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新西兰de维多利亚小镇,就不算来过大洋洲

错过新西兰de维多利亚小镇,就不算来过大洋洲

首页休闲益智铁皮鸟游戏更新时间:2024-04-14

* 我叫安雅,一个习惯走小众路线的姑娘,关注我,带你走遍世界角落,体验奇奇怪怪的风土民情,一起来玩吧!

每一个国家,没有住上三五年,历经了几次春花夏雨秋月冬雪、一年四季的节日、品过露水花香,绝没有资格对这里做过多的评价,只能浅浅淡淡谈发表些片面见解。

有别于名气爆棚、绝美艳丽的自然景观,新西兰东海岸的小镇奥马鲁Oamaru,给了我意料之外的惊喜,成为我忙忙叨叨的新西兰旅程即将结束时的点睛之笔。

前一天还在但尼丁,我刚在朋友圈发完“爱上了但尼丁”,转眼第二天到了奥马鲁,我分分钟移情别恋了这座梦幻小镇。

这个我只待了半天的城市,让我觉得可以一直住在这里,耗到签证到期也不会寂寞。

虽然已入初夏,但从到达新西兰南岛的第一天就把我冻得七荤八素,湖边的狂风和忽然下起的大雨,让我恍惚间以为来到了假的南半球。

直到到了海边城市,温度才有了夏季的感觉,海边的阳光也是毫不客气。前两周把自己保护的严严实实的,就在这一两天全都白折腾了,瞬间被晒成了非洲人,胳膊也有点微微晒伤。

海水的颜色变化层次不如内陆的湖水优秀,阳光从Lake Tekapo湖面上厚厚的云间隙里透出的光,洒在绿蓝色的湖面上,展现出深深浅浅的色条,纯粹中透着不谙世事的恬淡静美。

但海毕竟是海,天高云阔的感觉是湖水山色比不了的。那股子咸咸的、腥腥的海的气息,也伴随了一整天。

奥马鲁的中心区不大,布满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

这些古建筑都是在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建造的,现在里面被改造成了各种店铺,是新西兰最完整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商业建筑街道。

与其说是商业街,我更想把这里描述为一个历史文化展。不论是服装店、咖啡厅、画廊、酒吧、便利店、艺术品店……里面或多或少都有些体验类的互动项目,展示着维多利亚时期的辉煌。

店铺不多,店门也都很小巧,但一不小心踏进去,就是半天出不来的节奏。

我最喜欢的一个卖艺术品的店,可以说第一眼看上去就觉得诡异。

窄窄的店门,里面摆着比例失调、马首人身的雕像,一个手指向上的标志,直接指引你到二层继续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


前前后后只有我一个人,既没有店员也没有游客,我多次回头想确认这家店是不是对外开放的。上了年纪的木制楼梯咯吱咯吱的响,要转两道弯才到头,拐角处还有摆放着镶着一双眼睛的镜子瞪着我。


到了楼上,一抬眼就撞见正对门的一个绿色脸老奶奶头像直勾勾盯着楼梯口,不由得心里一颤。

突然发现里面有个游客也在参观,我这才放心地走了进去。

* 我叫安雅,一个习惯走小众路线的姑娘,关注我,带你走遍世界角落,体验奇奇怪怪的风土民情,一起来玩吧!

密密麻麻地无序摆放的诡异手作,充满了整个空间。

时不常出现莫名其妙的镜子,每面镜子上都有双眼神犀利、奇怪的眼睛装饰,你盯着镜子看,镜子背后仿佛也有一双真正的眼睛藏着,目不转睛地窥视闯进这个秘密空间的人的一举一动。

店主人偏爱夸张的脸谱艺术品和只留一双眼睛的作品;还有被打扮成拟人化的动物标本,挎着包的小袋鼠、立起身子的眼镜蛇……无数双眼睛盯着你行走其间。

我小心翼翼地在并不宽敞的过道里转着身体,幻想着夜幕降临时,这些奇怪的面具、模型会不会苏醒,演绎一场博物馆奇妙夜的故事。

店面的面积不小,要不是偶尔能看到价格标签,真的联想不到这家店是售卖商品的店。

店铺最里面我看到了一个打扮的像《哈利波特》里面赫敏造型的店主,她躲在满是工具的工作台里,头也不抬地做着自己的事,好似外界与她毫无关联。

我快要离开的时候,另一个男店主回来了,他的装束跟《悲惨世界》里的报童类似,贝雷帽、小夹克、尖头小皮鞋,就像从电影片场走出来的演员似的。他看到我腼腆地笑了一下,没有任何要介绍商品的意思,也躲进了在店面另一头的工作间里。

镇子里所有店主都是这个风格,你进门时他们会抬头say hi或者只是微笑,不推销、不跟随、不打扰,只是在前台后面做自己的事,你离开的时候再抬头跟你说一声thank you.

这样安静的氛围,特别符合我这种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心意。

路过一家朋克服装店门口时,看到几个日本旅游团的阿姨在门口拍照,我也顺手举起手机在门口捏了一张。

无意间瞥见在小桌子后的女店主,对视间她有点疑惑地问我:“为什么大家都在门口拿着相机拍照,而不进来看看呢?”。

她家售卖的衣服和装饰品显然不是我的风格,但拍了人家照片理亏,于是我便走了进来假装看看店里的商品。

她看我听懂了,又半严肃半委屈的说:“小镇里都是卖东西的店,不是专门拍照的店哦~ 难道游客们进来看看都不愿意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很为难,谁不想多发两张极具异域风情的照片称霸朋友圈,用点赞爆棚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我只能回答:“也许游客们都在赶时间吧。”

在一家老奶奶经营的木制手作小店门口看到一个小盒子,盒子前的木牌子上写着“donation for photos(拍照请捐款)”。

看来各个店铺被蜂拥而至的长枪短炮,*扰的无可奈何,只拍不买盛行的当下,他们也只能用这种方式维护自己的辛苦原创作品的知识版权了。

逛了很多家店,除了一家摆放了一艘真正巨型帆船的书店和一家主营自家酿造蜂蜜的店以外,其余都是女性店主和店员,他们都盛装打扮成维多利亚时期的模样,行走在其间有种沉浸在超大型体验游戏的感觉。

虽然他们装扮成年代久远的样子,但和小镇整体风格搭配协调,一点都不会觉得突兀和违和,也不会有很强的刻意感。

没有客人的时候,店主们就蜗居在小小的桌子后面,拿着电钻、烙铁、锤子里啪啦地搞创作,店里售卖的金属摆件、饰品都是这些“维多利亚女子”们一点一点创作出来的。

她们软萌柔和的外表,配上锤炼金属的电光火石,竟让我有了一丝遇见“春丽”的错觉,也是十分可爱了。

在小镇中心的火车道旁,有一家非常惹人眼球的恐怖主题体验店,里面卖的服装也是同款风格的。

店门口的空地上摆满了硬核工业风铁质的装饰——1:1改装火车头、潜水艇、铁皮鸟、恐怖箱等等,就连火车道的警示标志也被店家画成了骷髅头的图案,暗戳戳地为自家店面宣传了一番。

不知道这些看上去迷恋在自我世界里的小店靠什么活下去,但不可否认这里真的是一个适合寻宝的地方,每家店的“第一眼惊喜”都会让人流连忘返。

不只是这些适合游客们发掘的店面,当地人赖以生存的面粉厂、啤酒厂也在这一片房子中间;海边的小广场上的游乐设施都被巧妙地设计成工业风,放学的孩子们聚在这里玩游戏;无意间闯入一座教堂,有个口音极重的当地老人坐在门口看书,他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跟我打招呼,临走时还不忘跟我说一句“愿上帝与你同在”……

生活化穿插在艺术氛围之间,奥马鲁的辉煌历史一直延续至今,被当地人每天重复着。

每一个人友好的微笑,这柔软温暖的力量最打动我心。

*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转载请联系作者 。

* 我叫安雅,一个习惯走小众路线的姑娘,关注我,带你走遍世界角落,体验奇奇怪怪的风土民情,一起来玩吧!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