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河畔的铁血要塞(7)临阵换将

奥德河畔的铁血要塞(7)临阵换将

首页战争策略铁血装甲更新时间:2024-08-02

1月31日,由于克劳泽将军患上了肺炎,布雷斯劳要塞司令不得不换人,新任司令是汉斯·冯·阿尔芬上校(Hans von Ahlfen,后于2月8日晋升陆军少将),他于1897年生于柏林,1914年就加入德皇陆军服役,参加过一战,是一位资深的工兵军官,在二战中曾任第70工兵旅旅长,这可能也是他获得这一职务的原因之一。

冯·阿尔芬在写给新下属的信中说:“1945年2月3日上午10时20分,我接任布雷斯劳要塞司令的职务。”在上任之后,冯·阿尔芬要求上级为他配备一个军级参谋部以统帅麾下编制复杂、数量众多的官兵。他一到达布雷斯劳就立即投入工作,首先命令加强、*城内的部队,并组建专门适于在密集建筑群作战的部队。经过细密的检查监督,各作战单位的伪装方法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大厦周围都构筑了环形防御工事,所有主要大街的路面也全都被路障封死。在布雷斯劳西部,德军还构筑了坚固的防御支撑点。有些资料提及德军在布雷斯劳曾修建了八座用豹式坦克炮塔改建的碉堡,但目前已经无法确切知道它们的位置,据推测这种碉堡可能是铁路路堤防御工事的一部分。

■柏林街头利用黑豹坦克炮塔改装的碉堡,布雷斯劳也有同样的防御设施。

防御阵地的建造工程对城市的局部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为了封闭街道,制造障碍,工兵们爆破摧毁了大批建筑物。城内的66座桥梁中有40座被埋设了地雷,原来负责守卫桥梁的正规军现在都被人民冲锋队员替换了。

在奥得河东岸的居民都被强制迁往城市中心区、南区和西区,这一行动使得数万名居民踏上了艰苦的跋涉之路。

2月15日,冯·阿尔芬将指挥部从位于盖比提兹大街(Gabitz)的第八军区司令部迁往位于利比希山的地下隐蔽所,并向布雷斯劳市民发出另一项命令,要求所有市民不分年龄和性别都要做好战斗准备,他还命令集中管理市内的油料储备,将汽车运输量缩减到维持正常需要的最小限度,只有用于运输弹药、伤员的车辆和作战车辆才能得到燃料。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油料,德军开始用马车和牛车运输补给品。

■1945年2月在布雷斯劳城内张贴的号召市民参战的标语。

此时,位于布雷斯劳东面的“胡子门”桥头堡阵地是德军在奥得河东岸唯一的立足点了,苏军第52集团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它。

冒着猛烈的空袭和炮击,守卫桥头堡的德军一次次地击退了苏军的进攻,然而战斗的最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用不了多久这处阵地就会失守,因为苏军在兵器和人数方面都占有压倒性优势。苏军第6集团军的到达让桥头堡阵地的德军开始计划撤退事宜。

2月2日,形势已经不可逆转,德军被迫放弃了大部分桥头堡阵地,后撤到更靠近布雷斯劳的防线中去。撤退的德军此时突然发现要塞司令已经换人了。在对当前作战态势做大致了解后,冯·阿尔芬发现克劳泽将军下令建造的*防御工事直到此时仍然没有完工,而敌人距离布雷斯劳只有几千米远!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布雷斯劳要塞的炮兵实力还算充足,大约拥有100多门轻型*炮,这些火炮都是从位于马克镇(Markstadt)的一所军工厂中搜罗来的,而且各支部队的指挥官都是有实战经验的老兵。

不过,冯·阿尔芬并未因此而盲目乐观。在苏军不断逼近的这段时间里,要塞的守卫者们一直都在为最后的抵抗而不断努力地构筑着工事。冯·阿尔芬将军在部署兵力时力求在要塞最终沦陷前让敌人付出尽可能高昂的代价。

■1945年初向布雷斯劳集结的德军防御部队。

冯·阿尔芬将军接管的部队大约有35000人,此外还有约15000名人民冲锋队员。这些部队的来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大多数都是用四处搜刮的兵员匆忙组建的,大致有一个军的规模(在苏军资料中称布雷斯劳要塞守军为布雷斯劳军级集群——编者注)。

在1945年2月初,布雷斯劳守军包括第269步兵师残部、第609特别任务师、5个独立要塞步兵团、“布雷斯劳”要塞炮兵团以及其他支援部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