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 Gilbert 聊天聊了几个小时,是一个烧脑的过程,因为 Gilbert 在这里面提及到对我来说非常多的新概念,我强忍着烧脑慢慢听讲,还是获益匪浅。
Gilbert 之前在香港大学就读认知科学,目前已经博士毕业回到北京,但是对于曾经发布过的论文还念念不忘,这是关于认知科学应用在运动领域的理念——Implicit Learning(中文翻译为内隐学习法,这是一种全球领先的学习理念,相关研究还在进行)。
2
我和 Gilbert 的交谈是在微信的朋友圈开始,从前两天刚刚一起学习完 Dr.Romanov 在国内第一期的姿势跑法教练认证课程说起。
什么是 implicit learning、external 及 internal focus?
先从 external 及 internal focus 说起。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不同指令(instruction)方式去改变知觉(Perception)及动作控制的技术。有点像 Dr.Romanov 让大家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领导别的地方去。
举个例子,如姿势跑法(Pose Method)的上拉动作,其实是用上了许多不同指令协调而做成的。
一般教练会用上弯曲这块肌肉、哪块肌肉、角度多少之类去教学生。但其实一句话就好,「尽快提屁股一下」,就可以达到同一个动作的目的。在跑步当中许多人跨步严重,「落地的时候膝盖晚一点」这样一个简单提示有不少人马上就变得好很多。
而且有数据证明,多指令(instruction)比单一形象化的指令有较差的动作稳定性,并影响发挥。在高尔夫球和篮球等领域用得特别多。例如篮球罚篮的时候,为什么 NBA 球星会在关键时刻投不进?这个 Gilbert 也证明过跟最初学校阶段时给多少的指令有莫大的关系。
(图:多指令动作学习)
就像我在之前文章《避免推蹬最好的方法是:Train your mind》提过:
就像之前某网球高手说过,摧毁对手最好的方式就是你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就是说,两个人一起去打网球,如果你发现对手当天表现得特别好,那么这时候你就去跟他说,你刚才打得很好请问你刚才是怎么挥拍子,怎么用力,什么样的角度等等。问完之后,他就会开始关注到自己的动作上面是如何做的,然后整个人表现马上降低。
其实这一点非常有趣,因为在日常训练单一肌肉的过程中,有些教练为了让运动员做好动作,就通过多种指令来引导,因为并不一定每一个指令都完全有效。恰恰因此而影响实际比赛发挥的稳定性。
当有压力或者累时,身体会不知觉地想着怎么样能控制自己的动作去尽力打进,但就是你想控制它,就把你本来自动化的投篮动作打破了。你可以明天去打羽毛球或者其他运动,想着怎么去控制肌肉去*球,看看跟平时怎么打有什么区别?
3
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是指学习的过程中是没有累计想法,等于说不出来,而外显学习(explicit learning)是指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大量想法,这是一般的手段,能说出来你怎么表现的。
当想法累计越多,当你有压力出现的时候,肯定会回想怎么控制自己打得好,你大脑的认知资源就会不足,就会造成很容易打进的球都打不进去(这里用篮球来举例)。
对比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这点,一般都会觉得后者会更好,因为后者能够标准化流程,把这些事项说得清清楚楚。但恰这不是人类大脑认知的模式,所以这种区别在关键时刻就会表露无遗。
如果你脑中的想法或者规则少的时候,有压力时脑子的内存还能足够让你回想比较少的规则去控制自己的动作,这就是内隐学习会帮助运动员维持高水平的抗压能力。因为在压力来临时,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控制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较少的规则会更好一些。
在这点上,我在从医期间发现有不少医院会直接在手术室上面写明麻醉药和肾上腺素等应该怎么用的剂量,体重多少公斤对应用多少毫升。这是为了应付医生在高压情况,例如面对大出血等即将死亡的情况,依然可以最快速地找到要打的剂量。那时候精神状态非常紧张,回想和思考的速度会变慢,甚至出现想错或者算错的事情,而这样一张表格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手术成功率。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不想自己的规则,而把注意力从身体上转到身体外部。
不信你可以试试看,站在平衡板上,如果内部关注(internal focus)自己身体,例如闭眼站立;对比外部关注(external focus),关注前面的一个物品,你看看哪一个时间会有较长的平衡时间?
同时面对较少时,如教学当中强调 3 个左右的点,不能太多,例如姿势跑法里面也是强调 3 个姿势。人一般短时记忆可以记下 7±2 的信息,不过较为舒适是在 4 或以内。这样在平时更容易提取这个记忆来。
Gilbert 的博士论文曾提过,一条关键信息代替了 8 条篮球关键信息,发现学习过程时间差不多,但一条隐喻(metaphor)信息比 8 条更加能够抗压。
在这里关键的是一条隐喻信息要形象化把大部分关键技巧涵盖进去就行了。这就例如打网球正手,是怎么打?就是把手从山腰画到山顶。
不然的话,教练就给你说,肩部多少度,手腕怎么控制,哪一个关键显乏力等等。一旦这样去学习,效果就会相差很多。
但问题是现在的学生就是想听到教授给他们讲多条规则怎么去控制一项动作才觉得值得,才觉得是干货。
单纯这一点就打破了大部分人认为正确的误区。
4
Gilbert 分享一张图,你需要从这堆字头里面找到规则。最后发现正常人跟大脑分析受损的人群对比,发现正常人跟“不能思考”的人都能找到规则。
为什么?
这个实验表明了学习这些规矩不一定需要规则(rule)或者思考,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说“自然就会”。
例如老鼠,他们没有思考,对吗?(至少认为猴子之外没有生物懂思考)但老鼠也能天生学习一些求生的概念。
懂得打开饼盖,都是透过经验积累的。所以通过这个可以分辨到底猴子有没有思考。
哈佛大学医学院做了刚才的研究,发现启发式知识不需要主动思考(还有被动思考或者潜意识)。病人如果没有长期和短期记忆,那么不能思考,确实有病人是这种病。
平时当我们站在超市购物架前面很直接地把某一个商品直接放入购物车,这个看似有判断选择的行为或许是一种无意识行为。我们平时主动或者被动地被植入了很多广告信息,如可口可乐在广告里给你一种喝了就很爽和冰凉的感觉,当你口渴或者痛苦的时候你会很自然地想起可乐,然后去买一瓶来喝。事实上,好的广告某种程度都是运用了一些隐喻。(详情请参考《隐喻营销》)
好的隐喻让你自然就会!
5
在最后,简单做一下总结:
“能说”及“不能说”的规则,也是规则。我们认为“不能说”的规则有更多的好处:
1. 抗压
2. 抗干扰
3. 持久
4. 抗疲劳
5. 稳定
这些都有不同领域的证明。杰出的教练会善于利用好的隐喻引导运动员如何做好技术动作;优秀的学生会善于用 4x5 原则去记忆。也就是在记忆的时候广度不超过 4,深度不超过 5,否则就会超过大脑认知负荷,很难提取。
这点恰恰是跟我们从小到大的认知相悖,在这里印证了德鲁克的一句话——那些显而易见的答案,往往是错误的。
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或许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式。
----THE END----
「零度」→除糖
除去跑步世界里面那些多余的杂质
回归到跑步本身
究竟为什么要跑步
你和我知道就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