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无所不知。
地理这门学科,其得分大法非同一般,解题常常需要思维跳脱、大开脑洞、异于常人。因此一些学子纷纷苦叹——“‘地理’之所以被称为地理,是因为它没有天理啊”、“地理就是不讲道理”、“玄学~绝对的玄学”、“地理做题全靠想象”……
那些年出过的奇奇怪怪的地理题更充分地证明了地理知识检验学问的标准。有没有夸张,来看看这些地理题就知道了!试试看你能做对几道~
第一关 选择题
1、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戴望舒《秋天的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从地理角度思考这首诗,以下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读图中落叶的信息可知,此时应该为秋季,但是诗中“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因此忧郁的原因有可能是忘穿秋衣秋裤,A对。
读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植被为温带落叶落叶林,为我国的北方,温带地区不会种植热带的香蕉树,B错;落叶一般是黄色,C错;北方一带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D错。故选A。
这首诗着实是情景交融,使人读来触景生情,看得我都忧郁了……
2、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答案】D 【解析】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故选D。
好家伙,右侧你能不能学学左侧?
3、“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题。
3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答案】C 【解析】由图和材料可知,“地坑院”正中央栽种的树只有一棵,且位于地面下,并不能起到明显遮挡风沙、遮阳挡雨的功能。其树冠冒出地面,主要是起到提醒作用,防外人跌下地坑院。美化建筑不是主要作用。故选C。
一个看似很离谱但细想又无敌合理的答案大概就长这样吧~
4、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过去,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成各种颜色涂在自己房屋上,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下图为智利示意图和瓦尔帕莱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1)瓦尔帕莱索城镇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
【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城市每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由此可见,瓦尔帕莱索城镇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城镇色调,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该城市的建筑、空间格局、民居建筑构造的突出特点,ACD错误。故选B。
好吧,既然题目都强调了,你说是就是吧~
4(2)过去,修船工用油漆调成各种颜色涂在自家房屋上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B 【解析】瓦尔帕莱索为海港城市,海风腐蚀性强,而油漆能防海风的侵蚀,B正确;过去,旅游业不发达,给自家房屋涂色主要是保护房屋,而不是获得精神享受和充分利用剩余油漆,ACD错误。故选B。
听说,色彩鲜艳的房子可以让出海的渔民轻易地辨别出陆地上自己的城市位置,从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可是,此题没有这个选项!
5、罗瓦涅米市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其主要景点是圣诞老人村。每到旅游旺季,圣诞老人村便热闹起来。在圣诞老人村,“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十分醒目,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下图示意罗瓦涅米市圣诞老人村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是为了
【答案】B【解析】房子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说明房屋屋顶坡度大。该地纬度高,冬半年以降雪为主,屋顶坡度大利于积雪下滑到地面,有利于防止厚重积雪压塌房顶,B对;屋顶倾斜到地面不能起到防止地基融陷的作用,防止地基融陷应加固房屋地基,A错;圣诞老人爬上屋顶是童话中的说法,C错;增加墙壁厚度防寒抗风不是主要原因,D错。
“圣诞老人”爬屋顶是童话故事,但 “圣诞老人”的房子却是真实的!
接下来,进入综合题闯关环节,仅展示部分答案哈~
第二关 综合题
Q1:长寿村为什么大多在半山腰?
【答案】天天走山路,锻炼身体。
看到这道题我懵了一会儿,开始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一个个想……
然而,答案却十分接地气,让我无法反驳……
Q2:西藏地区的湖为什么春天含沙量增加?
【答案】因为冬天吹风的时候沙子停在冰面上,到春天冰雪融化了沙子就沉到湖里了。
Q3: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分布分散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满足南方人对滑雪的好奇心。
额,难道分散不是为了减少竞争吗?
Q4:骆驼为什么被称为“草原卫士”?
【答案】骆驼四处走动,踩踏老鼠窝,从而减轻鼠害,利于草原植被的生长。
骆驼:什么鬼魅传说,什么魑魅魍魉妖魔,我一jio踩扁它!
Q5:黄土高原的居民为何有戴头巾的传统习惯?
【答案】那里水资源稀缺,戴头巾可以减少洗头次数。
巧了,我也不喜欢洗头,但这个答案我是万万没想到啊~
你遇到过哪些奇葩地理题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博大家一乐~
马上期末了,祝同学们期末地理满分!有空的时候多来看看文章哦~
高考地理试题从模式化的知识立意到“规避模式”的能力立意,再到追求问题解决的素养立意,应该说都与当时的人才需求和教育现状相吻合,并不能简单的说孰优孰劣,更不能由此而简单粗暴的否定。
同时,无论是能力立意还是素养立意的考查,均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模式化的答题角度的构建不应该被抛弃,只是我们需要改进的是构建答题模式的教学方式。
本专题我们对于模板构建的教学方式不做深入讨论,只讨论构建模式的方向以及答题模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答题模式的构建
要解答好高考地理常见的题型,全面扎实的巩固基础知识、培养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规范语言表达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研究总结行知有效的答题模式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样在考场中遇到同类问题时,就可以迅速构建思维模型,节省思考时间,提高答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1.依据
在近三年的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中,各类问题的考频如下:
考题类型 | 全国卷 2016年(次) | 全国卷 2017年(次) | 全国卷 2018年(次) | 合计 |
区位条件与分析 | 4 | 3 | 5 | 12 |
事物、现象成因 | 12 | 12 | 7 | 31 |
辩证选择与说明 | 2 | 1 | 2 | 5 |
事物影响或作用 | 3 | 5 | 7 | 15 |
事物分布或变化 | 3 | 3 | 3 | 9 |
问题或措施建议 | 4 | 3 | 1 | 8 |
通过对“原因分析类、区位条件分析类、现象说明类和影响类”问题答案的分析对比,并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可以对这些题型的解题思维模式进行适当建模。
2. 原则
尽量完整细致,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3.示例
(二)答题模式的应用
很多人喜欢用“破模”来表述答题环节,如果细究的话,“破”是打破的意思,但是接下来如何搭建由答题模式到题目答案的桥梁呢?首先是设问的限制,其次是材料的束缚。所以,所谓破模,就是结合设问以及材料,对原有模板进行重新的整合。
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考查,我们也发现,很多试题已经不再满足于整合了,甚至开始尝试打翻原有的模式与定势。
本专题从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影响类等常考方向结合解题过程进行分析。示例如下:
1.综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2017年天津卷)近年来,由优质咖啡加工的白咖啡深受中国青年喜爱。这种优质咖啡适宜生长在热量充足,光照适度,湿度大,土壤较肥沃的环境,由于易遭受虫害还需人工精心护理。
怡保地区具备哪些种植优质咖啡的有利区位条件?
提取图中信息并说明。
该问考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
第一步:建模
分析角度 | 表述内容 | |
自然因 素 | 气候 | 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地形 | 平坦开阔,有利于农耕 | |
土壤 | 土壤肥沃(沙质土) | |
水源 | 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 |
社会经济因素 | 市场 | 接近消费市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
交通 | 靠近铁路、公路或河流,交通便利 | |
政策 | 政策扶持 | |
劳动力 |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 |
科技 | 科技发达或科技水平高(培育良种、机械 化水平高、冷藏保鲜技术水平提高等) | |
工业基础 | 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机械、化肥、农药等) | |
种植历史 |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 |
生活习俗 | 如亚洲人喜食稻米 |
第二步:破模
该问要结合材料中咖啡的生长习性和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从气候、地形、土壤、劳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有些考生忽略了设问中“种植”这一关键词,理解为“咖啡生产”,还从市场、交通、政策等角度分析,不该答的答了很多,该答的要点又没能答全,从而导致失分)。
气候角度:怡保地区位于5°N 附近,即赤道附近,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能够满足咖啡生长所需的“热量充足”的条件;云量较多,能够满足咖啡生长所需的“光照适度”的条件;全年多雨,能够满足咖啡生长所需的“湿度大”的条件。
地形角度:怡保地区主要位于海拔200~50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地表有一定的坡度,排水条件好。
水源角度:怡保地区有一条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土壤角度:怡保地区临近河谷,来水来沙较多,土层深厚,具备“土壤肥沃”的条件。
劳动力角度:由文字材料“由于易遭受虫害还需人工精心护理”可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由图可知,怡保地区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人口稠密的马来西亚,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咖啡种植的生产成本低。
答案:地处赤道附近 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处赤道附近, 全年高温多雨,云量较多,地形坡度和缓,土层较深厚(位于低 山丘陵地区,排水条件好;临近河谷,土壤肥沃);东南亚地区人 口稠密,劳动力充足(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
2.重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里的某一到两个要素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该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气候)
第一步 建模
气候角度主要包括:气温(热量)、降水、光照、昼夜温差;
第二步:破模
首先结合作物习性“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还要抓住该题目的重点“与江苏、浙江相比”。
答案为: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早期过早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3. 工业区位
2018年全国Ⅰ卷36题(4)
材料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建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问题: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
基本模型:自然方面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源;人为方面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政策、原料、动力、机械(生产水平)。
1.阅读材料:根据“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得出资源和技术因素。“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得出交通因素;“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得出市场因素;“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建了85%模块的建造”得出工业(制造)水平。
2.分析题干:“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要全面考虑。
3.筛选定模:主要为自然要素中的资源;社会要素中的技术、市场和工业水平。
参考答案: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4. 影响类
2017年全国Ⅰ卷36题(4)
材料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问题: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基本模型: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
1.阅读材料:根据“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得出经济结构因素。“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得出就业因素;“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得出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因素;“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得出经济发展。
2.分析题干:“当地”确定影响对象;“获得的利益”得出积极影响。
3.筛选定模:主要为社会方面的基础服务设施、就业机会;经济方面的农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经济交流与发展。
参考答案: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5. 观点类问题
高中地理观点类问题属于开放式试题的一种,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常见的一种设问形式。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丙卷36题(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业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2015年全国新课标乙卷36(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从考查角度来讲,观点类问题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考生的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的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在论证的过程中做到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观点类问题多从新问题、新情境入手,试题的应用性很强,只有联系实际,学科的价值才能体现,才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从考生角度来讲,观点类问题失分严重;大部分考生能做到观点明确,但是在表述规范性与逻辑性上严重不足。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摸索出“四级规范”的方法,帮助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表述如下。
一级规范:规范答题观点。观点类问题最忌观点模糊,虽是开放式问题,但观点需要明确,不能似是而非。
二级规范:规范思维方向。虽是各种类型的新问题、新情境,但观点是比较固定的,或赞同或不赞同。赞同的思维方向应为此行为具有可行性并能带来一定的效益,可行性是指能够去做,具有区位优势,或是能够以较少的成本改善区位条件;效益主要是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赞同的思维方向应为此行为不具有可行性并可能带来一定危害,不具有可行性是指行为的难度大,成本高,区位劣势明显;危害主要从生态环境方面分析,兼顾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分析。此规范环节可以保证观点类问题逻辑严谨。
三级规范:规范知识板块。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应以上述分析的区位与效益、危害为迁移点,迁移应用相关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确保表述清晰、科学。区位知识板块以必修二的区位论为主体进行分析,经济效益主要从国家(区域、个人)收入增加、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城市化水平高低进行表述分析,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就业机会的增加、民族团结、文化交流、政治维稳等方面,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资源短缺、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等方面。
四级规范:规范信息解读。通过对文字信息、图表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的规范训练,对有效内容和价值,进行分析和整合,此环节可以保证问题解决的区域特殊性,减少知识迁移的教条性并能为三级规范中的知识板块筛选提供依据。
最后按照二级规范的思维方向,组织答题语言,提高语言的逻辑性。
流程示意图:
示例:2016年全国新课标丙卷36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1)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图1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赞同情况下的解题分析;
一级规范:赞同;
二级规范:可行性 效益;
三级规范:知识板块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级规范:材料的特殊性是限定了拓展旅游观光业,知识板块迁移旅游资源的评价,与资源开发的知识板块。
补充:旅游资源的评价有资源的吸引力、客源地、旅游地基础设施等三个主要的方面;资源开发有开发难度(成本)、市场距离、基础设施等三个主要方面。
语言组织按照二级规范的思维方向应为:
赞同;该地热带雨林景观,风光独特能够吸引全球游客;依托便利的水运开发旅游观光业,难度小,成本低;能够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当地居民就业等。
不赞同情况下的解题分析;
一级规范:不赞同;
二级规范:不可行 危害;
三级规范:知识板块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四级规范:旅游资源评价与资源开发的知识板块。
语言组织按照二级规范的思维方向应为:
不赞同;该地环境湿热,虫害猛兽较多,易危害旅游者的身体健康;旅游者的到来对文化带来冲击;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综上所述,在“四级规范”的引导下,考生能够做到观点明确,思维方向严谨,答题语言专业化等要求。
结语:关于建模与破模应该理性看待,或者说缺一不可。建模有助于答题思路的培养和比较全面的分析地理问题的习惯养成,破模有助于打破固定思维,抓住题目核心,突出重点、高效得分。或者说能建模至少能得一定的基础分,会破模才能真正的拿高分。概括起来就是建模有法,用模慎重,忌讳照搬,贵在“活”用。
来源:来自网络,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