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光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今天你吸猫了么?”成了一句新的问候语。
“吸猫”这个词儿形容的是“铲屎官”对宠物猫做出的一个使劲嗅的动作,也表现了对于猫的喜爱之情。近年来,养猫开始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在城市里,养猫的人越来越多,“全民养猫”也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去年的《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养宠用户已经达到7355万人,其中养猫人群为2258万人,占了总数的大约三分之一。
关于猫的主题活动也变得异常火热。去年,一场以猫为主题的艺术展在上海开展,仅开展第一周,前来付费的“铲屎官”就突破了一万人。诸多影视作品也把猫作为IP,《猫妖传》等电影被商家炒得火热,关于猫的微信表情包也层出不穷,“猫经济”的能量越来越不容小觑。
中国的养猫文化由来已久。早在宋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开始追求安逸和享乐。从前只能“捕鼠于田间”的猫居然“麻雀变凤凰”,成了达官贵人消遣和娱乐的宠物。在南宋时期的杭州城里居然出现了宠物猫市场,猫粮、猫窝,乃至猫“医院”一应俱全。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猫奴”。晚年的陆游被朝廷罢官,晚景凄凉,经常是“举家食粥酒常赊”。但是即便如此,他还不愿抛弃他的宠物猫,甚至还为他的爱宠颇为心酸地作诗:“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陆游对猫的怜爱可见一斑。
到了明朝,猫的地位扶摇直上,变成了皇帝最喜爱的宠物。嘉靖皇帝朱厚熜对猫情有独钟,当年他最喜欢的猫——“霜眉”死了,他悲痛万分,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下旨要用道教礼仪设坛祭猫,并用“金棺”埋葬。这还不算完,他甚至搞了一个给猫写祭文的作文大赛,一名大臣只因为在祭文中挥笔写下猫的死去是“化狮为龙”,从此深得嘉靖皇帝赏识,没过多久居然进了内阁,升迁速度如此之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到了近代,养猫文化开始逐渐“落入寻常百姓家”,大批的文人学者如老舍、钱钟书、巴金、季羡林等,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均表达了对猫的喜爱。在老舍的散文《我们家的猫》中,他笔下的猫就像一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这些关于猫的文学作品让猫彻底脱离了原本的身份,越来越接地气,成为民间喜欢的爱宠。
养猫在中国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进阶之后,如今又变成了一股热潮。在知乎上,猫的关注度超过30万,话题超过5万。在微博上,关于猫的话题阅读量居然超过了11亿次。“全民养猫”的时代正式开启。
为什么会出现“全民养猫”呢?其实,这与我国近年来的城市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9%提升到了58.5%,增幅迅猛。但是,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人均的居住空间却在变小,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很多年轻人可以负担的房屋面积也在不断萎缩。
狭小的空间是不利于养狗的。我们都知道养狗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它们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而且每天需要“铲屎官”带着遛弯,不然就很容易患上抑郁症。而养猫却不会存在这样的顾虑,只需要给它们提供让其“方便”的猫砂,猫就可以在房间里待上好几天,根本用不着主人天天陪着。因此养猫对于那些工作越来越忙碌、住房却越来越小的工薪阶层,无疑为最佳选择。
数据显示,养猫人群大多为90后,他们往往背井离乡,在大城市里打拼,而且以单身居多,变成了“90后空巢老人”。除此之外,老年人群体也是养猫主力军,国务院公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大量的90后和老年人对陪伴的需求进一步刺激了宠物数量的增长。
“全民养猫”的火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今中国“萌文化”的流行,人们对于那些可爱的、萌萌哒的事物情有独钟。从猫的长相上来说,它们的面部特征很像婴儿: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
这种长相满足了人类的“养育脑”,激发了人们的养育本能,能够刺激人类大脑的快乐中枢分泌多巴胺,让人感觉有猫的陪伴就有了快乐。同时,当越来越多的人面对外界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与繁重的工作压力时,还能从猫那里获得稳定的陪伴和抚慰,也起到了治愈的心理功效。
经过数千年的漫长演化,猫从原来捕鼠的家畜变为如今的全民萌宠,这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如今“猫经济”盛行,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积极探索关于宠物猫的商业化道路,在未来,猫文化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