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用心理学观点分析空巢老人这个时代群体的心灵“软肋”

《空巢》:用心理学观点分析空巢老人这个时代群体的心灵“软肋”

首页休闲益智谁来救救老汉更新时间:2024-07-28

语言学博士薛忆沩的小说《空巢》是我近期看过最能触动我的一本书。他在书中讲述了一位年近80岁的空巢老人遭遇电信诈骗时的心理状态和真实处境。

小说以大恐慌、大疑惑、大懊悔、大解放为章,以两小时为节,看似短短一日,实则运用回忆手法像电影般讲述了老人“空巢”的一生。作者把心理和对话描写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对话开头,容易把读者带入情境;以对话结尾,读完潸然泪下,意蕴悠长。

电信诈骗并非个案,随着诈骗者诈骗方式的多样和诈骗对象的多元,已然成为一个社会现象。

曾看过一则新闻,某地敬老院宋阿姨遭遇电信诈骗,对方告诉她中奖100万元,但需提前交纳10万元税款,宋阿姨对此深信不疑,并将自己一辈子积蓄翻出来准备缴纳税款,恰好民警及时赶到。民警对宋阿姨进行了劝说、实例讲解、上网查询、拨打电话等多种方式,才让宋阿姨意识到自己被骗。

小说《空巢》的作者选取了一个老年知识女性为诈骗对象,不仅是由于自己母亲的真实经历改编,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想借这个故事为空巢老人这个弱势群体发声:救救老人!

首先,文章将对“空巢”进行一下深层次解读;

其次,运用心理学视角分析小说中空巢老人的心理成因;

最后,将以社会、子女、空巢老人自身的几个维度来谈谈如何对待这类弱势群体。

一、“空巢”解读:不仅仅是空间或时间上的“空”,更多的是心灵上深不见底的绝望孤寂。

5月2日,东方卫视美食纪实综艺《亲爱的,来吃饭》走进了重庆。贾乃亮和孙艺洲接到剧组任务,要去轻轨穿过李子坝的那栋大楼里找到一位独自在家的人,陪她(他)一起吃饭。

最后他们找到了冯奶奶家。冯奶奶是位空巢老人,儿女孙女平时都在外地,只有过年才能团聚。贾乃亮和孙艺洲陪老人吃饭、做游戏,贾乃亮还变身“外卖小哥”,为冯奶奶的孙女送上有奶奶味道的尖椒鸡。

看着孙女吃了一口奶奶做的菜,我不禁落泪了,我相信,看电视的冯奶奶也落泪了。

我母亲有一个朋友,平时我都叫她白姨。上个世纪90年代,她下岗后,为了供女儿上学,去浴池给人搓澡。

女儿在上学时因为白姨的职业有些自卑,因此,她拼命学习,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校,研究生期间又去外国做交换生,毕业后留在了那里。

后来她与一位美国人结婚生子,因为男方不想留白姨在家里住,女儿在美国也没有房产,因此,白姨只得回国,成为了一名空巢老人,久而久之,积郁成疾,得了脑血栓,孤独度日。

空巢老人之所以如此称谓,不是因为空间时间上的空巢,而是心灵上深不见底的绝望孤寂。这种孤寂来源于对子女的牵挂和想念、对旧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对被时代欺骗和抛弃的自卑感。没有生活希望、单纯“等待死亡”的过程会令一位老人产生心理上的极度脆弱和对爱的极度缺乏,从而削弱老人原有的理性判断,变得“糊涂”。

二、用心理学观点来分析空巢老人这一群体的心理成因

1、长期离群索居,脱离主流社会与文化

空巢老人大多丧偶或是离异,到了退休年龄,子女又在外地,日常生活如吃饭、睡觉、娱乐等等都是一个人完成。没有工作圈子,没有共同生活的亲人,长期独自生活,离群索居,又不主动去接触年轻群体和主流文化,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的巨大落差和封闭,宁愿守着从前的记忆过日子。

2、长期缺乏必要的关怀与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人本主义科学理论,他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小说中的空巢老人吃穿用度不愁,防盗门也基本解决了寻求安全的需要,所以她在生理和安全需求方面是能够保证的。

其实,老人极度缺乏的是社交需求,也就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纵观主人公的一生,她都不同程度地处于空巢状态。首先是原生家庭。她在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冷漠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一直觉得父亲像陌生人。唯一一次,父亲带我吃饭,一口气给我买了五双袜子,都令我大感意外。

她也曾经深深伤害过父母,为了丈夫和家庭,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不得已给父母写绝交信,后来,父亲因为此信大哭,并一直不肯在晚年去她家里。她所受的关怀大部分都来自于她幻觉中已过世的母亲和在不同城市经常通话的妹妹。

再是与丈夫组建家庭,与丈夫三观不合,感情一直不好。在丈夫有外遇后,本想离婚成全对方,可丈夫为了官职放弃了离婚想法,夫妻俩一直是有名无实。

爱情的长期缺失势必会导致自己心中对于情感的强烈渴求感和孤独感。再加上已夭折儿子的丧子之痛和成年儿女关系的淡漠、不和。这种种因素都在加剧主人公空巢的过程。

她之所以把销售骗子小雷、小于几乎视为自己最亲近的人,是因为她长期缺乏必要的关怀和子女的爱,她对事物判断的感性因素已经胜过了理性因素,甚至她觉得,即便被骗,也是心甘情愿的。

小雷这类销售人员牢牢把握住了空巢老人的心理,给予他们子女般的关怀,缺什么给什么,哪有不会“得逞”的道理?

3、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特质

在《空巢》开篇就提到了,主人公是个一辈子没有什么污点、苦日子过过来的知识女性,一生清清白白,对得起自己教师的职业。

在犯罪分子慌说她卷入了一场经济诈骗中时,她的善良、守信、淳朴的人生信条促使她去轻信这样的话,以致于刺痛她内心的理念原则,急于向他人证明自己的为人操守。

三、解决空巢老人群体的心理问题需社会、子女、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空巢老人不仅是个人现象,更是社会运行机制的一种悲哀。

如今这个时代,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计划生育国策的规定下,每个家庭大多都有一个子女。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就业的地域性限制被打破,这一年代出生的孩子以及大量农民工都离开家乡,到更远的地方去学习和工作。可父母却因为不愿离开故土等各种因素而导致与子女的分离,大部分子女只有过年才能回来,空巢老人的帽子就渐渐戴到了他们的头上。

现在,父母辈的养老问题渐渐成了严重的社会现象,国家也逐渐引起重视。现在很多城市都建立了医养结合项目,集医疗、养老、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项目。

老人去了那里之后,会有专人陪伴,也会有很多同伴一起娱乐玩耍,在身体有任何不适时,也能尽快就医,这体现了国家、社会关于养老运行机制的一种改善。

2、子女要尽可能多地陪伴父母,用心去孝顺。

小说《空巢》中老人的子女都没有做到子女应有的孝顺。

老人的儿子在结婚前还算是善解人意,而结婚后,在儿媳的劝说下到英国留学工作,对老人渐渐变得淡漠;

老人女儿的性格从小到大一直不讨喜,尖酸刻薄,不懂得为他人考虑,让老人很是伤心。

孝顺不是仅仅给钱而已,就算不在一个城市,也要真正发自内心地关怀,讲究与父母说话的方式,让老人心里感到着实的暖和,这才是子女孝顺正确的打开方式。

3、老人自身也要有正能量的价值观,活到老学到老,努力和社会接轨

前段时间,有四位白发老太太在抖音里火了,她们身着旗袍、打扮时尚,活脱脱时尚的弄潮儿,令人们羡慕不已。我认为,这才是老年人该有的模样。

时尚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精彩天空,谁说,正青春就一定是年轻人的代名词?

空巢老人与其在家里孤独、悲观、失望、沮丧,倒不如走出去,去积极融入社会,多学习

新知识和新技能,有位重庆的文淑芳老奶奶86岁正式学画画,91岁开画展呢!

在当今利欲熏心的浮躁世界下,空巢老人问题不仅要靠国家、社会和子女的多元保护机制,还需要老人自身的上进心。空巢老人的“软肋”关乎关怀与爱,那我们就多创造关怀与爱,让老人的被爱感十足,幸福感上升,上当受骗的概率也会小很多,真正进入老有所养的良性循环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