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怪小说 明代后期,神怪小说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热潮。它们是在“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西游记》为其代表作,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志,被读者珍视。
第一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现存最早的是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一般认为刊于万历二十年(1592)。
一《西游记》的内涵:
1《西游记》在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
作家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明心见性”,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但客观上张扬了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2呼唤着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
孙悟空大智大勇,桀骛不驯,反对束缚、尊重自我和向往自由,具有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到底的英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个性精神,呈现出独特的光彩。
3整体性寓意与局部性象征。
小说的主要篇幅是描写孙悟空从唐僧师徒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这八十一难的磨练隐喻着明心见性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苦的“渐悟”过程。此外,在小说中多次讽刺揶揄现实。
二 营造了一个极幻与极真相结合的神幻世界。
1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生死、以及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2小说中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入情入理。极幻之文含极真之情;极奇之事寓极真之理。
三 以独特的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1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性格也往往与之相称。作者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
如孙悟空,具有机敏、乖巧、好动等习性。他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韧不拔、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具有凡人的一些弱点。
2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
猪八戒本性憨厚、纯朴,食色两欲难以泯灭,偷懒、贪小,过多地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不忘情于世俗的享受,但还执着地追求理想;他使乖弄巧,好占便宜,而又纯朴天真,呆得可爱;他贪图安逸,偷懒散漫,而又不畏艰难,勇敢坚强;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四 戏言寓诸幻笔,中间穿插大量的游戏笔墨,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
1有时信手拈来,涉笔成趣,调节气氛,增加小说的趣味性,讽刺世态。
2有的戏言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将神魔世俗化、人情化。
第二节 《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一 《西游记》的续书、仿作、节本,以及与其相配套的系列丛书。
四游记 即吴元泰《东游记》,全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56回,联缀了铁拐李等八仙得道的故事。余象斗《南游记》,即《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18回,演华光救母的故事,有一定的可读性。《西游记》,即杨志和〈一作“杨致和”〉删节、改编《西游记》而成的《唐三藏西游全传》。《北游记》,由余象斗编,亦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24回,记真武大帝成道降妖事,文字拙劣。从总体上看,这“四游记”虽在民间颇为流行,但艺术价值不高。
二、为神仙立传型作品。
这类作品大都先写传主的出身始末,后叙其降妖除害、济世渡人的故事,结构松散,形象干瘪,宗教性强,但因民间信仰所致,也有一定的市场。
三 与历史故事相交融的作品。
这类作品或将历史的故事幻想化,或将虚幻的人物历史化,其主色调由神魔鬼怪、奇事奇境显现出来。代表作有《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三遂平妖传)等。
《封神演义》 100回,明代天启年间,由许仲琳、李云翔据民间创作改编而成。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纣王这个暴君形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也是明代中后期残暴的政治现实的折射。作者将纣王的昏暴淫乱归罪于狐狸精化身的妲己,狐狸精也就成为蛊惑君王者的代名词和“女人祸水论”的样板。另一方面,书中流露了浓重的宿命论的观点。
以想象的奇特擅胜。其人有奇形怪貌、异能绝技。在双方争战中,法宝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偏于叙事而略于写人;写人时注重其神奇性而忽略其人性,因而多数人物性格不鲜明。故事情节多有雷同之处,置阵破阵,斗法破法,往往给人程式化的感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