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千载,亚圣林如何形成如今的规模?

历时千载,亚圣林如何形成如今的规模?

首页休闲益智守护桧季森林更新时间:2024-04-28

孟林又称“亚圣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邹城市东北12.5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是国内现存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家族墓地之一。林内现存以松、柏为代表的各种古树万余株,是难得的城市文物山林,有着重要的生态与文物价值。

孟子墓位于四基山南麓之阳。由于孟子地位是在唐宋以后不断上升的,所以在孟子殁后、唐宋以前的千余年间,其生前事迹及死后葬地缘于其社会地位的低下而始终湮没无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宋代。

北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任兖州知府,“以恢张大教兴复斯文为己任,常谓诸儒之有大功于门圣者,无生于孟子”,且适逢“邹昔为孟子之里,今为所治之属邑”,以为“当访其墓而表之,新其祠以祀之,以旌其烈”。于是“以其官吏博求之,果于邑之东北三十里有山曰四基,四基之阳得其墓焉。遂命去其榛莽,肇其堂宇,以公孙丑、万章之徒配”。从此,孟子墓才得以确认,以后元、明、清各代不断扩建维护,祭享不断。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对孟子墓进行重修并赐田,孟子后裔也不断葬在孟子墓周围,并在其周边广植桧、柏。孟子墓西北约300米处,有古塚三座,《三迁志》记载为孟孙、季孙、叔孙三者之墓,故得名“三家塚”。墓东南四基山之阳,有西汉崖墓两座,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鲁王墓的一部分。此外,孟林西南另有一片墓区,与孟子墓所在的“大孟林”隔路相望,据当地人说,是孟子后裔另外一支的墓葬集聚区,人称“小孟林”。

北宋孔道辅在四基山访得孟子墓后,在墓侧首建庙,并荐孟子45代孙孟宁为邹县主簿,主要管理孟子祭祀及林墓、祀田。此后直至金末,墓旁之庙始终存在。元代孟子墓侧孟庙已不存。郑质在《思本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四基山右麓,邹国亚圣公,墓前祭堂,岁久摧毁。”祭堂建造年代,已无从考证。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时任山东提刑的霍天祥于孟子墓前立碑,碑额题为“先师邹国公墓”,孟子墓始有正式墓碑。元贞元年(1295年)司居敬守邹,在重修孟庙、孟子故居、子思讲堂的同时,又修葺了孟子墓享堂;泰定五年(1328年),朝廷拨祭田30顷;元至正二年(1342年)春,孟子52代孙孟惟让重修亚圣墓前祭堂,名曰“思本”。

由于儒学地位的显著提高以及孟子其人其书的影响在社会中日益彰显等原因,明代是孟庙建设的高峰期,孟林也在此时加大了建设并初具规模。

明代从第一任皇帝太祖朱元璋,到最后一任皇帝思宗朱由检,300年间对孟子林的维护不曾间断。

明初,孟子墓前享堂仅存遗址。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诏孔孟氏子孙,皆免差发,令其守护林庙。宣德九年(1434年),鲁惠王府以建筑陵墓余材维修四基山孟子墓侧之祠堂,使其焕然一新。景泰六年(1455年),朝廷赐墓田七顷三十一亩四分,坐落四基山和马鞍山。

规模最大的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由邹县令章时鸾主持的一次。此次维修,在孟子墓已“荡然一空,仅存遗址”的状况下,“创建正殿五楹,左右厢房各三楹,二门三楹。奠制有案,出人有阶,启闭有户,周卫有垣。备极坚致,视前制益为广阔”,不仅如此,还“置田五十亩,岁入其租,以为祭祀、修理之具”,并“督谕族人每春领俸银二两,树柏桧三千余株。望之蔚然深季,殆非昔比”。这是景祐四年孔道辅访墓建庙之后最大规模的建设,经过此次修建,不仅使孟子林达到了空前规模,而且实现了林、墓相映的特色墓地建设特色。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清明,孟子60代孙孟承印祭孟于四基山孟子墓,见墓遭水所侵蚀,遂留居山中对孟子墓进行修缮。万历八年(1580年),许守恩为邹县令,捐俸修葺孟子墓。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邹县令胡继先拜谒孟子墓,见前令章时鸾所置祭田岁久荒废,故捐俸20余金,筹祭田30余亩,并整治旧有田地50余亩,规定除春秋庙祭外,五月初五、七月之望、九月初九均需定期祭祀。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知县李凤翔捐俸银20两,置田30亩。天启三年(1623年),邹县毛芬又增设亚圣墓祭田。

据《重纂三迁志·林墓》记载,截止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孟林面积已达七顷三十亩四分。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大通正吴涵来邹拜谒孟子墓,见享殿墙倒屋催,“慨然新之”。康熙五十年(1711年),邑侯娄一均捐俸增置墓田六亩。雍正十年(1732年),享殿犹存,而其他建筑已墙倒屋圮,孟子65代孙衍泰将林中朽木变卖,所得金钱用于孟林建筑维修。嘉庆二年(1797年),孟子68代孙孟传连和族人重修孟林享殿。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孟子70代孙孟广均变卖孟林枯柏两株,重立“亚圣孟子墓”碑,并对享殿东北隅进行维修。宣统二年(1910年),山东巡抚孙宝琦见孟子墓侧享殿倾圮,遂捐款兴修。

孟林的保护除了持续的修缮外,还对破坏行为进行惩处。据孟府档案记载:光绪二年(1876年)六月,山头村孟继彬不遵宗规,屡次犯林;族长对这一行为进行了严厉处罚。

1935年(民国24年),孟子74代孙孟繁骥与族人孟庆存、孟宪森共同捐资500元用于孟林维修,历时一个月。此外,孟府档案中还有关于孟林保护的记载:1939年(民国28年)2月,孟氏后裔孟宪斌、孟宪福等在四基山圣墓前开辟山石,时任亚圣奉祀官孟庆棠发布亚圣奉祀官训令,命孟氏族长孟毓宸将这一事件勘察清楚,如若属实,定当严惩;1946年孟氏家族招邹县山头村马瑞和一家看守孟林,至今已三代相传。

新中国成立后,孟林保护走上正轨,人民政府多次拨款维修;此外,台湾及海外友人也对孟林建设投入大量财力。

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孟林享殿。1977年12月,政府再次拨款对享殿后檐漏雨之处进行了处理。

20世纪90年代初,孟林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邹城市文物事业管理局拨专款用于孟林维修,并建立孟林管理所,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台湾地区和日、韩孟氏后裔及孟子研究会均纷纷捐款,用于孟子林庙建设并举行了盛大的祭孟仪式。

2000年春,孟林神道西侧围墙及神道道路得以维修;2005年9月,韩国孟子学会会长赵骏河先生捐资20万人民币用于孟林“亚圣林”石坊的建设。次年5月,国务院将“三孟”合为一处,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综上所述,孟子林墓自北宋被发现以来,经元代初步建设,于明代初具规模,经清代稳定发展,民国时期的不断维护,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孟林,神道长约1500米,直达享殿。神道两侧遍植古柏,南端为“亚圣林”石坊,中段有河自东向西流过,溪上架石桥一座,俗称“御桥”;桥旁左侧有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所题“亚圣林”石碑。

享殿是孟林的主要建筑,面阔5间,硬山顶,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享殿后为孟子墓,墓前为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所立的“亚圣孟子墓”碑,碑前设石炉、石瓶、石供案。碑后为直径约20米,封土高约6米的孟子墓。此外,孟林大门与享殿中保存有各类碑刻16块,林地中保存有大量墓碑,林中种植古树万余株。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编三迁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