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搭桥游戏:从游戏中帮助孩子认识图形

卡片搭桥游戏:从游戏中帮助孩子认识图形

首页休闲益智趣味搭桥达人更新时间:2024-04-09

孩子在2岁的时候,能够分辨出圆形、正(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形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能够辨识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3岁时一般能分辨出5~7种。因此,孩子学习认识图形的最佳年龄是2~3岁。

孩子认识事物一般需要通过真切的实物感知,对图形的认识也要借助实物。认知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让孩子利用所有感官去感受不同图形的特征;

第二,用分类的方法引导孩子深化对图形的认识;

第三,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联系图形,做到应用强化。家长务必耐心分阶段实行,以达到在开发孩子情商的目的。

认知图形的首要环节是认识图形,小涵妈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引导小涵:

(1)在卡片上画出图形,引导孩子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上进行感知

在初始阶段,不必让孩子在短时间内认识太多图形,可以从圆形开始,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圆形是最简单也最柔和的图形。

小涵妈先是把画有圆形的卡片拿到小涵面前,等小涵注意到的时候,小涵妈说:“看,这是圆形,你可用手摸摸它。”然后握住小涵的手,让小涵用自己的食指顺着图形的轮廓触摸并鼓励小涵与自己一起复述图形的名称。

当小涵对圆形熟悉之后,小涵妈又用同样的方法教小涵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

(2)对号入座,对图形进行分类记忆

当小涵对这些图形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之后,小涵妈便引导小涵为这些图形赋予”一定的属性

例如,小涵妈拿起画有圆形、长方形和三角的卡片对小涵说:“看,圆形是妈妈做饭的平底锅,长方形是爸爸卧室里的电脑,三角形是小涵爱吃的三明治。再让小涵拿着卡片复述几遍,如此一来,这些不同的图形就在小涵的脑海中便形成了具体的形态。

(3)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图形认识培养中

这一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行的强化。小涵妈首先把画有不同图形的卡片分别贴在空篮子上,告诉小涵,每一个篮子都要放上相应的物品,然后让小涵分别指出每一个篮子应该放什么形状的生活用品。

接下来,小涵妈把家里所有富有形状特征的物品都混放在一处,比如足球、牙膏盒、整袋零食、杯子、遥控器、枕头、脸盆衣架、书本、相册、闹钟等,然后引导小涵把这些东西按照形状分别放在相应的篮子中。

如果小涵无法独立完成这一任务,包包爸小涵妈就会先做示范:包包爸、小涵妈拿起一件物品,对小涵说:“这是足球,它是圆形的。”同时用手指在画有圆形的卡片上画出圆形的轮廓,同时让小涵顺着足球的轮廓进行抚摸,鼓励小涵重复自己说的话:“这是遥控器,它是长方形的。”“这是衣架,它是三角形的。”随后,他们依次把物品摆在各个对应篮子的前方(注意:不是放进去,而是摆在正前方),最后鼓励小涵一边说出物品的名称和形状,一边把物品放进去。

小涵完成之后,小涵妈通常会表扬他,对他说一些“你真棒!”之类的鼓励话语,这时,小涵便会很乐意与小涵妈一起完成这样的任务,也能全身心投入其中。

示范结束,包包爸、小涵妈就把所有的物品拿出来,全部打乱,鼓励小涵独自完成整个分类过程。若小涵拿起一件物品,比如足球,却不知道该放在哪个篮子时,小涵妈便引导说:“想一想妈妈的平底锅是什么形状呢?”如果小涵在第二步的记忆足够深刻,那么小涵妈就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圆形!”“非常好!那这个足球是不是和平底锅的形状很相近呢?它应该是什么形状呢?”“也是圆形!”“对!我们就把它放在圆形的篮子里。”有时候,小涵能够正确地放置物品,小涵妈就会表扬小涵,当然,除了口头的称赞,小涵妈还会适当给小涵一些物质奖励。

小涵妈之所以选择用卡片来引导小涵认识图形,主要是因为:

首先,小涵由于受到好奇心的驱使,眼中总是会同时“装”很多东西,总是瞅瞅这个,看看那个,这就导致小涵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关注一个事物。而卡片本身体积有限,很容易进入小涵的视线,而且卡片上唯一的内容便是一个图形,其集中程度足以吸引小涵的目光,使小涵集中注意力观察卡片上的内容。

小涵若是习惯了这一教育方式,在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时,他就能很自然地养成专注的习惯。

其次,三个步骤是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的过程视觉、听觉、触觉并用,可以进一步深化小涵的记忆,帮助小涵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

学习分类可以启发小涵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分门别类,做到有条不紊。

最后,把教育内容融入日常生活,由于生活中的物品都是小涵常见的事物,小涵熟悉它们,自然就愿意与它们“打交道”,这可以提升小涵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一些陌生的事物,小涵会懂得联想自己原本熟悉的事物,从而快速高效地制订出解决方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