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学会走路的小孩跌跌撞撞,对什么东西都充满了好奇,这里瞅瞅那里摸摸,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新奇而有趣。有的家长的观点是这里不能碰,那里不能碰,怕磕着孩子伤到孩子。于是在孩子的哭声中,孩子慢慢的变得小心翼翼。
三岁的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学着懂规矩。4岁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逐渐失去兴趣,唯一感兴趣的只有电子游戏和动画片。6岁的孩子开始上小学了,成绩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父母头上,对孩子的要求是成绩,成绩还是成绩。
于是家里脏了孩子不知道打扫,油瓶倒了还是不知道扶起,因为他觉得这不是他份内的事。慢慢的孩子对家务活失去了兴趣,在家里除了学习,游戏和电视,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因为孩子从小被剥夺了做家务的权利,对生活的体验和感知也就越来越少。长大了走入工作环境,觉得这不是我该做的,那不是我该做的,而对一切充满了委屈。
《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整理训练》告诉我们,整理收纳并不仅仅是做家务活,更是关系到孩子对时间的规划和思维的锻炼。这本书由日本收纳专家广泽克美和亲子收纳达人、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讲师金花共同编著的,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为什么说整理物品的能力就是整理时间和思维的能力呢?整理就是将物品分出需要和不需要的过程。通过对日常性的生活中物品的整理,孩子就能在日积月累中在学会对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遇上选择困难时,知道从哪方面下手。
1
一个孩子如果再把自己的物品整理的井然有序,把自己的房间整理的干净整洁。因为有了空间上的整理思维,那么在信息的整理,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生活方式的协作,也同样会适用。
孩子在“整理中,知道了哪些东西是对自己而言是需要的,就能判断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自己而言重要的是什么。”
所以养成每天整理物品和书包的习惯,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的好的生活习惯会对孩子带来一生的助力。
培养整理的习惯,先从培养整理物品开始。当把物品分为“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后,把不需要的物品果断舍弃,直接丢弃或者赠送他人。
2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喜欢收拾整理呢?其中有三个最典型的原因。一是孩子不知道该怎么收拾。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模仿身边的大人行为。中国有句古话,身教胜于言传。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孩子也大多喜欢阅读。一个爱好整理的孩子,他的周围一定有一位爱好整洁有序的大人,因为这位大人的整理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所以要培养一个整洁爱收拾的孩子,那么就要有一个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
二是怕麻烦,这个原因很多成年人也有。当工作一天后,习惯性地把累、没时间、情绪不好、没干劲等当做不整理的借口时,孩子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也遇到难题,也会想着找这种借口去撂挑子。把物品放回原处,锻炼的是记忆力,整理锻炼的是判断能力,收纳培养的是创新能力。
在孩子身体健康、时间充裕的时候,就带他主动去收拾吧,这会培养他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是为什么他们会认为不收拾也没有关系?因为父母在生活中有时候习惯了对孩子发号施令,却没有引导和督促他们。当父母习惯地对孩子疾言厉色:“快收拾一下!”孩子也会对此产生免疫能力,认为这是习以为常的状态,反正大人发顿脾气,被批评几句就过去了,总会有人替自己收拾,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不收拾也没关系”的思维习惯。
所以当遇到孩子不喜欢整理时,千万不要一时图方便和快捷全权代劳,帮孩子收拾,而是带领孩子收拾,然后告诉他整理的好处,并说明不会整理带来的困扰。
3
大脑很容易记住那些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为。也就是说,当整理成为一个习惯后,就会成为一种潜意识,就像与生俱来的行为,不假思索地就能做出。培养孩子日常的整理习惯,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这种大脑习惯,体现的是现阶段的潜意识行为。
当孩子管理物品毫不费力时,管理时间也就会像管理物品一样简单。当生活中的物品就井然有序时,孩子就会学着去规划时间,管理一天日程的能力。通过管理时间,孩子能够高效地利用时间,也就有了不拖延的能力。“别人还没开始,自己却已经做完了”这是一种不可小觑的培养自信能力的方法。
会做家务活的孩子,也就是会整理收纳的孩子,走到哪里眼里都活,走到什么环境都被人们喜欢,对他来环境容易是和谐的,人也是愉快的。因为有了生活中这些细腻的体验,有了整理习惯和思维,孩子也就会处理情绪,也学会了处理人生路上遇到的泥淖。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