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各中小学期中考试成绩下发,因各种缘由请假不上学的学生增多,其中不乏许多家长眼中的“乖孩子”。记者通过了解获悉,目前向学校心理教师咨询学生厌学问题的家长比较集中,甚至有的学生出现频繁请假躺平的情绪。心理教师建议,孩子一旦出现厌学情绪,家长先别慌,要先接纳再“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李女士的孩子读初二,她告诉记者,孩子读初中后就开始了青春期叛逆,隔三差五不愿去上学。最近更是变本加厉,她跟老师请了半个月假,孩子一直不想上学,独自在家整天手机不离手,生活作息黑白颠倒,她用尽了各种办法都不管用,很是担心。无独有偶,张女士最近也因女儿频繁请假不愿上学而烦恼。张女士介绍,女儿正在读高二,以前一直是听话的乖乖女,可最近一个月她发现女儿总以头疼、肚子痛等理由频繁请假提前放学回家。起初张女士还以为女儿真的是身体不适,可经过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身体很健康。这时,张女士意识到女儿可能出现了厌学情绪,尽管自己软硬兼施试了各种办法,但孩子越来越不爱上学,这让张女士心急如焚。
辽宁省二级心理咨询师、铁西区红星小学心理教师王艳建议,孩子一旦出现厌学情绪,家长要调整心态,控制情绪,学会接纳现状。王老师分析说,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大致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导致孩子学习压力过大,产生紧张和厌学情绪。二是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动力或学习方法不当,考试遭受失败而产生厌学心理。三是孩子往往是在赞美声或是赞许目光中成长起来的,然而到了新的学习阶段要重新去面对新的同学,他们以往的光环没有了,孩子心里落差较大抗挫折能力差一些,所以导致厌学。四是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手机、游戏,逐渐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五是非常努力学习的孩子无论怎么学,考试成绩仍然不理想,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六是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和家人的关爱导致厌学。
市第四十三中学杨俊英老师说,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远远超出了孩子们的承受范围,有些孩子出现了“卷不动了就躺平”的厌学情绪。面对“厌学”“躺平”现象,家长先不要慌,首先要学会倾听与沟通,先了解孩子为什么厌学,这样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家长最重要的是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尽管此时家长因为孩子厌学很着急,但不要用暴躁的语言去跟孩子说话,用盛气凌人的语气交流,或者给孩子贴上诸如“没出息”“懒孩子”等标签,家长的这些行为只会在孩子心里形成消极暗示,往往适得其反。家长只有一起和孩子耐心分析,寻找厌学的根源,直面问题,才能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
其次,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帮助孩子寻找他天赋和特长,鼓励孩子跟着兴趣走,当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感觉是愉快的,因此,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恢复孩子对学习的热情,通常兴趣所在就是优势潜能所在。同时家长对孩子也需要有合理适当的期待,不妨和孩子一起客观分析孩子的现状,帮助孩子确定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目标,才能让孩子产生持续向前的动力。
此外,家长需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陪孩子多聊天,孩子倾诉得越多,说明对家长越信任,也越有可能把内心的压抑和不快情绪排泄出去。同时,家长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成长,不要拘泥于孩子眼前的成绩,要为孩子将来长远发展做准备,培养孩子的后劲儿,用积极的语言肯定孩子,帮助孩子内心建立自我肯定机制和正面的自我信念和人格,给他不断提供正能量,帮助孩子产生内驱力。
全媒体记者 田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