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和几个侄女一起到田里采菊花,左起分别为高晓敏、高兰娜、高冬雪、高桂月。
高勇家后院养的大母牛,让他们一家脱贫致富。
七姐妹六年前的合照。
村民们依靠雪菊产业增收。
回到家,高冬雪(左一)和姐姐高晓敏帮忙做饭。
共筑中国梦
广东对口支援地区典型报道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曹腾、张丹、李波、王文宇
巍巍大山,幽幽深壑。在毕节市纳雍县厍东关乡李子村牛鼻洞组,8月的艳阳照耀在一片海拔约2000米的山间谷地,这里原本种植苞谷和土豆,而今却成了一片橘黄色的花海。今年5月,依靠东西部协作资金28.5万元和相关广州企业的帮扶,这里种植了近100亩高原雪菊;7月中下旬至9月,雪菊次第开放,李子村的村民也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收获时节。
田野里,到处都是头戴遮阳帽,挎着箩筐,采摘雪菊的村民。其中,来自彝族的“七仙女”参加暑期劳动实践的身影尤为显眼。因为父母双亡,从2016年起,“七仙女”就由她们的伯父伯母抚养。“七仙女”一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6年多时间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养牛到采菊,她们的命运也随着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伯父伯母扛起重担 “我不照顾,谁来照顾她们呢”
8月1日傍晚,刚采摘完雪菊,从花田返家的高勇开始忙着清理牛圈和喂牛,他的上衣脏了、裤腿上也沾着泥巴,当天和高勇一起去采摘雪菊的4个侄女也开始忙起各自的家务。
餐桌上摆着用木桶和小铁盆装着的大米饭,一个大铁盆里盛着本地特有的酸菜汤,另一个小铁盆里盛着辣椒炒肉片,另外还有豆腐汤和炒豆芽。这些菜就是一家子的晚饭。
说起弟弟、弟媳一家的遭遇,高勇至今都非常难过。“他们都是因为意外走的。2015年一天清晨,山上突然落下来一块飞石,把我弟家的房子砸出一个大窟窿,我弟媳在睡梦中被落石砸中当场去世;紧接着第二年,我弟弟开摩托车时不小心跌下山不幸遇难。”
父母撒手人寰,留下7个女儿:大姐高丽娟,二姐高喜娅,三姐高晓敏,四姐高洁,五姐高冬雪,六姐高桂月和七妹高兰娜。当时,最大的高丽娟17岁,最小的高兰娜只有2岁,她们不仅要承受父母离世的痛苦,还不得不为生计忧愁,“七仙女”的遭遇也让整个牛鼻洞组的村民唏嘘不已。
“这7个孩子太可怜了,如果我不照顾她们,还有谁来照顾她们呢?”弟弟去世后,高勇毅然决定将7个侄女全部接到家中抚养。尽管他和妻子陈学秀也育有4个孩子,最小的当时还在读高中,但千难万难,高勇和陈学秀都决定把这“千斤重担”扛下来。
“我们这里的土地很薄,除了土豆和苞谷(玉米)种不得别的东西。以前我也养过猪、牛,但因为没有什么本钱,所以一直赚不到多少钱。”高勇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也感慨当时的捉襟见肘,家里突然增加这么多孩子,不仅是吃饭,还有衣服、床、被褥等物品都要增加,再想到未来每个孩子上学读书的花销,更让高勇感到当时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
无息贷款养牛后脱贫 “多亏国家的政策好”
幸而,2018年起,国家展开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经过严格考察,高勇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帮助高勇尽快脱贫,2018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农村信用合作社决定无息贷款5万元帮助高勇养牛。
有了启动资金后,当地农技人员还帮助高勇提高养牛技术,并介绍他养一种名为“西门塔尔”的进口肉牛。这种牛最大能养到1000多公斤,不仅体形硕大、肉质鲜美,且抗病能力强。
记者走进高勇家的后院,看到一头巨大的棕色母牛和一头棕色的小牛犊,母牛的肩膀比记者还高,肚子鼓起,又怀上了一头小牛;小牛犊不到半岁,身体健硕,已有三四百斤。除了牛,高勇家的猪圈里还有一只黑白相间的大母猪,十几只小猪崽躲在另一边探头探脑。高勇告诉记者,正是改养西门塔尔牛后让他脱贫致富,“我的这头大母牛可以卖到3万多,那个小牛犊刚出生就有人开价14500元跟我买,现在这么大应该也能卖到2万元。母牛通常每年生一头小牛,再加上卖猪赚到的钱,扣掉饲养成本,1年靠养牲畜应该能赚到两万多元。”
“现在贷款早就还清了。另外我自己的孩子除了一个上大四,其他都已经工作;高丽娟和高喜娅也出嫁了,我的负担减轻了很多。”高勇对记者说,“多亏国家的政策好,如果不是借钱给我养牛,我现在应该还过得很苦。这几年来我已经卖掉了七八头牛,就留着这头母牛下崽。”
姐妹采菊齐上阵 家庭收入再增近两万元
2021年开始,在广州市天河区、广汽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在李子村牛鼻洞组开始组织试种植高原雪菊,推进李子村多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广汽集团派驻毕节帮扶干部李松伟向记者介绍,去年,这些试种的雪菊晒干包装后,仅三个月就在广州市场销售一空;于是今年,李子村扩大种植规模,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近100亩,产量达到4万多罐,并且已对接了广州市多家企业的工会,销路不愁。
依靠雪菊产业,村民们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的费用,在采摘时也可以获得不菲的劳务收入;此外,卖雪菊获得的收入扣除投入和第二年预备项目投入资金后,还将给予社员、村集体和合作社管理人员分红。据悉,雪菊产业属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帮扶,为了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和脱贫不稳定户会优先被雇佣。
老三高晓敏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只要天气好,我的妹妹们还有伯父伯母每天都会去田里采菊花,每采一斤菊花可以卖5元钱,干这个活很轻松,就是最小的妹妹也可以干。所以我们每天都会跟着大人一起去,全家一天就能采100多斤雪菊,多的时候能赚五六百块钱,少的时候也有三四百元。”
高勇说:“我们一家采菊花一天能挣五六百元,菊花从7月下旬开始可以一直摘到9月中下旬,采摘的时间也正好是暑假,孩子们也很乐意帮忙做这些事,这两个月我们一家就能多挣近2万元。”
家里变化大: 多了冰箱冰柜橱柜微波炉
高勇的家紧邻山村公路,房屋正面外墙贴着白瓷砖,底部瓷砖为暗红色,与棕色的门窗很般配。屋内有五间房,除了厨房,所有的房间都有床:客厅进门就是床,这是高勇和妻子的卧室;餐厅饭桌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张床,主卧有一大一小两张床,次卧还有一张新床。
客厅里面摆放着饮水机、台式电风扇,厨房里还有一套崭新的青灰色橱柜,这是为李子村的每家每户免费修的,上面整齐地摆放着调料架、锅、微波炉和两台电磁炉;餐厅的墙上贴着孩子们的奖状——老五高冬雪书法比赛荣获高年级组第二名,老四高洁期末考试荣获优秀奖,老六高桂月荣获书法比赛中年级组三等奖、语数期末考试优秀奖、期末考试第三名、三好学生……
这些年,高勇家里新添置了大冰柜和新冰箱,记者打开一看,里面有黄面馒头、苞谷饭、腊肉等。为了让房屋更加整洁,高勇购买了崭新的大衣柜用于收纳衣物;孩子们的鞋子也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后院还摆放着两台洗衣机。
高晓敏告诉记者:“以前家里是没有水的,都要我伯母到很远的井里挑水回来用。现在好多了,水直接接到家里来了。”
上学有保障: 通勤更快费用减免 帮扶干部全力支持
不仅家里的变化大,村里的变化也很大。高晓敏告诉记者,她以前读小学时每天需要早上5时起床,步行1个多小时去对面的山上上学。脱贫攻坚后,随着村里修好了一条新路,小学离家就更近了,高冬雪、高桂月和小妹高兰娜只需要步行20分钟就可以到达。有时候,伯父高勇还会骑摩托车接她们姐妹放学回家。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孩子读书的负担小很多。”高勇告诉记者,像高桂月、高冬雪和高兰娜在小学里,书本费、杂费和餐费全免,每人一年只需要交50元的保险费;高洁九月开学就要读初三,因为在学校住宿和用晚餐的缘故,她一年上学要花费约2000元。
来自广州天河区的帮扶干部左维和李松伟同样非常关心“七仙女”的教育。高晓敏今年刚参加完中考,但成绩不是很理想,一心想读县里最好普高的她心情有点低落,左维和李松伟赶紧帮忙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了解政策。李松伟还不断地提醒高晓敏的几个妹妹:“你们一定要把书读下去,千万不能辍学。别担心经济问题,广汽教育助梦工程基金会支持你们读书直到毕业。”
高桂月的学习成绩最好,李松伟鼓励她:“我希望你把中大、华工、暨大这几所大学作为你的目标,你要好好读书,我们到时广州见。”
说起自己和弟弟家的这些孩子,高勇很欣慰:“我们家生活现在越来越好,关键是孩子们都上了学,没有辍学,也都相继走出了大山。”
一旁的左维和李松伟也反复叮嘱高勇:“一定要让孩子读书,有什么困难尽管和我们说。”
“七仙女”的梦想: 有人想当画家 有人想当兵保卫祖国
如今,七仙女中的大姐高丽娟出嫁后在江苏上班,已经有了一个小孩;二姐高喜娅则嫁去了贵阳清镇,她们一般过年才会回来。而高勇自己的4个孩子同样也是要到过年才会回家团聚。
面对镜头谈起自己的梦想,老三高晓敏有些不好意思,她说她喜欢语文,最喜欢的作家是鲁迅,文章则最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她略带羞涩地说:“伯父伯母对我们很好,我们以前不能帮家里减轻负担,现在有了雪菊产业,我们小孩子一起去采也可以挣钱。未来,我的愿望就是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老四高洁则认真地对记者说:“未来我想画画,当一个画家。”
小脸红扑扑的五妹高冬雪曾听过退役军人分享的军旅故事,尽管那段故事她具体已经记不太清了,但当兵却成了她的梦想,在采访时,她的大眼睛总是好奇地打量着记者。她说:“未来我想当兵,就是因为羡慕军人的坚强。”
六妹高桂月奖状最多,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两名,被问到奖状为什么这么多,她说自己的秘诀是“听老师的话”;而说到未来,她腼腆地笑了笑,不知如何作答。而小妹高兰娜则很害羞,默默地看着记者不说话。
高勇表示:“我未来就是希望把这几个孩子都养大,送去读书。这样,我也算是对得起我九泉之下的弟弟和弟媳了。”
记者手记: 实地感受乡村振兴让人无比振奋
自2016年广州、毕节两市正式“结亲”起,两地便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路上携手同行。广州在资金援助、人才支援、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方面不断发力,真情实意帮扶、真金白银投入。彝族“七仙女”一家6年多来的变化,正是两市精诚协作的典型缩影。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真真切切地被“七仙女”和高勇夫妇的善良与坚强打动。在面对如此的人生苦难时,他们坚强乐观,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学习、生产和生活,最终摆脱贫困,走向小康道路。其间,东西部协作资金帮助开展的雪菊产业实实在在地帮助了他们,也真正带动了当地乡村的产业振兴。
而广州的帮扶干部同样令人钦佩。前来帮扶期间,李松伟一直住在李子村村委二楼的一个小房间内,没有空调、没有热水,他和乡亲们同吃同住,每天都是洗冷水澡;左维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2小时,在毕节工作期间他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如今需要每天吃降压药。当记者问他们,一个人无亲无故地来到这里帮扶,是否会感到无聊时,他们哈哈大笑:“我们哪会有时间无聊啊?”
在记者没来到毕节前,我们所体会到的乡村振兴更多是概念性的,而当我们真正踏上乌蒙山区,看到毕节的乡村在脱贫攻坚和东西部协作的发展后,是让人无比振奋的。这里的各项产业正越来越快、越来越准地嵌入到东部的产业链中;这里越来越山清水秀,农村的人居环境也正变得越来越美;这里还有越来越多的“乡贤”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各项发展注入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座座更富有、更美丽的乡村,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毕节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