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看《釜山行2》应该是我今年最受折磨的一次观影体验了。
故事无聊得让人昏昏欲睡,但是一刻不停的枪声,又突突突地让你一次次惊醒。
强撑着想要从类型元素里寻找一些奇观,却发现这些动作戏也都毫无新意,全片只有吵闹,闹得你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釜山行2》
《釜山行2》和第一部除了名字也叫釜山行以外,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甚至就连「釜山」这个地名意象,也和釜山没什么关系了。
第一部大家去釜山是因为,釜山是列车的终点,更是唯一一个军队防御成功的“安全城市”,是希望。
而第二部把故事改成了在韩国被彻底摧毁之后,几个从韩国逃到香港的幸存者,接受了一个回到韩国把上千万美元取回来的地下任务。
那个钱的所在地,就是釜山。
然后,就完了,釜山就再也没有在电影里出现过。
所以其实你把釜山换成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城市,这个电影都是可以继续拍的,什么都不用改,反正通用的。
故事上,和第一部最大的区别就是第一部目的很简单——努力活下去,这是丧尸电影最基本的逻辑。
但第二部编剧非常自作聪明地设置了一个麦高芬(电影里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两千万现金。
我不知道编剧自己写的时候会不会笑出来,请问对于丧尸围国的末日背景来说,钱到底有什么用?
更何况对于那几个刚刚逃出来的人来说,让他们为了钱回到那个地狱,这个说服力又有多大?
这产生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就是电影的悬念不再是谁活下去,而是谁最后得到这一箱钱。
然后就是全片被这个问题带垮。
一
坏的保留,好的都不要
导演当年自己采访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他根本没想到《釜山行》为什么会大爆。
以前我觉得是导演谦虚的客套话,现在我他妈是真的信了。
因为他好像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拍的《釜山行》好在哪。
以至于在第二部真的是一股脑儿,把第一部的优点,全部给剔除了,啥也没剩下,还转脸把观众看得最腻的类型元素全部填充进去了。
本来《釜山行》第一部的好,就在于它的颠覆性。
如果把韩国的丧尸电影与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丧尸片设置一个对立面。
那《釜山行》是一种毫无疑问的开宗立派,它全然不同于西方传统丧尸电影的那种宏观格局,没有是什么拯救世界的使命,天赋异禀的机能,角色从头到尾也不是一个个阴谋阳谋里打打**。
它格局更小,更东方,也更细腻。
主角是一群普通人,没什么特殊能力,也不会去担心世界安全,只是想着自己和家人如何活命。
立足的也是灾难下人性的闪光和阴暗,动作戏的弱化给刻画人物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所以《釜山行》里的每个角色的人物弧光都很漂亮,最后也足够打动观众。
但第二部就厉害了,第一部如果是开宗立派,那它就是直接背叛师门,不对,是直接把门派原地解散。
上面这些第一部里的差异化亮点,它全部放弃,硬是又将好莱坞那一套快被拍烂了的丧尸片模式从垃圾桶里拿了回来,还是滴着水发臭的那种。
不是打枪,就是赛车,末日下最应该被表现的人,成了工具人。
更可怕的是,导演毫无本土化意识,直接把这些生搬硬套,整部电影呈现出来的,就是各种类型元素的杂糅——
一会是《生化危机》,这部片有一半的时间都是重复的枪战戏,但却没有《生化危机》的那种奇观感,只有怎么都打不死的男主角和怎么都打不完的子弹。
一会是《速度与激情》,这部分尤其可笑,学《生化危机》好歹还是丧尸片搭边,但各种加入和剧情毫无关系的赛车戏是什么玩法?
而且拍法还特别陈旧,都是手刹特写,紧跟汽车漂移的高速运镜,同一个机位的镜头至少用了五六遍,这么拍激烈程度绝不亚于养老院老大爷们的轮椅竞速。
布景还特别偷懒,开的路都还长的一模一样,这种没有空间感的赛车戏,和你去拍超市门口的投币儿童摇摇车是没有区别的。
这些戏的布景打光,也都不像是一个现实世界,道具都充满着奥特曼特摄片的那种塑料感,乍一看还以为是导演要为我们的《上海堡垒》平反。
同时被平反的还有郭老师的《爵迹》,因为《釜山行2》里只要有丧尸叠叠乐或者车辆撞击丧尸的时候,画面一定会失真,出现丧尸质感平滑的模型感,像是那种网游角色,你暂停看很多丧尸也都是看不清脸的,这就是低劣的CG后期制作。
最后还有更离谱的是,还学《疯狂的麦克斯4》,我也是想不通导演为什么要让所有的反派角色,都陷入一种疯癫状态去模仿《疯麦4》里的那种人物状态。
这种状态和电影里的氛围是完全格格不入的,电影既没有像《疯麦4》里那样交代末日内的什么建立新秩序的政治组织对人的奴役,也没有表现末日环境对人性的异化。
反正就是疯了,毫无理由的疯了。
于是你就能在电影里看到大段大段的罗马斗兽场,反派把幸存的同胞当狗一样圈养起来,一次性放下去下去喂丧尸(这也看不出有什么乐趣啊?
反正这片看到最后我已经不知道导演想干嘛了。
导演对反派的过分着墨,一下子把片子的主要矛盾都给弄乱了,丧尸的威胁被弱化了。
电影最后的高潮戏,甚至都已经没有丧尸什么事情了,就是那个组织对男女主角的驱车追*,沦为了一场彻底的枪战追车电影。
那么丧尸还要来干嘛?
导演也给出了答案——负责被撞。
丧尸:?我谢谢你
二
不把人当人拍
最后再聊聊《釜山行》里最核心的“人”,篇幅关系,我们就以男主为例来对比分析一下。
《釜山行》里孔刘的那个角色,其实本身是一个没那么好的人,面对工作,他可以为了避险,牺牲散户的利益,面对危险,选择找关系,面对家庭,缺少给家人的陪伴。
但是为什么我们最后不讨厌孔刘这个角色,反而喜欢上了这个角色,会为他的牺牲落泪呢?
一个是因为他的这些错误并不是大错,小错反而让他最接近普通人,它在价值观上的缺陷会让观众偷偷感到亲切。
另一个是他在电影里是有一个明显的转变的,从一开始选择关上门到打开门救人,他在成为正派和反派之间,也曾经纠结过一念。
有一段是她孩子给老人让座,孔刘对她说,这个时候,可以不用让的。但是女儿回答她,但是我记得我奶奶也会膝盖疼。
他孩子其实对他起到了一种正向引导,最终形成了人物弧光。所以最后他牺牲自己的场面,才能够打动观众。
但是《釜山行2》里的男主,塑造的就非常失败。
我看得出导演也想继续用第一部里这种救人还是不救人的道德悖论去立人物,但是很可惜并没有用好。
首先他回釜山的动机就没有明确。
编剧没有给观众“男主明明已经逃出韩国,为什么要再返回去送命?”的答案。
表面上答案是男主是拿钱办事,以及“不想在香港无所事事”。
但这不是有病吗?
等于你好不容易逃出来,现在你说因为这里没事干,想回去玩玩。
再加上明明就是收钱去的釜山,但是不知道是编剧还是姜东元的表演问题,这个角色同时又表现的非常清高,视金钱如粪土,人物表现特别矛盾。
而这种又当又立的角色,是非常让观众讨厌的。
我估计编剧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又硬塞了一段对话,暗示男主是回去为当年自己没救的人赎罪。
但注意,丧尸它不是一个平日里的车祸,而是全人类的灾难,全韩国的人都死完了,男主仅仅因为当时没救下几个陌生人,所以愧疚到要现在回韩国赎罪,这种极端的道德感,在那种环境里根本就是没有说服力的。
反正弄到最后,就是不知道男主到底去干嘛的,他在整部电影的行为逻辑都像个谜一样。
其次的问题,是男主的万能,这个角色从头到尾,是无所不能的,主角光环全开,子弹打不着,丧尸追不上,出车祸没系安全带从挡风玻璃飞出去几十米,头着地,可以毫发无伤站起来继续跑。
一个人能端掉整个恐怖组织,顺便单挑丧尸大军。
也不止男主,每个角色基本都是这样,酱油角色都能随便发动路边的汽车,6岁的小女孩可以用玩具车把丧尸当狗遛,十几岁的孩子能开车漂移,在丧尸潮里碾来碾去,女主被丧尸围住还能毫发无伤,如入无人之境。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釜山行》里的所有人至少都像个人,是在这样的大灾难前非常无能的。他们没有任何武器,最多是拿胶带把手臂绑起来,也会非常轻易地死掉。
也正是因为他们一个接一个的牺牲,才凸显出了《釜山行》的主线——活下去,保卫希望。
希望是谁?
*的女人和孩子。
编剧把她们符号化了,从一开始,*的女主,最后在歌声里逃生,她和孔刘的女儿一样,象征的都是希望。
而这些你在《釜山行2》里都是看不到的,它只有男主和女主一起没完没了的“突突突突突突突突”。
最扯蛋的是,电影结局所有角色终于走投无路,观众大呼“终于要死人了”的时候,一台不知道哪来的直升机从天而降,就好像戏正好演完了一样,接走了所有人。
全片最后定在了一个男主在直升机上的微笑。
就好像在对观众说:我就是死不了,气死你们。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