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机动战士高达》是日本一部经典且享誉世界的动画作品,其在日本动漫界的地位无可置疑。在此作品中,MOBLIE SUIT作为人类作战的武器,展现了其超越时代的强劲实力。作者们如同对待工业产品一般,不断地对机体的设计进行改进,丰富机体的设定,以便能让作品更加的细致。在小编看来,MS的推陈出新就厂家推出的新款汽车一样,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感受到其浑身散发的机械美感,这就是MS一直能够吸引许多青少年粉丝的内在魅力。
小编许久前就有一个想法,将高达作品中的MS与实际中的流行车型做个比较,在各个车型上找到与各种MS相似的特点。这次的划分,只限制在一年战争中出现的机体,而车型则是那些曾经在国内道路上驰骋的经典款式,两者同样都是有着一定的年份。德系车及日系车作为国内乘用车的两大巨头,而大众以及丰田又是这两大派系的代表,因为高达作品中吉翁势力很大程度上参考了二战德军,所以我们暂且选择大众车作为吉翁对应的对象,而选择丰田车代表联邦的势力。由于小编对车以及MS都是不算太过精通,仅凭个人感觉来寻找联系,所以如果有不同观点的,希望大家踊跃提出。
(一) 扎古II VS 大众捷达
在国内轿车界里,只要你提到皮实耐操,许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便会浮现出那个熟悉的名字“捷达”。这个汽车界的传奇于1991年长春组装下线,由此开启了其席卷中国大江南北的光辉历程。在那个年代,捷达的外观非常符合国人的审美,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拥有一辆捷达车是许多家庭的梦想,这可以从其火爆的销售量探得一二。虽然该车同时也伴随着许多的小毛病,例如噪音大,车内异响等,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人们购买的热情。
扎古II,是UC世界中投入实战的第一款标准MS,从此开启了全新的作战模式。U.C.0079年1月31日,吉恩与联邦签订了南极条约。条约明文禁止了核生化兵器的使用,因此去除了核装备、由C型改良而来的MS-06F 扎古Ⅱ就成为吉恩军的主力MS。狭义上所称的“扎古”,就是指MS-06F型。在一年战争初期的一周战争、鲁姆会战中大出风头,取得了压倒性的战果,是一年战争开战时吉恩军的主力机体。本型在一年战争时期总计生产了3000架以上,是吉恩军各型MS里量产数目最多的,对以后的MS开发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夏亚、莱登等王牌均是驾驶本型机而成名的。
两者都以皮实耐用出名,小毛病多也是一模一样。
(二) 大魔 VS 帕萨特帕萨特B5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帕萨特品牌轿车的第五代车型。2000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帕萨特B5正式投放中国市场,在中国上市的帕萨特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帕萨特轿车为原型,根据中国的法规规定、道路条件和中国用户的审美倾向、使用要求而全新开发的,将原型的B5加长100mm,宽大的体形让帕萨特更适合于国内的商务车市场。成为中型轿车中的高端产品。
曾经在宇宙空间几乎无敌的MS,在降落地球之后难以适应复杂的自然环境,威力被大大削弱。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当属机体的移动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吉翁军为大魔装上了热核喷射引擎,使大魔的气垫移动系统拥有悬浮的移动能力,这样便能够在沙漠、冰面等表面无障碍地通过,适应复杂的作战环境。作为吉翁军作战部队的高端产品,大魔在战争中期投入战场,给联邦军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两者都是原来机(车)型的高端版,适合市场的需求。
(三) 老虎 VS 桑塔纳国产大众桑塔纳可以说是一代经典车型,最早的桑塔纳是进口零部件,由上汽大众组装,后来市场表现不错,转为纯国产化,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1983年中国第一辆桑塔纳在上海手工组装完成,1985年上海大众正式投产。那时候桑塔纳高达20万元的售价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当时可选的车型很少,加上桑塔纳德国车的身份,因此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很多人的梦想之车,中国人偏爱德国车也正是从认识桑塔纳开始的。
这款车相信不少老司机都开过,结实耐磨也是最大的优点之一,早年穿梭在大街小巷里的的士车,许多就是该品牌的2000以及3000系列。相对于紧凑的捷达,坐过2000的小编还感觉后排的座位十分的宽敞。虽然在国外,桑塔纳跟帕萨特属于同个车型不同版本的名称,但是不说还真看不出这两者的相同之处。所以我们暂且不理会这两者的关系,只把他们当成不同的车型,起码在国内是这样的吧。
在一年战争时期,对于MS所取得的战果甚表满意的公国军,非常积极地研发各种局地战用特化式样机。吉翁军为了取代MS-06J扎古IIJ型而开发的陆战专用MS。MS-07B老虎由于采用了多种内藏式武器,设计优异,因此获得极高的格斗战性能。可是,却也同时导致机体欠缺泛用性。这些缺陷,都在随后开发的改良型MS-07B-3老虎特装型获得了解决。老虎特装型就是一架为了在泛用和特化之间取得平衡点所开发出来的机体。而本机的实战结果也证明了泛用性对MS来说还是不可或缺的的重要元素。
这两者最大的相同点就是情怀,也许不是最好的一款,但都是大家念念不忘的一代神机(车)。
(四)勇士 VS 奥迪A6奥迪A6的前身是奥迪100,1995年,奥迪100推出改款车型,同时奥迪为100/200车型正式更名为奥迪A6,从此A6便开始了在中国的发展路程。1999年秋天,中国第一款全球同步国产的高档轿车奥迪A6在长春下线。当时的奥迪A6就是豪车的典范,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能够坐在奥迪A6的驾驶座上,要么是司机,要么是真的有钱。另外,在那时便配备了1.8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可以说是比较罕见的,由此可见其动力的优势。
勇士是一年战争时期吉恩军最后的量产型MS。在战争的初期,称雄战场的是MS-06F;但随着联邦也开始生产MS来对抗吉恩军,06型的优势便逐渐丧失了;而09型的性能也不能完全满足在宇宙中进行大规模MS战的需要,因此,吉恩尼克公司以对MS战为前提开发了本机。战后,有战略家评论说:“如果勇士再提前数月配备到实战部队中去,战争的结局就不是现在这个样了”,由此可见本机的性能确实非同一般。MS-14A的腰部和脚部的裙甲内装有助推器,机动性和推力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机种。作为吉恩军的量产MS,标准装备中第一次装备了光束步枪。本机的性能较联邦军的量产MS“RGM-79 吉姆”高出许多。吉恩尼克公司作为开发MS的老厂家,充分显示了其雄厚的实力。但是,光束步枪的实用化过于迟缓,大战末期才刚投入量产。结果可想而知,本机还没来得及大展身手,大战就宣告结束了。
同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实属那个年代的高级货。
(五) 吉姆 VS 丰田卡罗拉第一代卡罗拉在1966年推出,这可是实打实的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车型,不过直到2000年第九代卡罗拉才被引入中国,面对当时的德系对手,卡罗拉价格更低廉,性价比高。卡罗拉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明显的缺点,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中庸的定位让它成为了买菜接孩子代步的好选择,它的销量在全世界超过4000万 台,是名副其实的销量冠军,在中国的销量也一直是名列前茅。在广东等南方地区,卡罗拉广受群众的喜爱,其普及程度丝毫不比捷达等车型差。
吉姆是利用RX计划所得到的技术而开发的联邦军最初的MS, RX-78 GUNDAM的简易生产机。一年战争后期开始大量生产本机,而为了能节省成本,删除了复杂的核心战斗机机制,装甲廉宜化(材料劣质化)。由于要赶及战事,粗劣的简化使性能和RX-78相差甚远。由于继承了RX-78的实战数据,就算是没经验的驾驶员也能有效地操控。配备低出力的光束手枪,光束剑等。
由于性能的相对低下,吉姆的真正价值往往要在以小队为单位以上的集团战斗中才能发挥出来。交战时,多以一中队与10至20小队的铁球混合编队协同作战,接近战由GM应付,而铁球则以中、长距离作炮击支援。虽然这两种兵器都不及敌方,但都以数量补足。
大战后期,由本机型所衍生的更强化的改良型相继开发成功,成为联邦军的绝对主力。吉姆系列所发挥的“人”海战术屡屡成为联邦军胜利的保证。一年战争结束后,联邦军对本机进行了进一步的检讨,修正了大量设计上的毛病,作为次世代MS主力新型的衍生机体也持续开发着,使本机终于成为对后世量产MS影响深远的重要机种。
产量巨大,性价比高,易上手,都是这两者的标签。相对应的,元祖高达也可以比做是卡罗拉的前身AE86。
丰田凯美瑞,前身为丰田佳美, 1983年发布第一款车型,是丰田为了和本田雅阁争夺B级市场推出的。2006年,广汽丰田引进第六代佳美,合资国产后更名为广汽丰田凯美瑞。尊贵的外形、舒适的内部空间、完美的驾乘体验,同级别车中最高的安全和环保标准,以及无所不在的高科技配置,凯美瑞从这些方面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与以资料收集为目的而开发的、拥有浓重试作机色彩的RX-78-2高达相比,RX-79G陆战型高达在计划阶段就是以投入实战为前提而制造的。为了精简部件,省略了拥有大气圈突入能力的特殊机构——核心战机系统,加装了非常实用的大型货柜搬运机构,盾的小型化降低了机体重量,装备有同RX-78-2相同出力的光束步枪,装甲材料采用了高价的月神钛合金,是一台性能、完成度非常高的机体。
由于一年战争中联邦方面的MS大多是在吉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所以很不好找到相应的车型与其对应,这伤透了小编的脑袋。所以找到比较高端的陆高来对应中端车,实在是无奈之举。
番外篇
(七)铁球VS铃木奥拓曾经中国的普通家庭想要购买汽车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由于95国产奥拓的落地,让这个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款奥拓是由日本本土生产的第二代奥拓改款而来,由于其价格的亲民,使其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以至于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再后来,更是让许多国内车商争相效仿,造出了许多具有很高性价比的车型,例如QQ,F0,熊猫等等。
就如奥拓不在丰田门下,铁球也同样不在MS行列之中,但是其高性价比、入门级的定位,像极了微型车奥拓的特点。一年战争中,联邦在宇宙战中运用铁球海的战术,依旧可以对吉翁的MS造成极大的威胁,可见其在战术中的重要性。其造价便宜,维修保养成本低,更让人力物力丰富的联邦有着巨大的数量优势,以弥补一些技术上的不足。许多驾驶员有了驾驶铁球的经验,从而晋升到驾驶正规MS,这又赋予了铁球教练机一样的属性。
结语:其实写这篇文章倒不是为了彰显MS与汽车有多大的产品相同性,主要还是为了纪念一下那些即将或者已经淡出我们视野的经典老车。如果文中有什么不合理(胡扯)的地方,希望各位无视之,多加理解。
(文中许多材料取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