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到最后都没能浪起来的姐姐

再见,到最后都没能浪起来的姐姐

首页休闲益智铁憨憨历险记游戏更新时间:2024-06-08
摘要:引爆整个夏天的《乘风破浪的姐姐》落幕在即,通过三十位姐姐的五场公演,我们究竟看到了怎样的女性偶像?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创造营》及《青春有你》两档偶像团体选秀综艺相比,《乘风破浪的姐姐》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运营模式。除了选手年龄层不同之外,芒果台的选秀综艺以《歌手》类节目的竞演模式,通过姐姐团的两两PK或三组PK,由现场观众的喜爱度决定她们的去留。

与《创》和《青你》相比,《浪姐》的场外观众参与度下降了,变成了观赏性较强的舞台。这时候的比拼就更像是考验姐姐们的人气和个人属性,观众们不是在养成“女儿”,而是在崇拜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偶像。

五种类型总有一款适合您

谈到姐姐们的个人属性和风格,她们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类型:性感、帅气、御姐、霸气和可爱。

张雨绮、黄龄、钟丽缇、袁咏琳等就是走较为明显的性感路线,她们的声音妩媚,舞姿迷人,身材姣好,是“女人味”的代表,也是追求成熟的女性观众喜爱的目标。

李斯丹妮、郁可唯、王霏霏几人则以中性帅气的风格,英姿飒爽的舞姿,干净利落的Rap,轻而易举地俘获观众的少女心。

而像万茜、白冰、金晨等姐姐更偏向一种高冷的御姐风格,台上魅力四射,高贵冷艳带给观众一种距离感,台下却又能够展现自己“铁憨憨”的一面,这样的反差萌也会吸引大量的粉丝。

宁静和郑希怡属于经过历练破茧而出的霸气姐姐。宁静更是全团当之无愧的霸气代表,她凭借着自己多年的演绎经历和泼辣直爽的性格,自带女王气场。

另一种类型的霸气则是如蓝盈莹这种具有野心的霸气,她对自己和同队队员都十分严苛,是“鸡血”型人格。她们向观众展示着属于女性的霸气和魅力,让浪花们想象着自己成熟后的未来。

最后一种可爱类型是在姐姐团中比较少见的。一些从前走可爱路线的姐姐,在步入30 后,也想要改变自己的风格,步入成熟女性的行列。然而在她们中,金莎、张含韵等还是无法脱离从前留给观众的可爱印象,但这也并非坏事,这种类型的姐姐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养成类的感受。

每个姐姐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为了方便节目录制,导演组通常会将她们进行分类、角色匹配和划分,运营出一个个值得崇拜的偶像。

豆瓣网友在评论中也指出了姐姐们的特点:李斯丹妮的性价比高,蓝盈莹为话题担当,万茜具有商业价值,王霏霏孟佳可以担任团队“包工头”,宁静是资历担当,金晨吸男粉,沈梦辰负责综艺气氛。他们通过预测节目套路,将分了类的姐姐们又做了整合。

韩国模式中国改造

近几年的团体偶像选秀综艺大多借鉴了韩国的流水线造星模式和团体分工模式。韩国的偶像产业通常维持三个原则:造星流水线,精准的客户群以及持续的盈利性,再通过这几个原则诞生一个标准的偶像形象。在当练习生的日子里,未来的偶像们被监控饮食,每日量体重,管控私生活,禁止恋爱,完全无法拥有自己的人生。

《创造营》和《青春有你》这两档节目,也是仿造韩国这种练习生运营模式来进行短时性选秀,将选手们统一关在一处,封闭训练三个月,选秀完成后只集中管理选出的限定团。

而《浪姐》则完全不同,芒果台抓住了市场的这部分空白,仿造偶像选秀模式,借鉴部分韩国团体分工模式,打造了一档竞技类团综。

韩国的团体分工模式大多为:一名主唱、一名副主唱、一名领唱、一名主舞、一名领舞、一名副领舞、一名Rapper,这是较为标准的七人团组成。

而在《浪姐》中,往往节奏明快,容易带动现场气氛的快歌团体,更符合此类配置。在舞台表演当中,姐姐们通过一段语速极快的Rap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而到了后期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公演,舞台设计中增加了更多现场互动环节,积极带动观众的情绪。由此可见,虽然《浪姐》与韩国造星流水线模式相比管理较为宽松,且不需要具有长期盈利性,但在许多方面仍旧受到韩团模式的影响。

目前,《浪姐》的豆瓣评分7.7分,很多观众都认为它高开低走,并没有坚持节目的初衷,嘴里的口号喊着展现30 姐姐的个人魅力,却在一次次公演中将她们与十几岁的小女孩同质化。

姐姐们并非想要将自己打造为一种“激烈、野心、拼搏”的形象,但为了迎合主流的偏好品味,她们不得不做出巨大的牺牲和改变。我们在看到这些女性改变的同时,也看到了资本对她们日复一日的操控。

梦幻与破灭:观众不买帐

《浪姐》看似给女性提供了选择权和自主权,让30 女性能够百花齐放,但背后坚持的仍旧是一种传统的价值观。弹幕中之所以经常会出现“看到她们后没有那么怕老了”之类的话,也是因为姐姐们的外貌不断在向所谓的“年轻”靠拢。30 姐姐与年轻女孩的区别并不在于外表,而体现在节目组对于成熟女性性格的定位。

不论是黄晓明口中的“我就是来伺候姐姐们的”,还是观众戏称《浪姐》为“晓明历险记”,都将30 的成熟女性打造成了一种严厉、多事、难以打交道的角色。将姐姐们渲染成女强人,不断乘风破浪的角色实际上也是对30 女性的刻板定型。

至此,一个想象中的标准成熟女性被打造完成,年轻的面容 纤瘦的身材 女强人的性格,而现实中的姐姐们却未必鲜活得起来。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不断提升,她们的文化娱乐参与逐渐对资本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她们追求独立自由,希望看到属于成熟女性的闪光点,因而不少观众喜爱初期的《浪姐》,后期却也会因为节目组默守陈规的赛制编排而放弃它。

从节目播出到现在这两个多月以来的数据能够清晰的体现,《浪姐》的观众喜爱度在大幅度下降。节目初期那些敢“怼”节目组,敢于表达自己的姐姐们,仿佛在长期的工业化选秀过程中消失了,残存的锋芒更像是节目组对她们的定位,以及为迎合观众口味而勉强保留的个人特点。难怪不少评论都说节目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和初衷,观众也失去了看它的价值。

《浪姐》更像是一个打造梦幻而后破灭的过程,打着“女性独立、多元、赶走年龄焦虑”的幌子,本质上却塑造了一个新的年龄刻板印象,它将姐姐们连同观众一起牢牢的钉在了“形象焦虑”的耻辱柱上,无视她们的身体素质,将对年轻活力的追捧做到极致,而绝大多数被排斥在这样的30 以外的女性因此逐渐放弃了这个节目。

《浪姐》因立意新颖而深受观众喜爱和追捧,同时也会因为背离初衷无法长远。在30 女性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的今天,想控制她们的人必先被她们抛弃。

请尊重原创,保护版权

本文为尖椒部落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并保留以下作者信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