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办钢铁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当年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会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在七年、五年甚至三年内提前实现原定十五年钢产量的目标,赶上或超过英国。会后,在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热潮。
桃江的工业“大跃进”在全民大炼钢铁的运动中拉开了帷幕。1958年8月,中共常德地委根据全省工业“大跃进”动员大会的部署,发出《关于安排1958年度炼铁炉及生铁生产的指示》。地委召开县委*联系会议,并确定桃江为“大办钢铁”重点县,要求桃江在1958年内新建日产25吨炼铁炉2座,20吨1座,5吨4座以及小土炉250座,生产生铁1.9万吨。根据常德地委的指示,8月23日,县委成立“桃江县钢铁生产指挥部”,县长、县委第一*分别任指挥长、政治委员。县委召开扩干会,根据省、地分配的钢铁生产任务,确定在最后四个月生产铁5.2万吨,钢1.5万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县委集中全县人力物力和财力迅速掀起“大办钢铁”的高潮,各级各部门纷纷召开大炼钢铁誓师大会,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为完成当年的钢铁生产任务,县接管原湘中钢铁公司在桃江开办的清塘铁厂(接管后更名为桃江县第一铁厂),投资38万元,新建小高炉3座,扩建1座,新添设备10台,职工由84人增加到2000人。之后,又投资100万元,启动新建第二铁厂,年内建成小高炉3座,新建炉房、仓库11栋,添置机器设备11台,新招职工1200人,当年投入生产。以这两家为全县钢铁生产的骨干基地,同时,在灰山港等12个公社,建土炼铁炉1500座,炼钢炉482座,小高炉3座,承担全部土铁和部分土钢的生产任务。大部分土钢生产任务,分配给了30多所中学和小学,并以学校名称挂起钢铁厂牌子。为了保证大炼钢铁所需的铁矿石,县委决定将一铁厂采矿区扩建为桃江铁矿,上劳力3300多人,新建矿井135个,生产面积扩大到10多平方公里。全县领导、干部、群众的主要力量都投入钢铁生产,县委*、县长和全体县委委员,除留2人主持日常工作外,其余都分赴大炼钢铁第一线。县直机关80多个正、副科(局)长,有71人抽去参与炼钢炼铁。全县21万劳动力(占全县农业出勤劳力的70%)、1330名干部(占干部总数80%)投入大炼钢铁及备料运输战斗中,其中7万多劳力直接参加炼铁、采煤生产。为了培训钢铁生产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县委从县直机关和相关单位抽调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100人,由一名副县长率领,赴涟源、宁乡学习土法炼铁技术。与此同时,还从金光山乡、灰山港乡、金沙洲乡调来1500个劳力,试建小土炉63座,试验性地开始了土法炼铁。8月28日,源嘉桥乡企石农业社炼出第一炉生铁,紧接着金沙洲乡又炼出土钢300公斤。县委对此倍加赞赏,通令全县向他们学习。9月,县委两次召开“大办钢铁”广播动员大会,号召各级党委*亲自挂帅,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炼钢铁。全县每天出动20多万人找矿采矿,运物质,砍树烧炭。由于炼钢铁所需铁矿石、煤等大部分集中在灰山港地区,在桃江到灰山港的公路上,为钢铁生产运输物资的人流如织,日夜不绝。9月28日,县委成立“桃江县钢铁生产后勤指挥部”,以加强对钢铁生产物资供应的具体领导。到10月中旬,全县已建起炼铁炉1139座,土炼钢炉492座。国家冶金工业部派出30多个干部和技术人员到桃江作冶炼技术指导,常德地委从地直机关抽调230多名干部来桃江各铁厂指导工作,汉寿县委抽调200名干部和1万名精壮劳力,由县委副*率领到灰山港支援钢铁生产,“大办钢铁”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
桃江“大办钢铁”运动。从1958年8月初开始,到12月7日结束,共产土钢319.8吨,生铁4314.5吨。其中有400吨烧结铁,作废料抛弃。据当时估算,这种土法炼铁,除无偿平调集体和社员的物资以外,每吨铁的成本高达5000多元,超过国家收购价(470元一吨)的10倍多,导致县财政亏损460多万元,占当年县财政收入的70%。“大办钢铁”造成了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1957年全县用材林面积46万亩,1958年底锐减至25万亩,木材蓄积量由125万立方米下降到40万立方米。因青壮劳力都投入到了大炼钢铁之中,当年秋季晚稻无人收,红薯无人挖,油茶籽无人捡,冬种无人搞,应当收获的粮油白白丢掉,农业损失无法估计,农村经济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二、大办能源、交通
为解决大炼钢铁的燃料问题,全县在原有煤矿的基础上,又新建煤矿3个,小煤窑92处。其中八三煤矿扩建厂房、工棚67处,添置设备15台,工人由200多人增加到4712人。10月,八三煤矿又与协作煤矿合并,工人猛增到8397人,在原有2个矿井的基础上,新开斜井31个,日产煤增加到180吨。
由于炼铁燃料仍然告急,9月18日,县委连夜召开科局长紧急会议,研究扩建炼焦炉的问题,决定全县干部群众全力以赴赶建炼焦炉。会后,与会人员每人发一捆竹签,当晚12点以前赶到八三煤矿,将竹签插在矿区附近的山坡田野上,作为建炼焦炉的选址标志。次日凌晨出动数千劳力,在插竹签的地点抢建炼焦炉,炼焦炉由6座增加到158座。各地纷纷仿效,很快建成炼焦炉449座,共炼焦炭1.34万吨。期间,为解决扩建炼焦炉所需材料,县委又决定上马耐火材料厂,上劳力690人,3次派干部、工人到外地学习生产耐火材料的技术。耐火材料厂建成后,共生产耐火砖1.33万吨。同时,还生产红砖、青瓦,供修建厂房使用。
焦炭无法满足炼铁需要,就以木炭代替。县委连续发出30个紧急通知,组织群众大烧木炭。全县先后有14万多人参与烧炭,建木炭窑1.3万多座,生产木炭1.54万吨。烧炭大军大砍乱伐,见树就砍,薪炭林、用材林甚至经济林、风景林都遭此劫,毁于一旦。3个月内,绿色林海变成了光坡秃岭。尽管如此,炼铁中燃料仍然供不应求。一铁厂曾因燃料紧张,怕炉子结疤,将几十张木床投入炉膛代替木炭。据统计,全县每吨铁平均消耗燃料9.7吨,最高达60吨。因大建土铁炉和土钢炉,风箱紧缺,县委又组织8000人的砍伐兵团,专门采伐一米围以上的大枫树,集中1200多个木工、165个铁匠赶制风箱806个、鼓风机372部及其他炼铁工具。
为解决在大炼钢铁中的交通运输问题,9月25日,县委成立交通运输指挥部,先后调集5万多劳力抢修桃马(马迹塘)、桃益、桃灰(灰山港)、桃鸾(鸾凤山)公路,整治资水滩头和志溪河水道,确保钢铁生产物资运输。
在大炼钢铁中,县委还号召开展群众性的献“八宝”(钢、铁、木材、楠竹、砖、瓦、鸡毛、燃料)活动。各家各户把铁锅砸碎、把家里的金属器皿甚至古董捣烂作废铁捐献。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无偿献出钢铁600吨,木材6.9万立方米,楠竹24万根,红砖839万块,青瓦1887万片,木炭1.5万吨,鸡毛5000斤,稻草44558万斤。
三、罗瑞卿视察桃江
1959年6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国务院办公厅主任童小鹏及冶金部的专家,由湖南省委*于明涛、常德地委*苑洪武等陪同,来桃江视察了二铁厂和八三煤矿。罗瑞卿一行来到二铁厂,询问了工人的生活情况,并来到工人中间,与工人亲切交谈。当了解到蔬菜和食油供应不足时,罗瑞卿一再叮嘱县里和厂里的干部,一定要注意工人的生活,要劳逸结合,不要打疲劳战,要建立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要组织解决好蔬菜和食油。当了解到大炼钢铁搞大兵团作战,建土炉,用木炭、木柴作燃料,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时,他心情沉重地说:“这样不顾实际、盲目蛮干,结果只能劳民伤财。我们当领导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顾及后果,想到群众利益,切不要头脑发热。这次失败了,怎么办?中央担担子,基层也要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当他了解到炼出的铁优质率和合格率不高时,指示说:一定要把质量搞好,不合格的铁不能出厂,不合格的原料不能进厂,更不能入炉,要严格把关。要通过技术改造,逐步淘汰土法炼焦和落后产能。当他看到工厂因供电不足,一部分机器闲置不能用,只能用人工代替时,对省里陪同的人员说:你们能不能帮他们在这里办个电厂供电?罗瑞卿还视察了八三煤矿,与省、地、县领导对灰山港地区的开发前景作了探讨,并研究了修建益灰铁路问题。罗瑞卿走后,常德地区成立灰山港基本建设委员会,在灰山港进行工业基地筹建工作,并建起了灰山港电厂,解决了供电不足的问题。不久,湖南省委作出修建益(阳)灰(山港)窄轨铁路的决定,组织2万多民工突击抢修,1960年建成通车后又延伸修到煤炭坝,将益阳、灰山港、煤炭坝三地联成一线,为湘中、湘北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审:莫 斌 监审:卢 岩)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