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近的节目,都是跟 B 站进行视频内容独家合作的,公众号和其他平台上暂时不会直接放出视频了。
本期视频在这里,请大家点击链接到 B 站观看:
记得点 B 站关注,以后就能第一时间看到薛饿视频了。
扩展猫粮
本期视频中的这个宝箱游戏源于一个经典的悖论,“纽卡姆悖论”。创始人威廉·A·纽卡姆(William A. Newcomb)是加州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
这个模型里有一个负责“神预言”的角色,在我们的故事里她是一个世界顶级的读心师,在其他的变种故事里TA也可以是上帝、或者是一个能够探测你的大脑并对你的决定做出准确预测的超级计算机。总之,你要相信TA的预测几乎是正确的。
到底谁是傻瓜
纽卡姆悖论这个模型中的最优解是什么?到底应该拿一个盒子还是应该拿两个?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立场鲜明地分为了两个派别,其中每一派都认为对方“很傻”。
其中一派认为很显然要拿两个,他们的观点是:
盲盒里可能有100万也可能是空的,如果是空的,我显然应该两个都拿,这样至少还能得到1万;如果盲盒里有100万,我也应该两个都拿,多一万总比没有好。想象有个长了透视眼的朋友正在一旁看着这两个盒子,从预言家把盒子放好之后,一切就都成了定局,里面的东西不会改变。这位朋友会觉得那个放着一万块钱的盒子你不拿白不拿,有钱不拿你不是傻吗。
这一派的想法叫做“既有存在法”,这也是目前的主流思想。
而另一部分哲学家认为只拿一个才是真理,他们的观点是:
既然既往经验中,那些拿两个盒子的人总是只拿到1万元,那些只拿黑盒子的人拿到了100万元。你并不会成为特例。如果你有一个热衷投资和赌博的朋友正在观察这个场景,他会计算出就算神明预测的准确率只有90%,只拿一个黑盒子的期望收益仍然要远远高出拿两个盒子。那么拿两个盒子的你不是傻瓜吗?
这一派的观点叫做“证据参考法”。
197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在一篇题为“纽卡姆问题和两种选择原则”的论文中得出了以下结论:如果你把这个游戏里的预言家角色当成真正的神,并且坚定地相信决定论(认为个人并无选择个性或行为的自由, 因为这一切都由其背景、环境所决定,并且神知道你未来的每一个细节),那么你应该选择只拿黑盒子。
然而,如果你相信自己拥有一点点自由意志,或者案例中预言家的角色并不是神而是会犯错误的普通人/机器,你最明智的决定是拿两个盒子。
一个假想的医学案例
纽卡姆悖论有一个“医学版变种”。我们假设有以下一种情况:统计数据表明,迷恋甜食的人更容易得心脏病。但这个相关关系背后的真相是存在某个基因A会导致人更容易患上心脏病,同时这个基因A也会导致人嗜甜如命。(当然,这只是我们假想的一个思想实验。)
根据“证据参考法”,如果你在想吃甜食时成功地说服了自己放弃,或许就说明你并不是一个“嗜甜如命的人”,那么你就可以告诉自己说自己并没有基因A。
而根据“既有存在法”的观念,当你想吃甜食时就放任去吃,无论戒不戒甜,都无法改变你已经有该基因A的事实。既然身体这个黑盒子里的基因已成定局,不如好好享受甜食吧,至少你还拥有快乐。
在这个场景中,显然后者是比较理性的选择,而前者则并没有那么大说服力。
不过现代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用透视眼看穿盒子”的方法——去做基因检测。
你的“真心打算”够真心吗?
有的机灵鬼儿想了一个破解纽卡姆悖论的方法:欺骗神明/机器——你要先形成只拿一个盒子的意图,且不能显露出你将不会执行这个意图。神明就会在黑盒子里放钱,在他放好钱后你再改变决定,拿两个盒子。
可是你真的能形成一个完美的意图吗?
本期节目中,乔治前世“意念*龙”的故事告诉我们,理性人很难做到这种事。作为一个聪明的理性人,乔治把自己当下的行动和未来绑定在了一起。如果他想酝酿出一个真正的*龙意图,就必须拒绝那些“只要自己一打算*龙,就说明不用真的去*龙”的脑内杂音的干扰,但这对他来说太难了。对于理性人来说,一旦知道了后来,就违背了完成任务的初衷。
如果换成非理性人骑士来完成“意念*龙”这个任务,他可能笨到不会考虑未来,也没有推理能力,那么他的“意念”反倒能成功。
有时需要一些“不理性”
有些国家为了维持安定和和平,会研发核武器以便对其他国家起到威慑作用。
他们会持有一种“如果你们先发动攻击,我们将会用核武器反击,引起世界大战,彻底毁灭人类”的态度。当然,他们需要让敌方国家的人相信他们是“真心打算这样做”,否则还怎么起到威慑作用?
但是敌方可能会想:如果你们国家研发核武器的初衷是“维持安定和平”,这就和之后造成世界范围内大规模伤亡的结果相矛盾了。所以你们确实是 “真心打算”使用核武器吗?
这么一来,核武器的威慑力好像就被削弱了。为破解这种局面,或许我们需要让敌人相信我们并不怎么理性。比如故意让他们看到我们经常做一些不符合理性逻辑思维的事情。一旦没有了理性人身份,我们就变成了那个头脑简单的骑士,我们的“真心打算”也就说得过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故意让自己去做未来不想去做的事情”或者 “故意让自己不去做未来想做的事情”(好拗口)的情况。
比如,理性思维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为自己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防止自己在未来受到诱惑。但同时我们理性的推理也会告诉我们,未来的自己到了眼前根本不会这么想,就是没出息,就是“想要屈服于诱惑”。下面是两个真实的例子。
商大宇知道“摄入太多糖分是不好的”,因此下班路过便利店时,认为自己不应该买维X柠檬茶这种高糖饮料。但此时站在便利店门口的她,又清楚地知道自己回到家以后,经过一路的跋涉口干舌燥,会超级想喝这个东西,并后悔自己没有在路上买一瓶。
不理不理进入了贤者时间,感觉一切都索然无味,想马上删掉小电影,防止自己未来再接触这些不好的东西。但他在准备按下删除键的那一刻,又清楚地知道几天后的自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会后悔怎么删掉了那么宝贵的资源。
所以,现在的我们有权阻止未来的自己享受快乐吗?
最后我们给大家推荐一本充满哲理的小书《织梦的男孩》。本书是一个男孩的哲学冒险之旅。书中不但有主人公对纽卡姆悖论的思考,还有一系列更加烧脑的哲学谜题。说不定你从小到大的浴室沉思和睡前脑洞,也能在其中找到影子。(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微信小程序“黑洞百货公司”来看看)
更多推荐
<完>
想看本期视频的朋友可以关注bilibili UP主:薛定饿了么
看完我们三分钟漏洞百出的科学小视频,你的生活也并不会变得更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