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这个陆地钢铁巨兽,自从诞生以来就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那一天,在索姆河战壕里的德军终于回想起了,被打不穿的钢铁拖拉机支配的恐惧”。
坦克在索姆河战役首次投入使用
甲与弹的矛盾螺旋就此展开,巨兽与勇士之间的较量从此开幕
这一天,英国以21个步兵师的兵力,在坦克的支援下,在10公里宽的正面上分散攻击,5小时内向前推进了4-5公里,而这个战果在以往要耗费几千吨炮弹,牺牲几万人才能取得。
此后,由英国陆军军官 帕雷西·霍伯特 构想,由德国陆军大将 古德里安 实践的装甲集群作战理念更是在二战初期的波兰战场上所向披靡,在阿登森林里穿梭自如,创造了六周击败 欧洲头号陆军强国——法国的奇迹。
然而,德国的装甲战斗群却在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等城市巷战中损失严重。
巷战中被击毁的四号中型坦克
这是为什么呢?
二战时的坦克有以下几个弱点,在巷战时被放大了。
首先,观瞄设备较为原始,无法很好地对复杂战场进行态势感知(如巷战)就拿德军的主力四号坦克举例:
四号坦克为5人车组,其中车长、炮手、装填手位于炮塔内,驾驶员和机电员位于车体前部,其上方均设有出入舱盖。驾驶员前方装有Fahrersehklappe 50型观察镜,在战斗时则使用一具KFF2双筒潜望镜来观察情况,该镜放大倍率为1.8倍,视场18度。机电员右侧设有一个带缝观察窗。炮塔上方的车长指挥塔上设有一个车长专用的进出舱盖,塔上有环形布置的5个方形观察孔。炮塔两侧设有分别供炮手和装填手进出的舱门,并带有手枪射击孔。另外在炮塔后方也有2个手枪射击孔。
其中,坦克的尾部,上方以及靠近坦克底部的周围一圈都存在较大的盲区。倘若车长打开车长塔探头出来观察街道的情形,又极容易被狙击手或飞来的弹片击*。这就给了苏军反坦克手可乘之机 。
其次,二战时坦克的制作工艺较为粗糙,车体间有许多间隙。在遇到燃烧瓶攻击时,燃料有几率从观察窗或车体的缝隙中流进车体内部进而引燃坦克。加上燃烧瓶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烟尘会遮蔽坦克乘员的视线,使得反坦克枪手与反坦克手雷掷弹兵有更佳的射击投掷窗。
苏军基于燃烧瓶的反坦克战术
而且,二战时期的坦克炮塔基本是手摇炮塔,面对侧后方或是上方来敌,没法快速调转炮口或是调用同轴机枪。虽然二战早期单兵都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手段,但是靠着巷战,依然创造了不少以小博大的奇迹。
遭到伏击的黄鼠狼突击炮
时间到了现代,坦克普遍采用了更先进的观瞄设备,更加严密的铸造工艺,更加流畅的通风与空气过滤系统和更加快速的电传动炮塔,(有的坦克甚至还装配了遥控武器战)那么现代坦克应该可以一雪前耻,在巷战中大*特*吧。
还是屡屡吃亏!!!!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一个诞生于二战的伟大发明——空心装药破甲弹了。
美国人门罗在炸药试验中发现的聚能效应(通常称为“门罗效应”)其原理是带锥形孔的空心药柱爆炸时,能量沿药柱轴方向高度集中,能击穿很厚的钢板。依靠化学能而不是动能穿甲,使得破甲弹对于发射的初速度要求大大降低,发射管轻量化以至于单兵都可以轻松携带。
其实坦克早就有应对这种炮弹的方法——复合装甲和爆炸反应装甲
复合装甲有多层,破甲弹每穿透一层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由于各层材料硬度不同,可以使破甲弹的金属射流改变方向。而坦克的爆炸反应装甲能在坦克受到破甲弹攻击时引爆,从而干扰金属射流。
然而,即便是叠了这样的甲,还是有阿喀琉斯之踵——车顶与侧后装甲
为了保证坦克的机动性,现代主战坦克一般都只在炮塔车体正面/侧面装备复合装甲。以俄罗斯的t72主战坦克为例子:
t72坦克炮塔正面的抗破能力能达到1000mm,车体正面也能达到640mm抗破能力,
而车体顶部,侧部,后方普遍只有20mm~40mm的轧制钢装甲。而rpg7火箭筒的PG-7B和PG-7BM两种火箭增程破甲弹对轧制均质装甲的穿透厚度分别是350毫米和400毫米,打上去可以说是钢笔戳纸片了。即使是拥有爆反正面装甲,也可以被串联装药破甲弹击穿
在叙利亚战场巷战中被正面击毁的t72坦克
理论上,在开阔的平原地带,主战坦克可以凭借先进的光瞄系统在2000m开外发现敌方并开火,而单兵反坦克武器普遍都只有400m左右的射程。
但是在巷战中,坦克被迫与躲藏在废墟中的步兵近距离接触,在10m不到的距离火拼。此时,就算是把炮弹扔出去也能砸中坦克,何况还是这种带光学瞄具的反坦克火箭筒呢?在最近的巴以冲突中,甚至还出现了徒手安炸药拆坦克的哈马斯超人。
由此可见,就算是装备升级了,坦克在巷战中还是吃大亏。
那么,坦克在巷战中如何发挥作用呢?
在建筑与废墟遍布的巷战中,坦克应该是充当火力支援的角色。毕竟狭窄的街道,林立的建筑,遮蔽的视野,都不利于坦克作战。这时,应当以机动灵活的步兵为主力,坦克支援协同作战,能让坦克与步兵都更加安全。
(by. CSU 龙子昕/耿思源)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