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路行走攻略

雪路行走攻略

首页休闲益智墙跑更新时间:2024-05-11

这里的路,是指每天都有很多人行走的道路。这样的路,下过雪后,就被启明认定为雪路。特意把原野中少人行走的路排除在外,那些路没人专门维护,下过雪后,行走安全隐患大,不是本文探讨的对象。

雪路行走的攻略至少有六防,即防“光滑寒,高空汗”。

主要是防“光滑寒”。寒,指防寒冷。滑,指防滑防摔。光,指防阳光照射在雪地引起人的视觉不适。

最最主要得是防滑。送您四句话。

雪尚可行冰不可,平路可走坡难行,手持带尖登山杖,步少有根防摔跤。

常在雪地走,哪有不摔跤,尽量少走雪路,这是第一条

启明这儿,每一场较大的雪,都有人摔伤骨折,每一个人都有摔倒的经历。重点保护人群,不建议走雪路。

受含水量等影响,雪路有的较滑,有的相对不滑,都不好走,不得以,勉强可走。

伴雪而生得是冰,冰上不可以行走,这是第二条

滑冰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的一项运动。没进行过专业训练的人,不要在冰上行走、滑行。极易摔伤骨折。不得不走,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雪路滑的原因是摩擦系数明显减少、摩擦力明显减少。上下坡时,要靠摩擦力去反作用人的重力,坡太陡,当摩擦力无法完全对抗人的重力时,必定摔跤。坡不太陡时,较平路摔跤的风险也大,因此称为“坡难行”。

“坡难行”有时也得行,有无助行设备,启明都建议,靠边,手抓(扶)栏杆、树、墙等通行。万不得已,启明同意有的文章提出的降低重心的建议,降得越低,危险越少。

助行设备必不可少,这是第三条

最好的助行设备是头上带钢(尖)的登山杖,其次是坚实的木棍。登山杖钢尖外面大都有橡胶套,用在雪路时,把橡胶套取下即可。有的登山杖不带钢尖,不能有效地插入雪或冰里,不要选用。

使用登山杖建议:一步一拄,落点在侧面,落点最好在新雪里。其他注意事项同登山杖说明书。

启明自“手持带尖登山杖”后,长时间没有摔过跤。

老辈人,需长时间在雪路行走,是主张手持木棍走雪路的。现在的人,图方便省事,多不手持木棍走雪路。安全第一位,

带尖登山杖就是人的第三只脚,可明显减少摔跤的几率,启明的攻略是带尖登山杖必不可少。

有了装备,还要掌握行走技巧,这是第四条

行走技巧一:步少有根。

雪路摔跤一是因为打滑,二是失去平衡。

跑步时,两脚有都不着地的时间,紧接着,一只脚落地,如发生滑移,另一只脚还在空中,没有支撑,易失去平衡,接着就是摔倒。雪路不可以跑。

走是没有腾空的,一脚落地的同时,另一脚离地。行走时,脚与地有一个摩擦力,相应的一个让人有向前的反作用力,在这个反作用力的基础上,加上人的一系列动作,让人不断地向前行走。

人给落地脚(前脚)一个向前的力,因为滑,落地脚与地的摩擦力明显减少,遏制不住人给落地脚的这个向前的力时,落地脚发生滑移(打滑),此时,另一只脚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撑,就会摔跤。

离地脚离地时,当离地脚与地的摩擦力明显减少,遏制不住人给后脚的一个蹬力,离地脚发生滑移(打滑),此时,另一只脚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撑,就会摔跤。

步少,指步幅少,此时人给予前脚和后脚的力相应减少,打滑几率少。

另一只脚能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撑,取决于“另一只脚”的状态及身体重心的位置。“另一只脚”也打滑,失去平衡,摔跤;重心远离“另一只脚”,不易保持平衡。

正常走路时,重心在两脚之间,步幅少,重心距“另一只脚”就较近,有利于提供有效的支撑。

有根,当一只脚打滑时,另一只脚提供有效支撑就是有根。步少慢速就是有根。

之所以如此啰嗦,让您明白道理,产生一个深的印象。

难走的雪路,如较陡的坡路,有雪、冰的台阶,不得不走时,一定前脚踩稳了,再迈后脚,这也是有根

尽量保持直线行走。避免突然改变方向或急转弯,这也是有根。

行走技巧二:半踩新雪。

适用于较厚的新雪。较厚,相比较而言,有的雪刚覆盖地皮,虽然比旧雪、冰好走一点,但差别不大,都很滑。

较厚的新雪踩下去,会有一个明显的脚印,能有效防止脚的打滑。最好在新雪上走。

新雪和旧雪是相对而言。刚下的雪是新雪,停雪后长时间的积雪是旧雪。没有踩过的雪是新雪,踩过的雪是旧雪。

踩实的雪比新雪滑,光滑光滑,越光越滑,和冰一样光滑,就和冰一样地滑。踩实的雪往往不平,不平也是摔跤的原因之一。

在较厚的新雪上行走比较费力。

因此,启明在雪路行走时,如果踩实的雪不是很滑(基本上没有打滑现象),半踩旧雪半踩新,左脚走在被踩实的雪上,右脚基本上踩在新雪上。确实少摔跤。不知有没有科学道理,供参考。

新雪和旧雪的判断,推荐以颜色为标准,白的是新雪,不算白的为旧雪,看不出来白色的为冰,透明的是冰。

停雪好长时间后,路上的积雪会发生变化,从松软变紧实,表面呈颗粒状,就会明显变滑。用脚试踩,一点也踩不下去,那就是冰。不建议行走。如果还能踩出脚印,就比冰好走一些。

行走技巧三:手杖脚鞋。

就是,手持带尖登山杖,脚穿平底防滑鞋

前面已介绍过带尖登山杖,这里说说雪路行走鞋的要求:防滑、保暖、高腰、平底鞋。

防滑一靠材质,二靠纹路。有些厂家的登山鞋可满足这个要求。

为使鞋有清楚的纹路,最好穿新鞋走雪路。纹路磨平的鞋不要穿。

鞋腰要高过积雪的厚度。否则,雪能够进入鞋和裤腿里,化水结冰,影响走路,伤害人体。强调一定是双高腰鞋,即使积雪太厚,可把裤腿套在鞋腰的外面,用绳扎紧裤腿,减少雪的进入。

平底鞋就是为了加大摩擦力。

行车技巧四:给手自由。

手不插兜,不抄手,戴保暖手套,除带尖登山杖外不持物,给手自由,打滑时,本能挥动手臂,保持身体的平衡。

行走技巧五:提防滑车。

车行在雪路上易发生侧滑、转圏、刹不住车。雪路行走要防车辆发生滑移,要躲车。1、小区中走,启明一般选择在路边停着的车辆之间或距车辙较远的新雪上,站立躲车,并注意观察车辆的行驶情况。2、马路上行走,走人行道。3、穿过马路时,一定给自己留出安全空间,应使自己听得见、看得见。

行走技巧六:熟识冰路。

冰凌路。积雪清扫不及时,雪化后碾压结冰而成。路面呈混浊、透明、不平状。

不可在冰凌路行走。有时不得不走,应十分小心,最少距离穿行。

暗冰。雪下面是冰。常见场景:一是雪落地化水,遇冷结冰被雪覆盖。二是下雨或雨雪交加,遇冷成冰被雪覆盖。三是积雪化了,随后遇冷成冰被新下的雪覆盖。走隧道、涵洞出入口量等,要注意这个问题。四是各种原因,如滴水,道路存水结冰,被雪覆盖。

都不好走,非必要不走。

阴冰。是冰,虽也看得见,意识不到是冰,认为是水湿的地面。启明定义为阴冰。不可行。

没有防备踩上去,极易滑倒。凡温度低,道路湿,都要仔细分辨是否有阴冰。

常见阴冰场景:

一是清扫在路边的积雪或路上没清扫的积雪,白天化了,雪水浸润或流过硬化的地面,下午傍晚冷了时,在路面结了一层薄冰。和下过雨和路面一模一样,看不出来,真得看不出来有冰。有时去的时候还是水,回来的时候已成冰。

二是在磨平大理石、瓷砖等光滑路面上行走,因雪覆盖,或脚上带冰带雪,一步一滑,极易伤人。可以反光那种磨平的大理石,不应铺在路上。启明的小区,局部铺了一些,下雨下雪都滑,伤了人,现已处理成毛面。穿行地下通道、上下台阶、进超市、进屋时都要注意这个问题。

三是雨后成冰,小雪后成冰的路面。

四是刚清扫完的道路,往往有一层薄雪薄冰,不易发现。

防滑是为了防摔,摔跤时用不用手撑?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有的跤摔得很急,根本来不及反应,撑或不撑,完全是人的本能。有的跤,给人一个反应的时间,启明建议,不硬撑,用手撑一下,一撑,马上泄劲或抬起,同时落地的部位向一边滚滚。

撑,上肢容易骨折,不撑其他部位容易骨折。比较而言,要撑。只撑一下,马上泄劲或抬手,就势一滚,可减少上肢骨折机率。往往做不到位,有这个意识比没有这个意识好。

摔跤后的处理,这有好多资料介绍,雪路行走摔跤没有特别的地方,不啰嗦。

只要走雪路,就要防滑防摔,较长时间走雪路,就要考虑“光滑寒”中的光和寒了。

防光,指防阳光照射在雪地引起人的视觉不适,很不舒服,严重可致雪盲。准备一付墨镜就可以了。

防寒,防止冻坏自己的身体,穿多少,因人而异。启明的建议:一是关注天气预报,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当地人的做法,适当穿衣。既然是走雪路,带棉帽的羽绒服是最基本的选择,越冷,对羽绒服的绒的重量要求就越高。最好戴一个有沿布帽,防止棉帽遮挡视线;二是要从头到脚考虑保暖问题,头、脖子、耳朵、手、脚的保暖容易忽视。严寒地区,还要注意面部的保暖,外面只留一双眼。

要重视长时间在野外的防寒问题,启明的家乡,号称冬无严寒,有因冻而死的。醉酒躺在草垛里,第二天发现时,已经死亡。

讲完“光滑寒”,再讲“高空汗”。

高,注意高空坠物;空,防止踩空;汗,避免大汗淋漓。走雪路也好,不走雪路也好,都应注意,只不过雪给“高空汗”加了新的内容,这里只讲与雪有关的。

防高空坠物。房前屋后不停留,不抄小道近楼前。下雪及下雪后,进出房屋等要抬头观察,注意不被冰锥、冰块、积雪砸着。

尤其不要被冰锥、冰块砸着,危险性大。

最常见的冰锥,启明的家乡叫“冰溜尖”(音)。溜,顺房檐滴下来的水。结冰成尖形、成锥形,叫“冰溜尖”,砸人常见。气温等上升,“冰溜尖”开始溶化,就有可能掉下来。一抬头,就能看得见的,往往伴随着房檐滴水,仔细了,就无大事。

高空冰块,也是因化雪后结冰形成,如落水管坏了的楼房,冰附着在楼的表面,再一次开始溶化时,易掉落。

枯树等容易被厚雪压断,也应注意。

防完上空,还要防脚下,防止踩空。

上下台阶,有一个台阶,没注意(脑中没有这个台阶),一走,是踩空。没有一个台阶,没注意,一走,也是踩空。路面有坑,会踩空。有减速带、冰块、小雪堆等突出来的东西,也相当于踩空。

平常走路,会出现踩空,走雪路,也会出现踩空。不同的是,因冰雪的覆盖,走雪路,一是不易发现引起踩空的“障碍物”(障碍物代表以上的坑、台阶等),二是危害性大。

走台阶,不允许出现打滑,一旦打滑,手又没有扶住栏杆等,紧接着就是摔跤,滚下台阶,危害性大。

防止踩空,就要提前判断出“障碍物”。一是思想上重视,要看路,要观察,如看台阶、路与周围的变化,有栏杆的台阶,一般来讲,栏杆与台阶是匹配的;二是要仔细观察雪的形状,新雪不平时,高度有变化时,要高度怀疑“障碍物”的存在;三是知行合一,明明怀疑有一个“障碍物”,心怀侥幸,还去走。

最后一个是“高空汗”的汗。什么时候走路都不提倡大汗淋漓,走雪路时尤其要关注这个问题。大汗淋漓,不消汗,就回到家中,对身体有危害;在路上消汗,对身体危害更大,关键是不好受。建议:微微出汗,用手擦头,刚刚有湿的意思,没有汗,就要放慢走路的速度。

雪路走路易疲劳,行走距离要有较大的预留量。不赞成在雪地长时间休息。

戴口罩等,人呼吸产生的水汽能使眼镜生雾生冰,需要注意。启明把眼镜架在口罩外面的鼻尖上,可不生雾,通过眼镜上方看远,通过眼镜看道、抬头看近。不知在严寒地区是否可行。

以上是启明个人经验总结,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祝您安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