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历史起义到英雄小说
自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以来,关于宋江的故事就没有消停过,南宋的时候就经常上热搜。
比如南宋文人龚开,在他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就提到了宋江故事的火热程度:
“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关于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南宋就是老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尽管宋江起义的规模并不大,最后被海州知府张叔夜分割包围,被迫请降,才被消灭。
但他们转战山东、河北、淮南等地,造成了巨大影响力,使得他们的英雄故事流传甚广。
这也就导致了此后关于宋江的故事,有了两个明显不同的地域限制:
一个是以《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为主的太行山起事说。
起事的具体地点,是在太行山的梁山泺,这个说法当然不准确,是值得存疑的。
至于为什么会安排在太行山,这个咱们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闲扯一下。
另一个是元杂剧为主的水浒戏中,主要把宋江的起事地点,安排到了梁山泊。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水浒戏大多是元代山东剧作家写的,以高文秀和康进之为代表。
尤其是高文秀,元代二十五部水浒戏,他自己就写了八部,占了三分之一,实在是高产。
这俩人都是山东人,还都离山东的梁山泊更近,肥水不流外人田,当然安排在梁山泊了。
等《水浒传》成书的时候,其实主要借鉴的还是元杂剧:
起事地点、人物设定、部分故事情节,都有迹可循。
这就是从宋江起义到水浒成书的大致过程。
2、水浒的两个系统、三个版本
鉴于水浒传的真正作者是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定论,所以就沿用旧习,姑且认定是施耐庵。
当然也有说是罗贯中,并且假托了施耐庵的名字,谐音就是“实乃俺”罗贯中所作。
其实压根不足为信,因为存不存在罗贯中,都是个缺乏实锤的问题,那还有闲工夫整谐音梗啊。
所以我们姑且认定是施耐庵,等学术界啥时候有突破了,咱们再更改不迟。
自《水浒传》编订成书之后,关于《水浒传》的祖本,也就是施耐庵写定的最早版本。
已经不得而知了,反正现在流行的两个系统,三个版本,但都是被后世有所增删修改的。
先说说水浒成书过程中的两个系统:即水浒的简本和翻本。
简就是简洁,繁就是繁琐。简单与繁琐,都是相对的。
简本的显著特征,就是文简事繁,文字简单,故事贼多,文风刻画不讲究,故事热闹就行。
所以才会在宋江征辽之后,首次突兀的出现征田虎、征王庆两个故事,属于强行加塞。
时间大概是明朝中后期。正是因为对内容描述的不算讲究,所以就凑不成整数回。
简本水浒的两个代表作:万历二十二年《水浒志传评林》,有104回;
崇祯元年《水浒忠义志传》,有115回本。
这样稀碎的回目数,您就可以看出来有多简单了,连完整回目都凑不齐,属实不多见嘛。
简本的代表作
再说说繁本:
顾名思义,繁本就是文繁事简,内容描述、人物刻画的足够细腻,但故事相对可就少了。
主要是少了征田虎、征王庆这两大段故事。
说完了这两个系统,咱们再说说现在市面通行的,水浒的三个主要版本:
第一:百回本。
包括每回正文前的开篇诗,及楔子一篇,我主要看得就是百回本。
水浒的繁本系统,其实可以和现在的百回本《水浒传》,画上等号了,是繁本的代表。
第二、百二十回本。
显著特征是每回正文前没有开篇诗,没有楔子,直接从张天师祈禳瘟疫开始。
现在通行的百二十回本,其实可以说成是,简本水浒与繁本水浒的“合体结晶”。
百二十回本水浒,是在繁本水浒百回本的基础上,加入了简本的征田虎、征王庆故事。
然后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刻画,所以它凑够了整数,还有一个霸气的全称《水浒全传》。
百二十回本全传
第三、七十回本。
俗称金批本,也就是被金圣叹这个大文豪,魔改过的独立版本。
之所以说这个版本是魔改的,不仅仅是他腰斩了大聚义以后的情节,他还下功夫修改了内容。
主要特点就是他很喜欢黑宋江,你说他这个版本的《水浒传》,是针对宋江的也不为过。
比如李逵*四虎后回山,诉说自己老母亲被老虎吃了,宋江不合时宜的哈哈大笑。
就出自金圣叹版本,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是没有这回事的,就是为了黑宋江嘛。
再比如晁盖死时候的遗言,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开头都是:“贤弟保重。”
唯独金圣叹改成了:“贤弟莫怪我说。”就这几个字的变动,宋江的阴谋就跃然纸上了。
最后再比如晁盖给宋江托梦,威胁说你背上的事发了,暗示宋江背后害了晁盖。
其实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都没有这几句话。
后世解读者,在解读水浒阴谋的时候,尤其是宋江与晁盖争端的时候。
还偏偏喜欢引用金圣叹的版本,这找谁说理去?
毕竟金圣叹版本里,文笔相对较好,看点比较高,他就是想把宋江刻画出阴险小人。
最关键的是,金圣叹可以称为水浒阴谋论的第一人,当然阴谋的推测,都是在金版本里。
因为金圣叹的魔改,虽然金批本的文学性更高,但是跟原著精神跑偏了,所以不算太通行。
真正随处可见的是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这其中犹以百二十回本更常见。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必读名著里,关于水浒传的内容介绍,就是钦定的百二十回本。
金批本七十回,很魔改
3、移置阎婆事,百二十回本最成功的修改
百回本水浒传,自然是百二十回本的前身,两者的最大区别,除了征田虎、王庆这两段故事。
还有一些比如楔子、每回开篇诗、部分人物出场诗词、个别内容词句的描述不同外,文字、文风的主体差别并不大,可以说是很细微的。
但除了上述的增删故事与词句,百二十回本还有一处大变动,调整了一篇故事的顺序。
这个故事应该很多人都能发现,那就是关于阎婆嫁女的故事,这是两个版本最明显的区别。
先说说百回本的阎婆嫁女故事梗概:
林冲火并王伦后,晁盖主政梁山,随后安排刘唐带着金子和信感谢宋江。
宋江收下信,放进招文袋里。然后出门遇到说媒的王婆,带着阎婆向宋江乞求资助。
宋江大方的帮阎婆,处理她丈夫阎公的丧葬事宜。
事后阎婆为了感谢宋江,非得让王婆说媒,让宋江娶了阎婆惜。
完了阎婆惜跟张文远在一起,宋江不再上门,最后被阎婆拉回家,晁盖的信被发现,导致宋江怒*阎婆惜。
这个其实很不合理,宋江当时就想烧了这封信,但是碍于刘唐在场,就没有烧。
然后就在他的招文袋里,放了好几个月,宋江整天在衙门出入,就不怕其他公差看见吗?
就算不被发现,他就不看一眼招文袋吗?不知道里面装着这封信吗?
这个真是难以想象的不合逻辑,宋江这么谨小慎微的人,居然打了马虎眼。
这是阎婆惜,背后的是阎婆
再说百二十回本的阎婆事:
晁盖入住梁山后不久,宋*遇见了王婆,带着阎婆求资助,于是阎婆把阎婆惜嫁给了宋江。
然后阎婆惜和张文远在一起,然后宋江不再上门,结果某天遇到刘唐送信。
宋江收下信送刘唐走后,当晚就被阎婆缠上带回家,然后信被阎婆惜发现,遂导致怒*阎婆惜的故事。
也就是说送刘唐下书到阎婆惜发现,再到宋江*惜,其实都是当天夜里至次日凌晨的时间段。
不超过一天时间。
这个情节的挪动调整,就比较合乎逻辑了,宋江被发现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可能是百二十回本,再重新编修改时,相比于百回本,特别成功的一处地方了。
所以袁无涯版《水浒传》,也就是百二十回本中,袁无涯在开篇“发凡”,也就是开篇概论,也可以叫做前言中说:“郭武定本即旧本,移置阎婆事,甚善。”
这里要说一下,郭武定本水浒传,就是繁本的百回本,但是现在已经失传了。
郭武定本也被部分学者誉为现在水浒的祖本,据说明朝中期的武定侯郭勋,组织人手重新编订过百回本水浒传。所以在编修的过程中,很可能发现了阎婆故事的不合理性,所以进行了挪动。
但鉴于现在没有完整的郭武定本(只保留下来了五回),作为参考依据,所以只能以袁无涯百二十回本作为参考了。
百二十回明显继承了郭勋本的移置阎婆事,进行了逻辑调整,所以才有了咱们现在看到的版本。
至于现在通行的百回本,也不是郭勋本,而是容与堂本,但应该和郭勋本接近。
不过说起来很可怕,现在市面上通行的繁本百回本,也就是容与堂本《水浒传》。
面世也才五十多年,您没听错,还不到六十年。
完整的百回本容与堂版《水浒传》,是1965年才被发现的。
到现在也才55年而已,所以它上面的阎婆故事,是没有移动的。
我手里的百回本
虽然是在说移置阎婆的故事,但大致帮大家捋顺了水浒的成书过程,以及版本区别。
希望对喜爱水浒的亲们,有所帮助和分享,比心。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