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猜不到吧!在儿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里,最好护理的是7月龄的又又(化名),小家伙漂亮可爱,给她吃饱了就一脸满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护士长夏爱梅笑着说,“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宝宝。”
儿科医院是上海收治新冠肺炎小病人的定点医院,截至2月10日已有7例确诊儿童在此接受治疗,其中1例已经治愈出院。海岸君昨日来到医院,听医护人员介绍在治疗和院感防控中的点滴故事。
都是轻症小病人
“这些儿童确诊病例大部分都是家庭传染,个别有武汉旅行史。最大的11岁,最小的是7月龄的又又。”感染传染科副主任医师葛艳玲介绍。这些孩子都是轻症,主要症状为中低度发烧并伴有咳嗽、流鼻涕、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和成人不同,儿科医院的小患者目前没有出现重症病例。“儿童轻症较多或与其自身免疫反应不强有关。”葛艳玲给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解答。
机体感染病毒后出现“白肺”甚至病情恶化,源于体内炎症因子风暴。部分成人免疫反应过强,病毒入侵时会集中所有火力反击,但这样也会误伤自己。多数儿童免疫反应不强,发现病毒软绵绵给上两拳后就无视它了,对自己的伤害也小。经过一定阶段病程,病毒排完了也就好了。
“只要做好自我防护,我们不会怕新冠病毒。要是传染科的医生都害怕了,那其他专业的医生会更恐慌。”葛艳玲说,“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做本职工作,只是这次的‘敌人’有点特殊罢了。”
又是医护又是妈
感染传染科主任曾玫老家在新疆,平时工作忙很少回去。这个春节前,她早早订了票准备回家过年。医院在1月19日收治上海首例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儿童后,她就退掉了票。父母的期盼再次落空,可他们还是支持女儿的决定。
葛艳玲和科室王相诗医生的孩子都出生没多久,抗疫一线需要她们,只能将宝宝托给老人照顾。“我们唯一担心的就是把病毒带给老人和孩子,他们抵抗力弱。所以我们必须严格做好自我防护。”
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进入病房为收治在此的孩子检查身体
和又又的情况不同,一名13月龄的宝宝是护士眼中最难护理的。“我们戴着面罩,穿着防护服,她有点害怕。你远远看着她,她会和你互动,但只要一靠近就哇哇哭。”夏爱梅说。没法子,大家获悉宝宝喜欢吃香蕉,就用她爱吃的食物来安抚。“我们还要喂奶、换尿布、洗脸、擦身、哄睡,又当护士又当妈妈。”
最调皮的莫过于一位4岁的小病人,他最喜欢做的事儿是打铃找人聊天。夏爱梅怜惜地说,他这是在找安全感。
10岁和11岁的两个女孩很快结成了好朋友,对她俩,大家会在心理上给予更多安慰。年纪稍大的她们已经懂事,看到自己报告的检查结果仍然呈阳性,就会很焦虑。大家为了分散她们的注意力,买来了《哈利波特》,带来ipad给她们消遣时间。夏爱梅还加了她俩微信,告诉她们要理解病程规律。“俩人可要好了呢!”夏护士长笑着说,“有天换床暂时把她们分开,就吵着要换回到一间。”
得到了医院支援后,目前有20名护士在传染科病房工作。经历过SARS考验的夏爱梅展现出的沉稳和自信也让年轻的护士们打消了害怕。
出台10多个院感制度
面对确诊病例时的从容应对来自儿科医院跨前一步的准备。1月16日起,医院就做好了详细的预案,“疑似病人怎么操作、如何护送小患者到发热门诊等,我们都进行了演练,遇到确诊病例后,整个流程做起来就比较顺了。”院感科主任王传清介绍。在抗击疫情的20多天里,儿科医院针对新冠肺炎病人诊治,陆续出台了10余个制度。
“我们形成了有特色的防护体系,比如说我们把一级防护分成五个等级,有‘一级防护 护目镜’或是‘一级防护 面屏’,针对不同岗位细分防护准则。”王传清告诉海岸君。
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前“全副武装”,没有一丝马虎
儿科医院还将自己建立起的院感体系分享给其他医院,已经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做好院感防护,困难不是没有。儿童表达能力不够,流行病史调查基本靠大人,可大人有时也会遗忘曾经到过的某些地方,这就带来了潜在风险。“传染病早发现非常重要。如今核酸检测已经慢慢下放到医院,这是非常大的进步。”王传清说。
事实上,儿科医院这几年一直在摸索院内防控的“金点子”,他们将医院的消毒用品换成了含过氧化氢的,无论病毒有无包膜都能起效。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郜 阳 左 妍
图 片 |萧君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