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成语故事:威风凛凛

三国成语故事:威风凛凛

首页休闲益智三国成语大战更新时间:2024-10-13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回,发生在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爆发的磐河之战当中,相关人物分别为公孙瓒、文丑和赵云。原文如下:

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瓒大喜,遂同归寨,整顿甲兵。

次日……只听得山背后喊声大起,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三员大将,乃是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因在平原探知公孙瓒与袁绍相争,特来助战。当下三匹马,三般兵器,飞奔前来,直取袁绍。绍惊得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忙拨马而逃,众人死救过桥。公孙瓒亦收军归寨。玄德、关、张动问毕,瓒曰:“若非玄德远来救我,几乎狼狈。”教与赵云相见。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袁绍与公孙瓒在磐河一带爆发激战。公孙瓒被袁绍大将文丑追*,性命堪忧。此时,赵云挺身而出,与问候大战五六十个回合,终于救了公孙瓒的性命。次日,麹义击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再度追*公孙瓒,又是赵云及时出现,刺死了麹义。此后,赵云又与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一起大败袁绍,终于取得了磐河之战的胜利。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是赵云出场时的英姿,叫做“威风凛凛”, 意为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描述的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爆发的这场战事,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不过不叫磐河之战,而是叫做界桥之战。《三国志•公孙瓒传》载:“绍军广川,令将曲义先登与瓒战,生禽纲。”这里指的就是界桥之战。而在《三国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中,有关这场战事的记载则更为详细。该书称:“绍自往征瓒,合战于界桥南二十里……绍令麴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陈于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义追至界桥;瓒殿兵还战桥上,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营中余众皆复散走。”

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来看,界桥之战是袁绍与公孙瓒之间为了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而进行一场大决战。在这场战斗中,袁绍部将麹义以八百步兵成功击溃公孙瓒的精锐——白马义从,从而取得了战事的胜利,袁绍也因此取得了中原霸主地位。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赵云击败文丑,仅仅是小说家言,并非历史的真实。按照《三国志•赵云传》的说法,此时赵云的确委身公孙瓒,但并未参加界桥之战,更无击败文丑并扭转战局之事。

既然界桥之战是以袁绍的胜利而告终,小说家为何又要改变战事的结果呢?其实理由非常简单,完全是因为赵云。为了让赵云出场时有一个闪光点,作者这才不惜改变战事的结局,让原本袁绍的一场决定性胜利变成了一场惨败。当然,站在文艺作品的角度,这样的改动也无可厚非。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