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反应”陆乐:做救护车到达前的救援,让普通人成为急救超人

“第一反应”陆乐:做救护车到达前的救援,让普通人成为急救超人

首页休闲益智施救超人更新时间:2024-06-04

记者 时培磊 张锡坤

近期,郑州女大学生疑因120延误救治而死亡一事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如何避免类似悲剧上演,赶在120救护车到达前,在黄金救援的四分钟时间里,让患者得到应急救援,这是第一反应创始人陆乐一直在做的事情。在他和团队构建的急救体系里,一旦出现意外,通过扫码,8秒钟内平台可完成求救、定位和派遣程序,救援人员和设备在四分钟内可到达现场。黄金四分钟急救体系是如何构建的,效果如何,推广又有哪些难点,对于这些问题,第一反应创始人陆乐接受了齐鲁晚报记者的采访。

填补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救援空白

十年前,热衷于极限运动的陆乐没想到自己会把“救人”做成一项事业,并一直坚持到今天。

改变来自于一次偶然。2012年的一天,参加越野跑预选赛的几位朋友突然给他打来了紧急电话。一位选手在距离终点200米的地方突然倒地,心脏骤停。经常参加极限运动,考取过专业救援资质的陆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120救护车还没赶到,现场救援人员胸外按压没有明显反应,他建议立刻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但现场并没有配备该装备,当天,这位选手永远离开了。

这件事给了陆乐很大的触动。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当危急发生时,除了等待120急救似乎别无他法。然而,120救护车赶到现场,最快也需要七八分钟,慢则可能在十五分钟以上,像心脏骤停、窒息这样的突发,黄金救援时间只有四分钟,每延迟一分钟,患者被救活的概率就要下降10%。“每个发生意外的人身边,不会总有专业的医生,在救护车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反观现实的情况,在十年前,公众普遍欠缺应急救援的技能和意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孩吃东西噎住了,大人只会抱着孩子去医院。你只要用哈姆立克法,几秒钟就能搞定,根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大人们不懂,去医院路上,孩子可能就不行了。”

甚至有些人拒绝具备这样的急救能力,认为如果学会了急救,自己就有责任,宁可不学。“但是你学会了,至少自己的亲人需要你出手救的时候,你不会因为没学后悔一辈子。”

陆乐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和方向,“我们只做黄金四分钟急救,只做救护车到达之前的急救服务。”一直在做IT行业的陆乐和团队商量后,打算建一套“滴滴救人系统”。“比如原来打出租车需要10分钟,滴滴出现之后,私家车变成了运营车,整个运营车辆就增加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你附近随时能打到车。当然,救人不是一个收费行为,是一个互助互救的行为。”

2012年起,陆乐和团队去国外学习了应急救援领域的先进经验,用IT的技术手段,结合自身的专业救援技能和国内的实际情况,开始构建推广黄金四分钟救援体系。

“我们只收取合理利润,不收暴利”

2020年10月,国内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发现,在每个楼层的墙上,多了很多急救二维码,它们分布在公司十多个城市的50多个办公楼宇内,共有3800多个。

别小看这一张二维码,在危机时刻,它就是救命码。在该公司进行的数十次演习中,通过扫描该二维码,持证上岗的急救队员最快 22 秒抵达现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最快 47秒抵达;持证上岗的急救队员四分钟内抵达率100%。

这是陆乐团队为这家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准公共空间的应急救援服务。在企业场景下如何实现黄金四分钟救援?陆乐介绍,这首先要搭建应急救援平台。在办公楼,每隔20多米就有一个求救二维码,如果发生任何紧急情况,有人发现就可以扫描二维码,系统会完成呼救、定位和派遣。“周边受过训练的急救人员就会收到系统电话,告诉他什么位置发生了什么情况,需要去协助救援。他们到了现场,该做哈姆利克的可以做吧,该做心肺复苏可以做吧,该用AED的可以做吧。”这套系统还跟企业的中控中心连接在一起,可以协助做一些配套动作,比如说可以提前锁定电梯为120救护人员提前开辟绿色通道,让救援更加顺畅。

在一般工作场景中,多数人欠缺专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那么又该如何保障身边有急救人员并且能够在四分钟内到达救援现场呢?陆乐告诉记者,他们团队会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救援技能培训服务,比如他们每年会为上述互联网公司培训一万人次以上,这些接受培训的员工部分是自愿的,也有受企业文化约束和鼓励来参加培训的。“很多企业它要关爱员工,要承担社会责任。”当培训员工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后,经过反复演练和考核,这样一套救援体系就能运行了。“从我们服务的企业情况来看,现在四分钟之内到达率达90%以上。”

当然,作为一家民营的企业,提供这些急救服务是要收费的。“我们也要发展,会赚取合理的利润,但不会收取暴利,一般来说一个厂子一年服务费用在十万元左右,这个价格应该是很低了,企业是可以接受的。”

没有具体负责部门,政府采购难推进

干了近十年急救事业,陆乐和其团队目前在100多个城市都有服务,其中在20多个城市有网点。他们培训了几十万个急救员,其中有4万多个急救员考取了国际证书。陆乐称,他们现在只在企业内部推广,但受益的人群不仅限于企业内部员工。“几乎每周他们都会在公园、商场里帮助到别人。前几天还有一个在广州机场做心肺复苏的。在公共场所,他们有机率遇到突发情况,掌握了这些急救技能,他就可以去帮助别人。”

尽管这些年他们推广四分钟黄金救援服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比起陆乐的预期,推广速度还是慢了不少。“还是一个对急救的认知问题。很多人还是光指望120救援。说到底还是不够重视。比如在做企业推广的时候,遇到有责任感的企业,它可能会引入这些东西,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可能会觉得这是一项额外支出。”在实际合作中,一些企业就表达出,能否再便宜些,它们只是想做个样子,在墙上挂个AED设备就算交差了,不会管真正有没有用。“这些企业的认识跟我们是没法匹配的。我是希望万一工厂、学校里出现意外,我们是能解决问题的。”

这些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生命安全的意识有了很大提升。其间陆续有一些政府部门找到了陆乐,想要采购服务,但很多商谈意向最后都夭折了。“救护车到来前这段救援,现在没有具体部门负责的。”之前就有街道办的人找过陆乐团队,他们给街道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这需要培训、考核等,但哪个部门牵头来执行,这让街道办犯了难。“比如说在企业,它可以找人事部门或者工会来具体负责,有具体的部门来推进落地。”

另外,面向公共空间后,怎么招募义工也是个问题。“我们预想的是一部分爱心人士和公职人员,先对这部分人群进行专业的培训。”

这需要时间慢慢去推进。“眼下我们还是先去推广企业,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