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北美公司再怎么声明,P-82“双野马”是全新的设计,但没人会信,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P-82都是两架P-51“野马”拼成的,墨林甚至一度认为P-82应该改叫P-102,51乘2应该等于102才对嘛。P-82这个编号其实没用多久,因为后来美国陆航改编成独立的空军,原来飞机编号中的P全都换成了F,所以后来一直都叫的是F-82。因为一眼看上去就是两架野马,美国人直接称呼为“Twin Mustang”,翻到中文也有叫双生野马的,不过一般还是叫双野马的多。
双生野马
P-51的性能优异,大家都看在眼里,特别是那个航程,可以在轰炸德国时为轰炸机进行全程护航。但在对日本轰炸时,却稍微有点尴尬,因为太平洋上的岛屿离日本主岛有点远,强如挂了副油箱的P-51也够不着全程。所以F-82最初是作为一种远程护航战斗机设计的,用于护送波音B-29超级堡垒轰炸机执行从所罗门群岛或菲律宾到东京超过2000英里(3200公里)的任务。
“三机”编队
北美公司最早在1943年10月就开始了设计。要加大航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大机体增加载油量,北美在两架P-51H的驾驶舱后面各增加1.4米,用来装燃油和其他设备;两个机身之间的中央翼部分塞进了和P-51一样的6挺12.7毫米勃朗宁M3机枪,透过两副螺旋桨间隙射击,首架P-82的原型机在中央翼中间还有一个附加的航炮吊舱,里面安装了8挺同样的机枪,火力密度无与伦比,不过后来没有采用。
地面试枪,火力全开
两台发动机还是沿用的罗罗的V1650梅林发动机,左右两副螺旋桨对转以消除滑流和进动力矩。一开始左发逆时针、右发顺时针转(顺航向看),这样一来在机身中间两副桨叶都向上转,后来试飞发现飞机无法升空,北美的团队研究了一个月才终于发现这样会抵消中央翼的升力,而中央翼占了总机翼面积的40%,后来把两副桨叶旋转方向互换了一下,完美解决。
P-82结构简图
但无论如何P-82的两个机身还是基于P-51,因此从很多角度看上去,一不小心就会以为是两架野马在密集编队飞行。不过从飞机尾部很轻易就能看出来,P-82的垂尾外侧没有翼面,平尾和升降舵都在中间,另外垂尾和机身的过渡形状也不一样,P-82的明显更长更斜。因为有两个机身,所以后机身各有一个尾轮,但主起落架仍然是两个,位于每个机身的外侧,向内收入中央翼。
每个机身两条腿
既然设计目标就是为了大航程,弄出来了自然要显摆一番。1947年2月27日,一架P-82B加挂了4个副油箱、共计6,870升燃油,从夏威夷直飞到纽约,全程8129公里,飞行时间14小时32分,中途没有停顿,平均时速559.2公里,创下活塞式战斗机最长不间断飞行纪录,以及活塞式飞机在这个距离上的最快速度纪录。
加了四个副油箱,有点担心飞行员的膀胱
不过这么好的飞机,P-82却没能赶上二战,原计划护航到日本,后来也派不上用场。战后因为英国提高了梅林发动机的授权费,美国人又舍不得花钱,后期又换回了自己的艾利逊V-1710发动机,这样一来,早期版本的速度更快,后期的反而速度低了。因为早期的P-82B型号被指定为教练机,而“C”和后来的型号被用于战斗机,使P-82成为美国军事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教练机型号比同型战斗机更快的飞机之一。
总感觉飞机和人都是飘起来的
二战末期已经现出了机载雷达,一开始美国是把P-61作为装雷达的夜间截击机,后来在P-82C/D的中央翼下吊装一个雷达吊舱,并伸到螺旋桨面前面以避开桨叶的影响,改装后的称为P-82F/G,原来两边机身里的驾驶员都可以操纵飞机,改装以后只有左边机身可以操纵、右边的改为雷达操纵员舱。部分飞机参加了朝鲜战争的空战,由于航程远,可以从日本的基地起飞,因此在战争初期得到了重用,美军最早三个空战战果都是由P-82取得,对手是朝鲜的两架拉-7和1架拉-11。但毕竟喷气时代已经来临,米格-15参战后,P-82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有的雷达损坏后又改成了对地攻击机,1951年以后,F-94喷气式战斗机取代了P-82。在战争中P-82共摧毁了20架敌机,其中4架在空中、16架在地面,自身损失了22架,其中的一半是在作战中损失的,另外11架是非战斗损失。
雷达版P-82
P-82总产量不大,连原型机在内一共只有273架,1953年11月12日正式退役,其中大部分都销毁,只有几架进入了博物馆,还有一些交给NACA,用于各种研究。
翼下吊装1台冲压发动机
码字不易,觉得不错就请点个关注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