国际OP级帆船赛,创造了最小参赛选手的记录;9月底,5个小时攀上日本富士山。
2013年8月,拿下全国第七届金子塔珠心算精英大赛冠军;8月底,完成了飞越北京野生动物园,创造了吉尼斯最小飞行员纪录。此外,参加2013年举办的素质体育机器人邀请赛时,年仅5岁的“裸跑弟“代表南京队参与少年组3D虚拟机器人项目,一举夺冠。
2014年,5岁的“裸跑弟“被邀请参加南京青奥会开幕式;
2015年9月2日,“裸跑弟”多多和“鹰爸”一起申请办理新公司,成为全世界年龄最小的创业者。
2017年2月7日,“裸跑弟”何宜德成功报名了南京大学的自考专业,成为年龄最小的申请者
而在今年12月2日,“裸跑弟”通过2年的自主学习,完成了自考专科学业,正式成为一名大专毕业生。
此时,他才11岁!
简单概括一下这11年他的成长路径:3岁雪地裸跑、4岁公海驾帆船、5岁开飞机、7岁写自传、徒步穿越罗布泊、9岁小学毕业,11岁大学专科毕业,如果顺利的话,明年4月份,他将通过自学取得本科毕业证。
不禁感叹:怎么会有这么“刚”的孩子!
他之所以这么“刚”全是因为自己有个推崇极限教育的老爸,人送外号“鹰爸”!
在这位“鹰爸”眼里,自己的儿子11岁完成了自考专科,与同龄人相比节省了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生目标,“鹰爸”认为,传统的教育缺乏目标性,很多课程并非孩子所需要的,之所以选择参加自考,更多是因为这些课程设置更专业,与儿子成为企业家的目标一致。
其实,“鹰爸”一开始给多多进行极限教育之初的目的是想让他增强体质,因为多多是一名七个月的早产儿,出生时有多种并发症,曾被医生判定为一个脑瘫患儿。正因如此,“鹰爸”才制定了一些针对孩子的训练计划,希望他能健康成长。
从6个月开始,“裸跑弟”就每天坚持1小时游泳、2公里快走慢跑,还配合爬绳荡桥训练、跆拳道训练以及街舞训练。在这种看似极端的训练方式之下,“裸跑弟”的体质越来越好,身体也越来越强壮,而且情商和智商都快速发展。
在这两年自学考试期间,“裸跑弟”每天学习10个小时,上下午各学习4小时,晚上再学2小时,小小的年纪能坚持这么强的学习压力,“鹰爸”说完全是因为小时候接受过的极限训练。
很显然,“鹰爸”对自己的极限教育成果很满意,的确,11岁取得了这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成绩确实让人忍不住感叹: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优秀!
不过,在称赞的同时也会让人忍不住心疼一下这个小男孩,3岁就穿着个小裤衩在冰天雪地里跑步,不断挑战一个又一个极限,不禁让我们思考这种以终为始的极限教育意义到底是什么?
在“鹰爸”的观念中,任何事情都要高效,教育也是一样,他给多多定的人生目标就是成为一个企业家,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人生目标就算是完成了。
不能否认我们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拥有能把生活过好的能力,但是这种追求高效教育的“速成版”真的能体会到人生不同阶段的乐趣吗?恐怕不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不同的人对于教育的理解不同,实行教育的具体模式方式也各不相同。尊重教育的多样性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家长的具体理解。
储朝晖表示,鹰爸讲的“节省时间”是指教育的“效率”,而这个效率高低不只要看分子是什么,更应注重的是这个过程中分母是什么。如果仅仅将分母局限在某一个知识或内容上,那么视野将变得狭隘。只有这个分母是孩子的成长,才会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如果父母要求孩子用更多的精力在特定的知识上,而忽略了其他各方面的成长,事实上就构成了一种“拔苗助长”。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国外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成年之后发展的越来越好的,大部分都是知识储备丰厚的人,他们兴趣广泛,对各种新奇事物都保持好奇心并愿意去尝试,这样的人思路开阔,头脑灵活。
再看看今年的高考状元们,各位家长在被问到有什么教育秘籍时答案基本一致:并没有刻意报很多课外班,从小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阅读,兴趣广泛。
所以,真正拉开大脑思维差距,决定孩子对复杂知识理解能力的,往往是孩子脑中存储的大量通识知识。它们会在孩子脑中形成一个鲜活的知识网络,对他未来理解各种新知识和世界有极大好处。
从这个角度看,“鹰爸”所谓的“传统的教育缺乏目标性,很多课程并非孩子所需要的”并不正确。
不论什么事情都讲究循序渐进,教育更是如此,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接受全面的、有规划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体会靠近目标的愉悦感,逐渐养成“生活和学习尽在掌握”的习惯,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
这也正是教育的意义,也是父母们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古代神童伤仲永的故事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上就学过,5岁便能研墨作诗被称为“神童”,可是他的父母并没有继续精进自己的才华,而是将学习停留于此,待到十几岁已“无异于常人”。
这种例子不仅古代有,现在也比比皆是。
魏永康:不到2岁便被人称为“神童”,13岁时被大学高分录取,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名噪一时。但因其无法独立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后被学校劝退。其母曾学梅在失望之下,曾让儿子跳楼,各界哗然。
张炘炀:8岁上初中,10岁读大学、16岁成为全国最小博士生。因一直以来被父母视作“最优秀的”,自视甚高。曾在央视在专访中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扬言如果父母不在北京给他买房上户口,就不参加答辩不考博。此外,其所说的“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等言论也引起广泛争议。
现在他们都已经淡出了大众视野。
小神童们,从最开始的炫人耳目,不断打破记录到最后学业延期、生活挫折,这从根本上就是一种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
孩子有过人的天资是好事,也很能理解家长们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但如果过分的追求速成式的教育,让其过早的体验成功的喜悦,恐怕也会让他缺失很多人生的乐趣。
如果我们稍微放慢一下节奏,或许也能让孩子体验到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而在那条路上,同样会有美丽的风景。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每天实时更新!欢迎各位家长及时阅读、收藏、转发,评论交流心得.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