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动城市发展注重内涵式提升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22年的65.22%,城市已成为经济社会活动最重要的空间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为推动城市发展模式从“增速”向“提质”转变,提供了行动指南。
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城镇化全过程。“生态优先”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应首先践行的核心理念,城镇化的速度、规模、强度应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目标,还要追求生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快速城镇化使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各种人类活动的干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在数量和空间上出现失衡和错配,严重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快速扩张,加剧了城镇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威胁,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损失;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居民对宜居生活的期待,城市居民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增加了。绿色城市设计需要把城市看作一个与自然系统共生的生命有机体,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城镇化全过程,科学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走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综合运用各种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力图创建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具有韧性和可持续性的空间组合。
以历史文化塑造城市之魂。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在经历了时代变迁之后,城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烙印。因此,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城市的外貌和美观的设计,更需要让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相融合。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在中国城市更新进入“微”时代后,过去单一的拆除重建的改造模式已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借鉴国外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但也不能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设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所以,我们应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全面了解和深度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中实现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将特色文化符号和元素融入城市整体形象设计之中,突出历史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创造性呈现,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现象。
以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如今,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驱动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须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在社会治理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开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精准预测公共需求,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的智慧化转型,不断为城市治理赋能,提高决策科学性。同时,城市气候暖化和大气污染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重要威胁之一。应对这一重大挑战需要整合包括大气科学、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在内的诸多科学领域。基于模型参数化、数据分析与解释、情景生成和模型评估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人工智能有潜力在提高研究人员对城市气候暖化、大气污染成因的理解和提高预测准确性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例如,被称为“交通大脑”的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实现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红绿灯实时感知车流,根据行人及车辆等待情况优化交通信号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此外,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等路径,使城市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减排目标。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是现代的、中国的,而不是对西方的拷贝和对传统的简单复制。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除了追求经济增长外,还要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历史文脉的延续,以及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走好以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和科学技术为导向特征的城市发展道路。
(郑健雄,作者系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来源:广州日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