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何以为“家”?

“空巢青年”,何以为“家”?

首页休闲益智人群涌上来更新时间:2024-05-18

二三十岁,独自在大城市打拼,一边享受自由,一边渴望陪伴……

“空巢青年”,何以为“家”?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病,时常眼馋商家推出的‘第二份半价’……”28岁的姜阳来自山西,“北漂”4年,工作步入正轨,他却时常在偌大城市中感到孤独。

同姜阳一样离开家乡,在大城市租房独居的单身年轻人,被称为“空巢青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户。其中,除却“空巢老人”、丧偶、离异人士外,“空巢青年”数量激增。

相较于老年群体的被动“空巢”,青年群体的“空巢”大多出于自我实现的主动选择。但同时,很多“空巢青年”的城市生活面临难题:就业压力大、住房条件差、社交圈相对封闭、社会支持网络较弱……不少人感慨,“空巢”既是居住状态,也是心态;既是理想之梯,也是无奈之举。

一个人,一座城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闯闯。”硕士毕业后,姜阳放弃了家乡县城朝九晚五的工作机会,加入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读书时,“北漂”在他眼里带着浪漫色彩。然而他很快发现,“北漂”生活滋味万千,美好与艰辛并存。

为了通勤方便,姜阳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间9平方米的次卧,房租占工资的三分之一。两个合租室友也是男生,但由于作息时间不同,平时很少打照面,最多的交流是在缴纳水电费时,“像是住在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姜阳感慨道。

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姜阳每天早上8点出门,晚上10点多到家。“北京丰富而多元,我曾计划每周去看一场演出,却只坚持了一个月。”随着工作日益忙碌,周末用来休息都不够,“只想瘫在床上刷短视频”。

从事设计行业的崔婕独自租住在北五环的一居室,“三餐靠外卖,购物靠淘宝,快递员比邻居都熟”是生活的常态。尽管来北京已经5年,但她最常联系的朋友,依然是发小和同学。“她们在深圳和杭州,都是‘空巢青年’,睡前相约来一局网游,或者只是开着视频互相陪伴。”崔婕说。

“‘空巢青年’增多的背后是人口与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郭元凯向记者表示,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引发了更多城乡、城市之间的人群流动;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小型化,改变了青年人的思维观念和居住习惯,为“空巢青年”群体的形成创造了社会环境;此外,科技创新的迭代以及迅速扩张的网络社交形态,使得线上生活更加便利,推动了“空巢青年”现象进一步显现。

“空巢”背后的喜与忧

“一个人住,才知道自己能搞定这么多事。”独居生活让崔婕熟练掌握了换灯泡、通马桶、修水管等技能。在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她看电影、做瑜伽、考证书,业余时间“没有人打扰,是学习和沉淀的好时候”。

随着年龄的增长,崔婕也很渴望组建家庭,但苦于没有扩大社交圈的渠道。尽管在相亲网站等线上平台进行了几次尝试,但很快她就兴致索然。

功夫不负有心人,姜阳最近得到了升职的机会,也开始有猎头找上门,开出诱人的薪资。如愿走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他却时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好像缺了一块。“每次深夜加班回来,蹑手蹑脚地进门,对着狭窄又冷清的房间,一种莫名的心酸瞬间涌上来。”他说。

姜阳坦言,自己不后悔“北漂”,但有时会羡慕留在家乡的同龄人:“身边有父母亲人,有从小到大的同学圈子,大家都早早买房、结婚、生子,比我先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

“‘空巢’的背后有喜有忧。”郭元凯分析称,“喜”的方面,独居生活能够提高年轻人自身的时间管理、职业规划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历练。从经济角度看,“空巢青年”催生了“单身经济”,带动了小家电、外卖、宠物、电竞等新业态发展,这一群体正成为未来消费经济的风向标。然而,与“空巢”相伴的孤独、悲观情绪,长期来看不利于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

“筑巢”需要多方护航

“青年群体基本实现了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经济融入,但在文化融入、社会融入以及心理融入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突破。”郭元凯认为,“筑巢”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策的支持。

郭元凯建议,要重视城市软环境的建设,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针对青年群体“急难愁盼”的住房、就业、婚育等问题重点发力。例如,优化保障性住房供应,放宽租赁型保障房申请的户籍限制等。

记者注意到,缺乏交友渠道,是“空巢青年”面临的普遍难题。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谢天看来,为年轻人搭建交友平台,是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应有之义,“相较于速成的相亲模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高质量的活动,让志趣相投的年轻人互相认识。”

谢天建议年轻人,应走出“虚拟社交”,拾起兴趣爱好,可以在线上社群寻找“同好”,或参与读书会、爬山等线下活动,基于共同爱好产生的友谊,更易产生精神层面的共鸣,有助于先摆脱心理上的“空巢”。

谢天认为,“空巢青年”一词走红,带着些许无奈与自嘲的意味,正是年轻人在网络中“抱团取暖”,以缓解自己的孤独和焦虑。其实,对于志在远方的年轻人来说,“空巢”只是过渡阶段,只要耐得住寂寞和辛苦,终将成就精彩而丰富的人生。(部分受访者为化名)(记者 陈曦)

来源:工人日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