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饭来撩:儿子没满月遭4岁侄女暴打 妈妈敢怒不敢言

饭饭来撩:儿子没满月遭4岁侄女暴打 妈妈敢怒不敢言

首页休闲益智推开小坏蛋更新时间:2024-04-26

要说过年最让人厌烦的,不是七大姑八大婶围着你唠叨学业、工作、婚姻,而是“熊孩子”!一到春节,他们仿佛花果山上下来的泼猴——上蹿下跳、翻箱倒柜、魔音贯耳...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破坏力之强,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如果是小打小闹还好,最怕的是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地步!

最近嘉兴一个孕妈群里有位宝妈就碰到这样的窝心事:还未满月的儿子被打,自己却只能忍气吞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这位宝妈说,自己的女儿之前就被侄女打,但她一直忍气吞声,因为侄女的“后台”太硬了!她有她奶奶护着,说不得也打不得!千防万防,谁知道现在侄女又把毒手伸向了尚在襁褓的儿子……而且她是直接攻击脸,朝着男婴的眼睛一阵猛打!

从宝妈po出来的照片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宝宝眼睛这一圈都红肿了!

看到这里饭饭也倒吸一口凉气,现在的孩子下手也太没轻重了吧?!就差用脚踩了...这是上辈子有什么深仇大恨?

相信看到这里你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但是更气人的是家里人的态度!

据宝妈透露,事后家里人还不让带去医院,理由居然是正月里去医院晦气?!

......

饭饭只想问句,这孩子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好在目前孩子已送往医院检查过了,暂无大碍;侄女的父母也已向他们道歉,并表示会好好教育子女。

许多网友看了监控视频后异常愤怒:

張氷氷:熊孩子多半是惯的,打一顿就好了。

李的王子66:把这个小女孩也打成这样看看还给不给去医院

sunshine小兵:什么玩意儿啊!!!这么小几这个德性!还不管?以后要上天啊?大家都是小孩子,凭啥我更小的要忍你这个小坏蛋?

康了个康:老而不死是为贼 说的应该就是这种奶奶了

也有网友表示,孩子被打根本就是家长的锅,双方都有责任:

丛泽惠:明知道她之前打过孩子,还让她俩一起睡,你这家长也真称职!还有,这种熊孩子,就得找个没人的角落好好打一顿,才能让她看清楚世界本来的模样!!!

迷糊蛋没有春天被自己蠢死:都这么对你的孩子了,还害怕她有后台?????是不是亲妈啊???

安泥余余:这妈无能,有时间哭诉,没勇气捍卫自己的孩子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被打该不该还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如果老奶奶仍继续这么放任孙女,她将会是下一个“小辣椒”!

你不管,这个社会迟早会收拾她!

步入正题,其实这个话题此前也有过讨论。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做客《开讲啦》节目,被问及这个问题,

给出了肯定回答:“肯定会啊!”

李玫瑾教授还拿自己孙女举例:孙女在幼儿园被小男孩抱起又摔下!

李玫瑾教孙女:“可以揪住对方耳朵,直到对方放手。”

这一说法,一下激起千层浪!

有人支持“打回去”,有人觉得应该教孩子忍耐!

家长热议

“当然要打回去!不然以后还会被欺负,欺负别人的孩子也会继续施暴。”80 后李女士建议。她的女儿在幼儿园上大班,班上有个小男生很喜欢欺负同学,这位小男生施暴对象并没有针对性,而是离谁近就欺负谁。

也有家长认为,父母应该参与化解矛盾。" 孩子处在受教育阶段,跟同学之间发生点矛盾是难免的。关健看孩子的认错态度,以及家长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只要家长不是一味地袒护自己孩子,而是替孩子道歉,并教育孩子以后不能再打人,说不定两个孩子还能成为最好的朋友呢。"

教育专家观点

教孩子分清情况,有区分地对待

“应当教育孩子,有区分地对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殷飞认为," 打不打回去 " 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对立,应分清具体情况。打人的小孩有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有可能是有针对的,也有可能是没有针对的 ……

很多情况下,孩子被打可能只是偶然情况,因为失误或玩笑过头,殷飞认为,这种情况下应该教孩子包容。而面对有针对的、故意欺凌,殷飞认为应该反抗。而反抗形式有很多种,除了打回去,还可以寻求老师、父母帮助,甚至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至于《开讲啦》中李玫瑾建议 " 打回去 ",殷飞认为,这是在特定事例情境下的建议,而不是一概而论。

另外,殷飞还认为,孩子在学校被打,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两个小孩能解决的,要依靠学校成立心理评估与援助系统,整体地解决问题。" 被打的孩子很可怜,其实有时候,打人的孩子也很可怜。有的孩子习惯性地打人,可能是因为心理上的偏差,很可能是特殊家庭成长环境导致。对于这种孩子,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应该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并且给予适当的帮助。"

法律界人士

单纯鼓励 " 打回去 " 相当于以暴制暴

南京一名从事基层治安的民警说,首先要明确一点,孩子的世界与成年人不一样,对于孩子来说,偶尔动手与校园欺凌不是一回事。如果只是偶尔动手,建议挨打一方想办法脱离或者远离,然后求助于老师、家长等,进行处理。在客观条件不允许情况下,挨打一方可以采取像李玫瑾教授所说的 " 拽对方耳朵 " 等办法,避免自己受到进一步伤害。

这位民警表示,在双方发生冲突情况下,即使是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做到理智,何况是孩子。如果一味鼓励孩子 " 打回去 ",很可能会使打斗升级,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后果。他认为,应该教孩子推开、制止对方,然后脱身。

江苏中虑律师事务所左迎春律师表示," 打回去 " 办法不值得鼓励。一味鼓励 " 打回去 ",与以暴制暴没有区别。孩子心智尚不成熟,难以保证 " 打回去 " 的力度和必要限度。" 比如一个同学挨了打,他当时手上正好有铅笔刀,或者手边有板凳,他拿起这些工具反击,很可能会造成严重伤害后果。"

左迎春认为,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要学法、守法、知法、懂法。应该教育孩子,被打或看到有人被欺负时,不要忍气吞声,不要害怕,要保持冷静。孩子应先学会如何摆脱暴力,然后向老师、家长或民警等求助,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饭饭认为,完全理智的人性并不存在,而人一生的牵挂唯有至亲,如果他们被欺辱,你还和对方大谈仁义礼智信未免也太过可笑,活着也累。我是个粗俗的人,我只相信以牙还牙。

你怎么看?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