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吃相

那时的吃相

首页休闲益智圈地充饥汽车版更新时间:2024-07-30

1976年我中学毕业,被分配去奉贤燎原农场下属的农业连,一个在芦苇滩圈地,待开发的新连队。

新连队白手起家,日子过得比老连队还清苦,也因此人更容易满足,吃点好的就灿烂。

阶段性开荤,吃红烧肉的日子,有过节的气氛。早上下地干活开始倒计时,看着太阳底下自己影子的缓慢变化,有些煎熬。午休收工三步并两步,回宿舍拿起搪瓷碗,去食堂等开饭。第一个从厨房端肉出来的人,脸上有中奖后的喜悦和得意,后面排着队的人,个个把眼睛和鼻子凑到了他的碗里,他索性夹起碗里的肉,大大咧咧地边吃边走,走出食堂没几步就光盘了,他感觉只是打了个牙祭,拿着带汤汁的碗,折回食堂。第二碗三口两口,刚吃出点感觉又见底了,他再去食堂打第三碗。大伙儿也都是这种吃相,在色泽光亮,入口即化,油而不腻,咸中带甜的红烧肉面前,丢失了矜持,沉浸在买买买、吃吃吃的狂欢中。女生吃到第三碗开始回归理性,想到了克制和自律,男生则一而再,再而三,直到食堂售罄关窗为止。

总是在任性后才发现,厚厚一沓饭菜票,缩水成了薄薄的几片。我们第一年月工资18元,第二年涨到24元、27元不等。一顿红烧肉,消费掉了五天至一周的菜金。吃肉时有多爽,往后的日子就有多难。

穷则思变又有女朋友的男生,路过池塘,摸点鱼虾,途经犄角旮旯的菜地,摘点瓜果蔬菜,回来开小灶,小日子也滋润。盐碱地里有宝藏,男生用铁锹往地下挖,运气好时,潮湿的土壤里有多个小孔,用手或工具往洞里掏,飙出水来的,大多是蛏子,一掏一个,攒满一盆,回去洗净清炒,味道鲜得掉眉毛。

另一个救济办法是回上海探亲,返回连队时多带些菜,诸如炒酱、干煎咸带鱼、油氽豆瓣之类,还有充饥解馋的饼干,猪油炒面粉,糖果等。去一趟上海回连队,人气变旺,嘘寒问暖来的人,笑中不怀好意,当事人拎得清,这是来求“开衩”的。“开衩”是连队约定俗成语,分发食物的意思。

不得不提,人人必带的猪油炒面粉,相貌平平,接地气但很讨喜,干吃时,面粉喷得嘴里嘴外,吃相难看却欲罢不能,用开水冲泡吃时,香味飘溢让旁人流口水。前几天我在一家港式糖水铺,点了款店里的招牌甜点,翡翠开心果糊,味道和炒面粉惊人相似,琢磨了半天,醍醐灌顶,自认为其中的重要食材,如出一辙的源自熬出来的猪油。

还有一次,排里一女生从上海带回两大盒巧克力,她并没有躲在蚊帐里独乐乐,而是拆封分发。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的认知,还局限于凭外汇券去友谊商店买回砖头般的纯巧克力。而她分发的是弹性巧克力,饼干大小,入口后在舌尖和天花板之间Q弹几下,再被上下牙齿轻压几下,等融化后再咽下。我惊讶于她的大手笔,她悄悄地对我说,她爸在食品进出口公司任职,那批巧克力是进口检测中的等外品,内部以白菜价处理了。可我们哪里品得出等内等外?改革开放后,我去境外出差和旅行,见有巧克力专卖店,总会进去寻觅记忆中的那款,有似曾相识的,但确认后并不是。寻觅的目的已不单为了吃,更是一种怀旧。

我在农场待了三年,1979年高考后回到上海。论吃,农场里的苦和甜,治愈了我挑食的毛病。吃的种类拓宽后,身体变得圆润,既喜也忧。只是当年农场没有羊肉、驴肉、兔肉,不然现在大概率不会还忌吃这类东西。(瑞 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