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岭给长沙人的印象,首先是个工业区,附近有省华云机械厂、省工程机械厂、长沙正圆动力机配件厂、湖南省医疗器械厂、长沙玻璃纤维厂等许多家工厂,但在七八十年代的地图右下角边上,只标有矿山机器厂,全名为“矿山通用机器厂”,人们叫此站为“矿山”站,并不是真的有座矿山。
矿山在市里是响当当大企业,被简称为“矿通”。以至后来在长沙城里,一说起是曾经在矿通工作,就有人问你认识矿通的某某人不?毕竟工厂鼎盛时期有将近6000职工。
由于本人主要在技术部门工作,只跟相对应车间和相关部门联系,与很多部门没有交道和接触,也是不土生土长的家属子弟,所以厂里大部分职工我都不认识。
工厂诞生于1958年大跃进年代。由于湖南省内和邻省铅、锌、钨、锰、煤等矿床丰富,当年湖南省委和第一机械工业部根据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决定在湖南建设一批机械工业主导厂。矿通作为省市的重点工程,于1958年9月1日破土动工。据了解,这个厂的规划图纸是五十年代苏联援助我国时的。全国各地有大约十几个工厂都是依据这套图建设的,厂房、办公楼、宿舍等的布局都很相似。
建厂初期,先后取名长沙重型机床厂、长沙机械厂、长沙冶金矿山通用机械厂,1959年定名长沙矿山通用机器厂,一直沿用至1986年,改名长沙重型机器厂,2008年改为湖南长重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矿通建厂之初,是长沙机床厂分厂,初选厂址在南郊长沙机床厂附近,后因生产纲领和设计规模变更,受该地域限制,1958年8月改为现址东郊树木岭秀才坡。经湖南省机械工业局批准,由长沙机床厂组成筹备办公室,之后陆续抽调400余名职工到新厂工作。市委决定将长沙金属二十五社与矿通合并,长沙机床厂技工学校迁入矿通,省内兄弟企业衡阳冶金机械修造厂、江南机器厂、湘潭电机厂等先后派出干部工人支援工厂建设。
建厂前,树木岭是荒凉远郊,杂草丛生,附近仅有庙宇和一所乡村小学,生活和办公条件很简陋。筹建人员借住农户家,利用一所守墓的民房“朱氏墓庐”办公。由于离市区很远,现在厂里上年纪老职工还依然习惯把去市区叫“进城”。
1958年8月,600名施工人员和100名技校学生进场,大跃进年代他们“土洋结合”,发动群众搞建设。厂里有位老职工回忆:“从子弟学校上一年级到自己挑土建中学……好像就是眼前的事。”可见当年创业的艰辛。电大班同学的公公婆婆都是当年第一批进厂的技校元老,如今都90岁了。
朋友问我为什么矿通的地址叫秀才坡不叫状元坡呢?我想状元是成功名就,肯定不会在荒郊野外。后来我杜撰一下:可能名落孙山,秀才身无分文,一路靠乞讨回家。路过当地时已奄奄一息,结果死在此地。当地老百姓把他葬在小坡上,以后这个山坡就叫“秀才坡”。
我1981年学校毕业时按老爸意思,到基层锻炼,分配到长沙矿山通用机器厂。这一锻炼就是十个年头,从一名维修电工成长为工程师。
从市区中心到厂里上班,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赶乘6路或2路公交车到东塘,换乘8路到树木岭。若下晚班过10点,就乘夜2路(22点—凌晨1点)公交车线路由树木岭、东塘、南门口至伍家岭。
曾经也骑自行车上班,沿着人民路经过杨家山顺着漫长田间小道可以到达工厂门前的断头路。这条路基本上比较平缓。当年的田间小道两边都是菜地,原来的厂区内部道路,九十年代建成为长沙的东二环线高架桥的部分,桥下成为菜市场和停车场及露天茶室,目前是长沙最拥堵的路段之一。
工厂占地面积很大,从东二环厂内的西边大门到万家丽的东门要步行走30分钟。生活区有幼儿园、小学、中学、技校、职工学校、电大和职工大学,还有职工食堂、游泳场、灯光球场、职工医院、职工俱乐部、经济警察、消防队、列车发电厂、制氧站、煤店、液化气站等应有尽有,这是个大工厂小社会。
▲电大班的部分同学在爱晚亭留影
▲电大班全体同学在烈士公园合影
电视大学和职工大学、技工学校为工厂培养出一大批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矿通子弟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1996年底由长沙市教育局收编,2000年划为雨花区教育局直属学校长沙市树木岭学校。厂里的同事同学许多都是在子弟学校毕业的,他们伢一世崽一代,甚至有很是全家人都是一个单位。
职工医院紧在科技办公楼的南边,分内科、外科、妇科、理疗科等多个综合科室。设有门诊、急诊、住院部,原来还有个“落气亭”(停尸间)。职工医院和子弟学校早已面向社会,为附近居民服务。
电大班龙同学回忆:他小时家住在都正街,父亲一直从医,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开过诊所,在群众机械厂工作过,后来调到了矿机厂。他5岁时,父亲骑着自行车搭着他从市里到矿通保健站上班,那道路十八弯,一路上颠颠簸簸的,有一次自己的脚都被单车轮子卡住了,痛得要死。后来不记得几岁搬到矿机厂,住在大食堂对面,一栋平房住有好几户,房子好大,是工棚,不过是房顶瓦房。
印像最深的是,厂里的食堂早餐花样好多,有大大的油条、卷子、包子、馒头、饭菜等等。后来试做面包,味道口感好,早上一大早就有好多人排着长长的队等着,供不应求,去晚的还买不到。于是厂里毎个职工免费发六个面包当福利,有的家庭职工人数多,发的面包也多,领一次足足可以吃一周。食堂到了夏天,还做冰棒和冰水饮料。
厂里职工群众文娱体育活动丰富,有篮球场,后来还有足球场。厂里业余时间不时会组织篮球活动,有厂篮球队与其它单位的篮球队及部队篮球队的精彩联赛;还有一个乒乓球国家队队员也到了矿机厂,以后乒乓球活动和比赛也不断……厂里各方面人才济济,足球、蓝球、排球、象棋、围棋、桥牌、羽毛球等十几项目参加市、区职工比赛都取得过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工厂子弟学校的教师杨云杰早年曾获长沙市象棋甲级棋手称号,后又拜师学围棋,并在岳阳第四届省运会夺得1978年围棋冠军,曾代表湖南参加过第一届“晚报杯”和全国职业围棋大赛,是本省的围棋高手。1998年在他的好友杨志存(湖南省棋类协会副秘书长)的建议下创办了湖南省青少年围棋实战教室,培养省内青少年棋手,先后培养过朱毅、黄奕中、罗洗河、吴新宇等著名职业选手。
1980年代,人们流行跳交谊舞,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礼堂和会议室举办舞会,在天花板上吊些彩带、彩色气球,墙边墙角和窗上挂一些彩色灯泡,乐队由一些厂里的乐器音乐爱好者和社会上的乐手歌手组成,虽然设备比较简陋业余,但参加者还是非常踊跃。我也是那时候学会跳快三、慢四的。
记得1988年,在铸钢分厂工作的同学老胡结婚,请柬贴在工厂大门上,厂休日周四晚上在厂里的露天放影场电影包场,免费招待全厂职工,节俭又热闹。放的什么电影已没印象了,在当时这搞法也是蛮时尚的。
1983年,矿通被铁道部批准成为铁路系统外唯一定点生产铁路客车的工厂,规模要求为年产YZ22型硬座客车200辆。YZ22型客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苏联引进的,现在俗称绿皮车。当时全厂上下很重视,组织技术人员多次到外省车辆工厂调研学习。
1985年,我在工厂电大班毕业设计的命题就是设计客车转向架加工专机。厂里还聘请南京浦镇车辆工厂的冯技师指导生产工艺。铁道部在厂里还派驻了验收组,验收组成员均来自株洲430厂。矿通在很短时间内试制出样车,给当时具有30多年制造铁路客车经验的铁路系统工厂带来不小的振动和冲击。由于关键零部件不能自己生产,需要在铁路工厂订购,往往不能满足需要,产能大大削减,有时每月只能生产两节车厢。
当年全国三角债多,工厂很多其他产品货款常不能及时收回,厂里经济困难,每月只靠交付两节车厢,驻厂验收,盖章通过,铁道部的货款马上到位。到底是铁老大,不差钱,总是及时解决全厂职工发工资问题。
上图是工厂与湘潭电机厂为天津地铁试制的车辆。双方还在1988年联合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轻轨车,整个费用国家只拨了76万元经费,当年我曾经参加试制,最后,样车在大连有轨线路上运行。
▲长沙矿山通用机器厂工艺处的同事在烈士公园
▲工艺处金属结构室的全体同事
矿通制造的矿用设备体积超大,质量重;也生产军工产品,57mm高炮部件加工和总装任务,由此兴建军工车间,有铁路专线。整个长沙,工厂有铁路的单位寥寥无几。矿通却有条与京广干线连接厂区铁路,这条铁路铁轨通向各主要车间和货运站,为生产带来便利,产品可以从车间通过铁路货车直接发货到全国各地。工厂生产需用的燃料(重油,焦炭)源源不断运进工厂,同时也为周边单位提供卸货方便,其中长沙卷烟厂曾租用厂房用来储存和烘烤烟叶。
由工厂与一机部北京起重机研究所及冶金部北京市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联合设计,并于1978年生产出的我国第一台用堆取重物料的中型斗轮堆取料机,是为湘潭钢铁厂设计制造的。后来又为湘潭钢铁厂制造安装斗轮机时,在湘潭钢铁厂的炼铁分厂的料场上,据当时在现场的厂设计处刘震宇和杨跃宏回忆,主管工业的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周政(六十年代曾任矿通厂党委*),还专程来到安装现场视查工作。
斗轮堆取料机至今仍是全国主要三家制造厂的主打产品,经久不衰,这与国家经济建设重点是能源和港口建设分不开。
▲德国进口的滚齿机
工厂成立60年来,在艰苦中创业,在曲折中壮大,在整顿中提高,在探索中发展。工厂是多门类、多品种、大重型、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如矿用机车、抽油机减速器、钢板校平机、球磨机、破碎机、斗轮机、铁路客车等。先后将水利电力部笫24列车电站和长沙市电子仪器二厂兼并,大型机械加工铸铁铸钢造能力在全省是数一数二的。
▲铸钢车间
记得厂里销售部处的同学讲起,很多年前有位客户购买我厂的一台十三棍校平机(部优产品),时隔十多年后走访此时客户说:“我们买了你们的设备质量好,十几年从没有坏过,配件都没换过,怎么能赚钱和发展?不垮才怪了。”
我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观念,不知道是表扬还是批评。同时,厂里大量的外协件和配套件扩散到周边的乡镇企业加工,也有人说:“矿通是自己人搞垮的。”似乎又有些道理。
1990年代后,工厂和全国工矿企业一样的遭遇,很多职工下岗自谋职业,国有资产流失。记得当时厂里经济效益不好,好多职工在外面在搞第二职业,搞出租车的,做服装生意的,做配件业务的,介绍工程的等等,其中有位职工常年四季做晚班,白天就在公园里经营碰碰船的生意。
这是1990年代国企改革的缩影,但是同时也为省内的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企业提供了许多工程技术人员。
曾经为共和国发展建设默默奉献的老国企地盘,巳被开发商占据,楼盘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厂内的铁路被拆除,厂房被拆,出租的出租,一栋栋三十多层的高楼拨地而起,这也许是我们这个巨变的时代所要经历的阵痛吧。
改名后的湖南长重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搬到金霞开发区三年多了,员工四百人左右,产值过亿,但愿企业涅槃重生,重塑辉煌。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