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由成都市红十字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都江堰市红十字会承办的“春之生——生命·礼赞”2024成都市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体器官及遗体(组织)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都江堰举行。
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每年都会举办的活动,纪念那些让苦苦等候的人重燃新生希望的伟大捐献者,正是他们,让“大爱无疆、生命永恒”这8个字变成现实。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那么关于人体器官捐献,你了解多少?今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就带你了解器官捐献的方方面面。
一 我国器官捐献现状
01 我国器官捐献现状
目前,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规模总体上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我国器官供需比约为1:30,供需严重不平衡。
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杨家印主任介绍,我国器官捐献登记率为0.44%,而英国器官捐献登记率已超过35%,美国部分器官捐献登记率高的地区甚至达到60%。
从真正实现捐献的数据来看,2022年,我国百万人口年捐献率为3.99%,而美国为44.5%,西班牙为47.02%。我国的器官捐献水平和先进国家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
02 我国器官捐献法规
那么,是谁都可以捐献器官吗?捐献的决定能反悔吗?捐献的器官又是给谁呢?根据即将在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规定,首先人体器官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公民享有捐献或者不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权利。
其次,公民表示捐献意愿时应当用书面形式,也可以订立遗嘱。公民对已表示的捐献意愿,有权予以撤销。
再次,公民生前不同意捐献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获取该公民的遗体器官;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遗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二 哪些器官可以捐献呢?
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等器官可以捐献,此外,眼角膜、皮肤、骨骼、血管、神经等组织也可以捐献,另外,遗体也可以捐献。
三 让生命在爱中传递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全流程
01
当生命不可挽救时,如果本人生前没有表示不同意捐献器官,可启动器官捐献程序;
02
首先要经过严格的医学评估,如果适合器官捐献,我们将核实志愿登记信息,同时,将征求家属意见,如果家属不同意,将不能进行器官捐献;
03
无论本人生前是否是捐献志愿登记者,都要以书面形式征求家属意见。直系亲属(父母、配偶、成年子女)在《人体器官捐献确认登记表》上共同签字确认,或委托代表签字确认;
04
达到捐献状态,要经过死亡判定专家按照严格的死亡判定标准及程序做出死亡判定;
05
器官获取医生根据捐献意愿,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实施器官获取;
06
获取的器官由国家卫健委主办的唯一官方系统——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分配给器官衰竭患者进行移植;医生会仔细缝合恢复遗体原貌,在场全体人员默哀缅怀捐献者。
四 关于器官捐献的疑问
问
器官捐献之后,遗体会受到巨大损伤吗?
答:不会的,器官获取时采用严格的外科手术标准,手术后医师会仔细缝合,恢复遗体原貌,并且获取器官之前,在场全体人员会向捐献者默哀缅怀,捐献全过程体现对捐献者的尊重。
问
登记了器官捐献志愿,就一定会实现捐献吗?
答:完成捐献志愿登记,仅仅是器官捐献意愿的表达。最终是否能实现捐献,要等到生命结束时,通过严格的医学评估,并征求直系亲属的共同同意。
问
我年龄太大了,如果想捐器官还能给别人用吗?
答:由于器官本身的衰老,器官捐献一般不超过65岁,遗体、角膜、组织捐献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
问
捐了器官之后,有经济报酬吗?
答:我国人体器官捐献遵循“无偿”的原则,反对任何以获得经济报酬为目的的器官捐献。捐献者家属可以接受来自社会的人道慰问和困难救助。
问
能临时改变捐赠意愿吗?
答:如果捐献意愿发生改变,随时可以变更或撤销捐献志愿登记。
五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具有包括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和小肠移植6种人体器官移植职业资格的医疗机构。
肝脏移植团队
领衔专家:严律南 教授、吴泓 教授、杨家印 教授
团队成员:杨俭,吕涛,谢坤林,靳曙光
20世纪70年代末开展了中国西部地区首例临床肝移植工作;实施各种术式临床肝脏移植800余例;其中亲体肝移植260余例,手术成功率达100%。
肾脏移植团队
领衔专家:林涛 教授,王莉 副教授
团队成员:王显丁 、黄中力、宋涂润
我国最早开展肾移植的单位之一,从1978年9月开展第一例肾脏移植至今,已开展肾脏移植手术5000多例,活体肾移植例数连续8年全国第一。
心脏移植团队
领衔专家:安琪 教授
团队成员:王亚波
目前西南地区唯一一个大规模开展心脏移植的中心;2005年完成了首例成人心脏移植。
肺移植团队
领衔专家:刘伦旭 教授、蒲强 教授
西部地区最早开展肺移植的单位,于2007年成功开展西部地区第一例同种异体序贯式双肺移植手术。
器官捐献,是生命另一种方式的延续,是人生另一种价值的体现,更是逝者用爱为生者留下的一份特殊礼物。
让我们一起传递生命之美,一起续写人间大爱。
本文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五年制:陈识,范静雅,郭清新,韩昀言,李欣柯,连晟陆,王泽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