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死吗?」小黑脸掰着一个金发碧眼外国人的胳膊问道。
「会哦。」
「你死就死,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舒服就行。」小黑脸的表情带着狡黠又有点凶蛮。
任谁都会一时语塞,被怼到哑口无言。
可是这个「好脾气」的外国人,搂着他,对他微笑着:「是啊,想那么多,多累啊。」
在孩子们的印象里,这个外国人是从来没发过火的。
他的脾气好到什么程度呢?
在草坪上,七八个小孩围着他追逐打闹,把他当底座,在他的身上滚来滚去。
有时没轻没重会不小心弄疼了他,他也从来都不去责备,更不去制止,默不作声,依旧微笑,看着他们。
微笑,好像是他能呈现的唯一表情,就连脸上的纹路,也因为一直保持着这个表情,全部都挤在一起。
有一个调皮的孩子,揉弄着他的头发,甚至骑在他的脖子上,爬到他的肩膀,自豪地喊道:「他叫卢安克,我们都叫他老卢,老卢是我的爸爸。」
对,他还是不生气,微笑着,眼神变得更加温柔了。
01.温柔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他真的从来都不发火。
导致一些孩子们主动提出来,希望他能凶一点。
在课堂上,有调皮捣蛋的孩子大叫大闹,甚至攻击,嘲笑卢安克,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卢安克没办法上课,他应该朝男孩扔粉笔头,应该让他出去罚站,应该叫他父母来学校。
但是卢安克只是安静地站在讲台上,停下来,安静地看着这个男孩。
男孩闹了一会,抬起头说:「我控制不住我自己,你让我出去站会。」
卢安克就就打开教室的门,让他出去站着。
可是,任何一个人都会有想发火的时刻。
他坦白,自己也有发脾气的冲动,只不过能立刻抑制。
他受不了凶。
奇怪的是,这个抑制会比发火能让班里更快安静下来。
他不会去责怪这个管不住自己的小男孩,他像接受淋雨一样, 接受着所有可能带来的后果。
把时间线往前推移,你就知道,这个后果不算太糟。
刚认识这群小孩的时候,卢安克亲眼看到一个男孩朝另一个男孩头上砸石头,拿着棍棒「打打**」。
每一场战斗一定要以有一方受到伤害才会结束。
卢安克被他们体内的暴力因子震慑了。
他意识到,那是他们的教育方式,跟父母学的,跟同学学的,他们没有看到更好的方式。
用武力去解决问题,用帮派去划分同类。
他们聚在一起抽烟,打架。
甚至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恶习,他们偷卢安克的钱和物品。
即使是这样,好脾气的卢安克都是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他们需要自己的小团体,那是他们所理解的社会体系,你说他们有错吗?
没有,因为他们从来没被教导过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
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理解的方式「野蛮生长」着。
如果你朝他们大吼大叫,愤怒地指责这样不对,他们只会短暂地停止一两分钟,然后,爆发更激烈的冲突。
发火,对他们是没用的。
他们的世界从来不缺愤怒,不缺暴力,他们缺的是爱,是陪伴。
02.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想要阻止情况恶化,不能发火,不能指责,怎么办?
讲大道理?更没什么用。
当你带着目的刻意的去影响这些孩子时,他们很快就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接受你的影响,更拒绝接受你这个人。
所以强调改变不是卢安克的目的,它太重了,压在他的肩膀上,让他受不了。
不仅他受不了,孩子们更受不了。
这么多年接触下来,他发现,只有你不去想着改变时,它自然会发生。
老卢带着孩子们一起画画,一起创作,一起拍摄电视剧。
他从不讲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团结。
他只会拿出一卷画纸,要求孩子们一起完成一幅画。
画完了,他们自然就懂了。
他也从不讲什么是爱,什么是和平。
他就带着孩子们拍摄电视剧《和平剑》。
*青了,他们自然就明白了。
他更不会去指责在班里称王称霸的熊孩子,
他就让他去扮演无论怎么被羞辱,都不还手的主人公。
结束了,他自然知晓什么才叫真正的英雄。
他没有像西洛特那样愤怒地控诉什么,更多地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实践着这样一个理念:爱和陪伴,比所谓的教育更重要。
让孩子体验生命本身的美好,比“灌输知识”更重要。
面对这群孩子时,如果你有目的性的去强求,去影响,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这一点,柴静的感受是最深刻的。
一次,她和拍摄团队一起去拍摄一对姐弟,姐姐坐在一旁,弟弟蹲在一旁,奋力地劈着柴,柴静觉得整个画面会很有震慑力,赶忙叫团队拍摄,无奈房间里的光线有点昏暗。
于是想叫弟弟添点柴,弟弟像是突然想到什么,整张脸冷下来。
弄得柴静莫名其妙,连忙转移话题,希望弟弟带她去看看他的菜地,没想到,弟弟看都不看她,很冷漠地说:「要看,你自己去看。」
柴静很纳闷,前一秒还热情地劈着柴火想给他们取暖的弟弟,怎么突然像换了个人。
面对这个情况,卢安克最清楚缘由。
他告诉柴静:「那时候正烧火,你说你冷了,他很认真的,他一定要把那个木柴劈开来给你取暖。
后来他发现,你是有目的的,你想采访有一个好的气氛,有做事情的镜头,有火的光,有等等的这样的目的,他发现的时候,他就觉得你没有百分之百地把自己交给他,他就不愿意接受你,而你要他带你去菜地看,他不愿意。」
目的是好的,但是是空的。
如果有了目的故意去做什么,没有用的,那是假的。
这个在我们想来都有点深奥的道理,大山里的孩子却明了的可怕。
卢安克很早就发现,想影响别人,反而影响不到,孩子们觉得这就是为了影响他们,就不接受了。
他用深蓝色的眼眸洞察着一切,因为长时间的互相陪伴,他比谁都了解这群敏感又脆弱的孩子。
03.再见,卢安克还记得前面提到的那个小黑脸吗?
他放在哪里,都是让人头疼的孩子。
他像是个永动机,有消耗不完的能量,跑来跑去,稍不注意,就把别人压在身子下开始动手了。
就是这样一个疑似有「多动症」的小孩子,只有在卢安克的怀里才能那么一呆十几分钟,像只小熊一动不动。
即使是遭到别人挑衅,也呆住不还手。
那是他最安静的时光,因为卢安克的怀抱对于他来说,是最安全的地方。
卢安克陪着这群孩子长大,他们也到了要离开的年纪。
这些孩子们,一人一句写下自己的歌词,编织成一首杂乱无章的歌。
标志性的笑容又出现在卢安克的脸上,「创作本来就是乱来的。」
这个最调皮的小黑脸,突然跳出来,他一字一句,认真地说道:「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做出,不可能的改善。」
这句词,是他为卢安克写的。
老卢还是那个笑容。
在我们耳中振聋发聩的话语,仿佛他早就成竹在胸。
没有指责,没有干涉,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改变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我们误以为「无棍棒,不成教育」的理念,在卢安克面前,被击得粉碎,他在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无棍棒,也能育人。」
他倾注自己全部的爱,只为了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做属于他们的大人。
卢安克说:「离开了板烈,我的命就没了。」
然而,故事的发展往往不会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
2013年的冬天,卢安克因为家庭的原因离开了那里,离开了他视作「生命」的孩子们。
至此一别,了无音信。
他来的突然,走的也突然。
至今,对他的踪迹去向仍有不少猜测。
有人说,他离开了中国,去了越南,有人说,他回德国了,也有人说,他换了个身份,重新回到板烈了。
如果期待一个传奇色彩的结尾,我向往第三个。
但是真与假,我们无从得知。
我相信,「传奇人生」也不会是卢安克想给自己的标签。
他不想影响别人,不想「感动中国」,不想把自己丢在舆论风暴的中心。
他明白,所有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而这些负面作用,一定会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到他最爱的孩子们。
所以,卢安克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他只想做个普通人就好。
关于他现在的一切,我们都不必再去深扒,不必再去打扰。
教育永不会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种传递、唤醒不会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