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西北第一站:276年前初冬的“引觞自酌”
●离开淇县西北,沿着大海线向北行进。大路西面不远处的范家寨村附近有一处公共建筑。这处建筑在范家寨村西南的大山里面。有明清古碑五六块:明崇祯,清乾隆、道光、宣统。◉综合碑文,说的是淇县西北方向,离县城五十里地左右,有一座山叫白虎岩。这山高出地面数百米,在山巅之上有一座圣井庵。庵旁边有天然形成的三口石井。这也是圣井庵得名的由来。易经中说的:山上有泽,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这里的风景也幽美:树林荫翳,鸟声上下,往来*人逸士,每于游览之余,低徊留之而不忍去。◉在276年前初冬的某一天午后,北风骤起,落叶萧萧。有一个叫孙怀璧的人端着酒杯在书斋内自斟自饮,感叹节序变化。突然有一个朋友前来造访,委托他给新落成的伽蓝殿写一篇文章。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乾隆十一年的碑文。作者在碑文中一通兮,夸赞关羽说:生于汉季兮,家于蒲解兮,秉烛待旦兮,华容释曹兮,威镇荆湘兮……这是伽蓝殿,怎么说关羽呢,是不是作者“引觞自酌”晕了呢。原来,关羽被吸收,进入系统成为护法了,这也是中轨化的重要一节。落款是:淇园处士孙怀璧沐手书撰。
●离开范家寨,回到大海线,向北不远,拐进东面的小路,到了南山村。在村西有一处公共建筑。这座建筑座落在一座小山包上。有明万历和清乾隆、道光三块碑。万历石碑碑额是精美的龙雕。碑文中说,在古荡(汤阴)县治以西五十里地左右,也是太行山的东麓,这里峦峰巍险,群峰之中树木森然。常年都是:冉冉云生,叠叠雾起。群山之中有一座南山,比较矮,但是却:孤于别峰,异于常林。时间是:万历十一年孟秋上旬。作者是:诰封户部郎中蔡绍先。
●离开南山村,向东,到了淇河河湾,风景佳美。附近路边河岸旁一一块平地,旁边是废弃的淇河人家。天色也黯淡了,晚上就在这里了,除了偶尔驶过的车辆,就是静静流淌的淇河水了。
…… ▼鹤壁西北第二站:淇河岸边幽深的龙潭。县官越境求雨,龙王发货了吗?
●白龙庙村在淇河河湾,山水佳美。村西有水库,水库大坝下就是白龙庙古碑所记载的龙潭。龙潭之中有圆形的大石块,石块上面有坑,这些坑在地质学上称为“冰臼”,是二三百万年前冰川作用形成的遗迹。这种地质现象在中部地区还是很罕见的。
●从这里向东不远,也是淇河沿岸,有许家沟村,据说是罗贯中曾经隐居的地方。有说法是罗贯中也参与了水浒传的部分编写,那么根据风影沾边定理,这一带就是他经常活动,游览山水的地方,这里的白龙庙就是水浒传第三十九回里面白龙庙的原型了。
●村内残存的几处古民居已经改造成了民宿。在村后有一座古戏台,戏台石柱上有对联:世务总空,何必以虚为实;人情无定,不妨借假作真。
●戏台对面,北面更高的山岗上,就是松柏掩映下的白龙庙了。庙所在的山岗被淇河环绕包围,庙后就是龙潭以及冰臼群。◉山岗半腰还有栈道,可以很好俯瞰观览幽深的龙潭。◉庙原来在西面的淇河北岸柏尖山,后来搬迁到这里。庙搬来以后,这里也由山咀村改称白龙庙村。
●庙里面现存有明成化、弘治、万历以及清康熙、雍正、光绪的石碑。
●明成化、万历的石碑说,从汤阴向西南六十里,有一座山叫柏尖山,巍然而高大。在柏尖山周围,峰峦耸出,众星拱月一般环绕柏尖山。◉柏尖山山下有龙潭,水色莹然如波涛。龙潭之中,水冲刷石头,成为各种形状,有的像渠,有的像门,有的像器。水流石激,轰鸣像大钟的声音一样。◉总之,这里山水名秀,苍峭深窈,真是汤阴县风景佳盛的地方。
●清朝的碑有两次求雨。
●一次是雍正。当时是雍正十三年夏天,汤阴连续两个月都是大太阳,禾苗枯槁,人心惶惶。知县到处求雨,但是下雨很少。听说这里的威惠龙王很灵,就先斋戒沐浴,第二天率领同僚以及朋友,前来求雨。◉当时对龙王说:“如果下雨,就重修庙貌,再塑金身”。到了第二天上午,仍然是:天气晴朗,上无片云。可能当时龙王还没有想好要不要下雨️。但是,突然之间,电发雷震,随后就是大雨倾盆如注。◉人们不禁感叹,威惠龙王真是太灵应了。普降甘霖以后,知县倡效捐款,带头拿出自己的俸禄,其他人也不敢怠慢,踊跃响应,共得款项400多串大钱。碑文署名是:粤东杨世达。看来是广东东部的人了。
●另一次是光绪。这次作者是浚县的知县。他在浚县作知县第二年春天,就遇到了干旱(旱魃为虐,恒赐不阴)。百姓食物匮乏,快要逃荒了。知县就把县境内的山川庙宇都去祈祷,也没有下雨。◉浚县有大伾山,《尚书.禹贡》里面记载说大禹治水就到过这里: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大伾山就在浚县县城东面不远,知县应该已经去过。◉无奈之下,听说汤阴县柏尖山的龙王很灵,就选择一个黄道吉日,派遣一位叫“焕”的典吏前来求雨。“焕”求过雨返回浚县,走到外城城墙附近,就雷电交作,大雨随之而来。可能是龙王跟着来了。但是就下了一阵,干旱很久了,这些雨远远不够用。到了第二天,又开始下雨️。这次一连三天,雨水下的像诗经里面的一样又多又好: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这样凶年转丰年。百姓心里得到安慰,就在城中演戏答谢龙王,演完戏还到城外去送龙王。到了城外,又有电闪雷鸣,算是龙王施完云雨,起驾回柏尖山了。之后,就是太阳公公出来了。◉最后,浚县知县还感叹道,这次求雨,属于“越境”了,因为柏尖山属于汤阴。对于龙王来说,这相当于串货了。但是龙王没有因为不是自己的管区就不下雨️。冒着窜货被玉皇大帝处罚的风险,眷顾了浚县的黎民百姓。碑文落款是: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五月,知浚县事韩国钧敬撰。
●光绪二十七年,感觉很遥远,实际上就是公元1901年,人类的科技已经大大发展,第一届诺贝尔奖就是这年颁发的,共5个奖项,发明X射线的伦琴获得了这一年的物理学奖。◉这碑文一开头就秉承两千年来资治官僚、威福爪牙的傲慢优越口吻说:“国钧治浚明年春”。高高在上施恩模样,对草民百姓来说真是天上人间、遥不可及,但是当时他脑子里充斥的见识和世界主流相比,不过如同井底之蛙。
…… 鹤壁西北第三站:桑园,老望岩,柏尖山。
●沿着淇河,过了白龙庙村向西不远就是桑园村。村子整体已经变成一个休闲康养项目的一部分,地图上显示是桑园小镇。村西南岸峭壁上是悬空景观栈道。
●过了桑园村,向西南,是一条山谷。沿着山谷底部的公路,蜿蜒盘旋十分钟左右可以老望岩村,房子也都是石头的。
●离开老望岩,折返到桑园村,向北过了淇河河滩,不一会就到了柏尖山村。民居建筑平淡无奇,其余就是一座公共建筑了,现存有清代石碑。
●嘉庆碑文改用了韩愈的《龙说》,说龙这种动物: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神变化,风雷迅疾。
●光绪碑文介绍了柏尖山的来龙去脉,说柏尖山是太行山的余脉。太行山从西面蜿蜒而来,秀峰叠起,异于群山,到了北面的牛家山,就摊开成一大堆。然后向南,形成了柏尖山。◉柏尖山很像一条龙在服务。这龙的尾巴就是牛家山北面的横岭,脑袋则是伸向淇河。附近是:众多的的山峰高插云天,像无数的笏板一样,前来朝拜拱卫;又有淇河像翠带环绕。真是山川清淑之气所钟爱的地方。◉很明显,这样的地方应当出一个龙神了。◉碑文继续说,这龙神曾经在当时的京师北京“显圣”。具体如何显圣的,碑文没有说。显圣以后,被万历皇帝注意,用檀木刻了像,敕封称号叫“威惠”,又下旨在龙神的老家柏尖山建庙,让相关部门记入典籍档案,并且每年四月初一对龙王喂食祭祀一次。◉这也是极度世俗化世界下的各种产物,除了高高在上的权力,其他全是虚的、附庸依著品。◉碑文还记载说,到了清代光绪初年,光绪皇帝又给这里的庙,御书了“年岁有得”的匾额。◉作者是“郡庠增广生员”郭树勋。增广生员就是扩招以后的秀才。郡庠就是郡一级的学校。书法是国子监刘澳培。◉石碑背面还有刘澳培的一首诗:建庙何来柏尖山,山朝星拱势巍然。秀灵淑气朝朝毓,故显神功不计年。
●另外,石柱上还有对联,已经被破坏,看不出字样。
●村南缓坡下就是淇河,可以眺望淇河以及远处的白龙庙村、桑园村。上个视频中白龙庙村的白龙庙就是这里龙庙的分部。最初在这里,后来地方狭窄,又分出来到白龙庙村村北的山岗上。
…… 鹤壁西北第四站:寺湾,大胡村(尚书府),中石林村。 离开柏尖山,大体向东北方向,二十分钟左右到了寺湾村。
●这里是在山城区的市区西部边缘了。泗河从西北方向过来,环绕村南。村子就座落在河湾上,是农耕时代理想的村居环境。现在类似待拆迁的城乡结合部,到处乱糟糟的。村东就是繁忙的山城路,绿化很好,干净整洁。 完好的大院还有四五座。靠近河湾的位置,一所大院有门楣石:山清水秀。这个院落位置好,出了门就是一湾流水。现在坍破残败,变成了牛圈。
●离开寺湾村向东北方向,穿过山城区城区,不一会到了大胡村。同寺湾村差不多,大胡村也位于城区边缘位置。◉这里有尚书府一座,曾经的主人之一李燧,担任过工部尚书,难免各种知音故事会:风影醋添酱气满,顶礼膜拜金银山。◉这里解放战争时期还作为过指挥部,现在也是红色景点。◉门前就是自西北而来的汤河,再往东南一点,是另外一条小河交汇。两水交汇,在人类逐水而居的时代,是非常优越的环境了。◉顺着汤河再向下就是岳飞的老家汤阴了。根据山南水北为阴,过去的汤阴是在汤河南岸了,现在是跨汤河两岸。◉鹤壁西北这一片,在明清两代,大部分时期属于汤阴县。所以这一带的古碑,在进行地理位置描述的时候,会说:荡邑西南多少多少里。这里荡和汤是通假,荡邑就是汤邑,指的就是汤阴。
●离开大胡村,向东北方向不远,路南有一处停车场,南北狭长,东南是一大片茂密的竹林,西面 不远处就是晚霞笼罩下山城城区。晚上非常安静,偶尔有风吹动竹林刷刷作响。
●第二天上午离开继续向东,不一会就到到了石林。◉以前这里庙宇林立,所以称为“释林”,后来逐渐演化成石林。这些庙宇大部分都没有了,只有一座法隆寺的残址,里面有石柱以及残碑。◉残存的一些古民居,部分改造成民宿,部分是红色遗址展览馆。◉村子东部有一颗大柏树,号称华北第一柏。◉往北就是石林镇驻地,一条东西主街,两侧商铺全是仿古建筑。◉这里也是“石林会议”召开的地方,所以现在也是红色景点,盖了很多用以参观瞻仰的楼堂馆所,非常现代化高端气派。
…… 鹤壁西北第五站:肥泉村(张家大院)。 离开石林镇向西,十分钟左右到了肥泉村。
●村名来自于诗经中的《泉水》:“泉流于淇,有怀于卫。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大体说的是一位远嫁他乡的女子,思念卫国故土。 ●村内现存有张家大院。这片院落群在明朝末年开始建造,现存院落主要是清道光和民国年间的。◉南侧不远就是一条河沟,也是曾经泉水的位置。在河沟边北望大院,整体的风貌是民国建筑风格,自东向西依次有三个大门。◉现在是联通的,从任何一个大门进入,都可游览整个院落。◉有的门楣刻石上还有主人姓名以及纪年,比如民国某年、同治某年,柳月、杏月、桐月等。◉大院护院楼、炮楼上设有垛口以及射击孔,下面是逃生地道。以前还有依托山体建立的寨墙和东、西寨门,如今已经被拆除。
●大院主人还有赈灾施粥的传说。
●离开肥泉村,大体向西,经过山城区的环城北路,十分钟左右到了西杨邑。
●西杨邑也是在城区的边缘了,风格像寺湾村那样乱糟糟的。有一个秦家大院,现在改造成了鹤壁窑的传承基地。其他的就是这个村子还有东杨邑、南杨邑、北杨邑、中杨邑。
●离开西杨邑向西北,不一会就到沙锅窑。◉村子座落在一条东西向的河沟两侧的山坡。古民居主要在北面。紧临高高的河岸北面,是一条东西街道,接连三个大院都有门楣刻石。◉西部靠近河湾的台地上有一所大院,出门就是小河。门楣刻石:景星庆云,宣统三年。
●离开沙锅窑先向东再向西北,不一会就到姬家山。残留有几座大院,其他的没什么。 ●离开姬家山村,向北到姬家山乡。这里除了一个银行、一个邮政、一座“小白楼饭店”外,就是门口停满车辆的乡正府了。◉西北不远有一处公共建筑,院内的残碑上依稀有:“龙潭……清流环绕山门……”的字样,令人遐想无限。
●过了姬家山乡向东,挨着就是鹤壁集镇,各种商铺都有,于是补充了一些物资。◉再向南不远南山森林公园所在,周围有一个很宽敞的停车场,附近不远就是鹤山区政府。这里干净整洁,有现代衙门附近的气味,和这几天经过的城区周围乱糟糟截然两个世界。◉晚上周围路灯霓虹一大片,除了偶尔匆匆驶过的车辆,几乎没有什么行人。
…… 鹤壁西北第六站:石门村,高洞沟,蒋家顶,苇泉寺。
●一早起来,收拾一下,去了南山森林公园,山顶北部有一所年代悠久的南山寺。现在是复原建筑,金碧辉煌,一块古碑也没有残留。◉再往北有一座现代碑亭,介绍鹤壁的来源。说两周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卫国。卫国的第18代国君卫懿公喜欢养鹤,在都城朝歌西北(现鹤壁集镇)养了许多鹤,鹤壁因“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碑亭再往北就是山的边缘了,这里有残留的古塔遗迹。西北方向,鹤壁集镇的屋舍楼宇,历历在目。◉山脚下是羑河湿地公园,旁边有一通明弘治十一年的石碑,说南山很高:盘踞巍峨,凌磨宵汉。这里的环境也好:地不雨而石自润,天不云而水自阴。作者职衔之一是:奉训大夫。
●虽然是早晨,又是森林公园,但空气中总弥漫着煤炭燃烧后的味道,于是速度离开向西,开始进入莽莽群山之中。空气逐渐变得的好一些,没有了煤化工产业链的味道。
●七公里左右,到达石门村。有一座公共建筑,南门坡度陡峭,只能侧着身子沿着仅可以容下脚掌的石阶梯,上到南门。◉院内有几块碑,年代较早的隆庆和有风景描写的碑被破坏残断,其他平淡无奇的石碑完整。还有一块民国八年记载蝗灾的碑。
●离开石门村,向北两侧都是连绵群山,十分钟左右到蒋家顶,很普通。
●接着向东到高洞沟。村子坐落在河沟旁的山坡上,山坡比较陡峭,所以房屋看起来层层叠叠,比较壮观。
●离开高洞沟折返向西,过了蒋家顶,七拐八拐,地势下降很大,突然进入到洹河的河谷之中。之后一段路,沿着洹河河岸公路,大体向西南方向,有个几公里的样子,就到了河岸边山上的静居寺了。 这里有很多石碑,基本全是清朝的。◉乾隆五十九年的说了这里整体的地势:四壁环山,三向据河。◉雍正九年的说,在邺郡西南百十里地左右,有一座苇泉山,这山像教科书里面滁州的山一样:望之蔚然而深秀。山上峻峭的岩石下,有泉水潺湲流出。周围奇峰高耸,再前行不多远,林木参差掩映之下,庙貌巍然者,就是静居寺了。作者是当时林县府学的一位增广生员。◉顺治十二年的碑文,说而今人都在是非场里,被名主宰,为利驱使。生不知所从来,死不识所趋向,茫然一生,行尸走肉一般,和土块木头有什么区别。所以需要释教来“开明觉悟”。◉这些碑大部分对释教赞扬或者置之不论。只有乾隆四十年的碑文,作者明确说他是碍于情面写的碑文,至于说释教是否能利民济世,他是不信的。这碑文作者汤阴县的生员赵毓子。◉这些碑文的作者职衔有:钦差河南提学道,彰德府知府,吏部候选通判。◉还有一块乾隆年间的碑,是行书大字。
●看过了石碑,继续沿着洹河河谷公路。走了不远有一处漫水坝,也是桥梁,另一侧通向山顶,是路的尽头。天色有些黯淡了,于是停在漫水坝的西侧。晚上,偶尔有水鸟划过水面外,就只有水流动的声音以及高高悬挂的月亮。
鹤壁西北第七站:
●第二天早晨起来向河谷以西的黄庙沟村。没有什么特别的。◉过了黄庙沟,继续向西,挨着就是西顶,已经改造成了商业民宿。
●离开西顶向西北大山更深处行进,地势一路升高,途中还经过一处隧道,十分钟左右到了王家辿 (chān)。◉辿多用于描述山区中比较平缓的地带,也恰好体现了王家辿村的地理特点: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其他地方也有用“辿”命名,比如壶口瀑布旁边的龙王辿。◉村内保留了数百年前初建时候的风貌,青石砌筑的房屋、院落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谷之中,香椿的味道沁人肺腑,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让到访此地的人瞬间有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味道。◉但是一块石碑的出现,打破了游客们对这里的的幻想和错觉:说是在道光初年,大旱。村幸好有储水的水池可以用水。但是,东面的齐家岭村,常常过来偷偷粘贴复制。后来,告到彰德府,几经周折,才做了一个了结。
●离开王家辿,折返向洹河河谷方向。过了西顶、黄庙沟,又进入洹河河谷。向南不远就是漫水坝,已经四点多了,于是停下来,整理资料️。夜晚依旧像昨天一样阒寂。
●第二天,先沿着河谷向南,不一会遇到沿河岸峭壁修建的栈道,还有瀑布。◉过了栈道景观,继续沿着河谷,一路到了北坡,沿途的风景很好。这里其实属于林州了。没有什么特点,几处老房子前的标牌上,有传说故事会,比如造纸发家、打赌赢财宝等。◉村东一片裸露岩石层,标牌说是化石群。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后来遇到几位本地人,他们说这些是请写手写的,我直接石化了。
●离开北坡,折返回来过了景观栈道向东,就到了施家沟。鹤壁西北方向的古村落,这个村子的建筑规模几乎是最大的了,也最有特点。◉村子整体东西向分布,县道003穿村而过,把村居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面山坡房屋人家多,相对普通。有特点的大院集中在南半部。◉过了一座小桥向南,正对的就是一座大院,向西就是券门,过了券门路南又是一座大院,门前保留有旗杆石座,可以称为旗杆院。儒家等级森严下,主人至少具有贡生、监生身份无疑了。◉过了旗杆院再向南又是一座大院。这座院是两进院,主人是旗杆院的第三个儿子。站在门楼向西望,可以看到高高的看家楼。◉继续向西南,又是一座大院,在战争时期做过后方医院。又穿过几座院,就到了靠近山坡的养晦楼,有洞中天及养晦楼的门楣刻石。旁边有李耀南建的字样,也是当时的林县民团团长。◉养晦楼北面就是就是这处院落群中最高的大楼了,登上大楼,可以俯瞰整个村落。这处楼用于暸望安保,节日时候也可以赏景。
●附近向北,还有狐尾沟村,平淡无奇。在附近正在开发一个“伴山静居”的项目,看起来很不错。
●鹤壁西北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是邯郸西南。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