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无数诗人竞折腰丨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天台山不简单

引无数诗人竞折腰丨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天台山不简单

首页休闲益智唐诗修仙更新时间:2024-07-27

2018-11-27 14:19 | 神秀天台

汤立坚/摄

浙东唐诗之路是唐代诗人穿越浙东地区,以唐诗为标志,蕴含多种文化遗产的山水人文之路。就文化内涵来说,既是文学艺术创作之路,也是宗教、哲学、文化思想的交流融合之路。

文学艺术方面

文学艺术方面主要包括诗词、书画、戏曲、神话传说等。既然称为唐诗之路,诗歌肯定是主要的,唐代诗人从浙东运河直到天台山,一路上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从诗词题材看,主要有:旅游观光、为官赴任、题赠送别、寻师访友、参道礼佛、归隐修真等。他们除了游山玩水,一路观赏优美的山水风光,更多的是寻师访道、拜访朋友,在游历过程中也留下许多友情佳话、交往故事。曾任浙西观察史、唐武宗时期的宰相李德裕,在得到台州刺史颜从览赠予的天台宝华石时,就写了“闻君采奇石,剪断赤城霞”表示感谢(李德裕《临海太守惠予赤城石,报以是诗》)。李白与司马承祯之间也有非常多的交集与诗赋往来,并结下深厚的情缘。司马承祯曾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而李白作《大鹏遇稀有鸟赋》以回馈,并在序中写道:“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广。”因此留下一段忘年交的佳话。还有如孟浩然写给太乙子的“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寻天台山》)。杜甫写给郑虔的“天台隔三江,风浪无晨暮。”(《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等等,不胜枚举。

唐诗之路上的文化艺术,不仅仅是诗歌,还有书画、音乐等,比如天台比较著名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天台道情等皆得益于唐诗之路的文化交融。特别是隋唐之际题画之风开始盛行,唐代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都热心于绘画、咏画,促进诗歌与绘画的密切联系,开创了新的诗歌体裁——咏画诗。与天台山有关的题画诗,较为著名的如李白的《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杜甫的《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景云的《画松》等,分别写下“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等诗句,名诗与美图相互辉映,增添了天台山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在书法碑刻方面,天台山的名家摩崖石刻与石碑记载很多,但遗存的已经很少,如初唐时大书法家李邕曾撰书《国清寺碑并序》,现石碑已毁,仅存碑文。由唐代诗人崔尚撰文、翰林学士韩择木书写、唐玄宗亲书碑额的《新桐柏观碑颂》现存部分残碑、拓片。尚存国清讲寺后山上的柳公权“大中国清之寺”石刻大字,应是天台山摩崖石刻中的珍品;还有现存真觉寺的《修禅道场碑铭》,碑文前题字:“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并序。右补阙翰林学士梁肃撰,朝散大夫台州刺史上柱国高平徐放书。”这是唐代高僧行满为重建修禅寺而立的石碑。碑文是智者大师圆寂后190余年,湛然大师请求梁肃所撰,并由时任台州刺史的徐放所书,其撰者和书者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堪称佛儒文化交融的典型之作,在中国佛教史尤其是天台宗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有着极高的文史价值。

从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来

主要是中外文化的融合、南北文化的融合、三教文化的融合。因浙东地区濒临大海,海外入唐者多横渡东海至明州登陆,再上天台山礼佛求法。特别是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通过遣唐使从中国带去大量典籍,朝野上下竞相赞写唐诗汉文。其中,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大师就是第十七次遣唐使团成员,他经明州转临海最后到达天台山佛陇,跟随行满学法。归国时,毛涣、幻梦等都有《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赠别诗。行满赠诗云:“异域乡音别,观心法性同。来时求半偈,去罢悟真空。贝叶翻经疏,归程大海东。何当到本国,继踵大师风。”希望他返国后能不辱使命、发扬光大天台宗。此后,最澄的再传弟子智证大师圆珍入唐,在越州开元寺、天台山国清讲寺求法,并与大唐各界人士互相唱和,诗集多达十卷。遣唐使还大量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融合为日本民族文化,中国文化由此风靡日本上层社会,渗透到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从南北文化交流来看,浙东的越州、会稽在魏晋时期就是文化交流的中心,早在东晋永和九年,当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孙统等41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兰亭,曲水流觞、饮酒作诗,并将当时所作37首诗,汇编《兰亭集》,也因此有了冠绝千古的《兰亭序》流传至今。另据《新唐书·艺文志》集部总集类著录“《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二卷”,地点也是越州一带,时间大致是广德元年至大历五年鲍防任浙东从事期间,参与吟唱者有鲍防、严维、吴筠、徐嶷、朱放、陆羽、灵澈等57人,作诗38首、偈11首、序2首。中唐时期江南地区的诗酒文会频繁,文士之间、文士与僧道之间的酬唱追和之风盛行,如《吴越唱和集》《杭越寄和诗集》《僧灵澈酬唱集》《元白唱和集》等就是南北诗人文士之间的往来酬唱留下的典型例证。特别是元稹与白居易交往近30年,诗歌唱和近千首,因官场的升迁贬谪,白居易辗转于洛阳、江州、杭州等地,元稹辗转于江陵、通州、忠州、越州等地,他们通过书信往还以诗歌酬唱的方式互相交流思想与创作心得,留下《三州唱和》《通州唱和》《杭越唱和》等,不但成为他们友情交流、精神慰藉的见证,而且在当时朝野广为流传,并远播域外,促进了唐代诗歌观念与诗歌风格的发展,如推动了讽喻诗的创作、促进长篇排律叙事诗的成熟,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元和体”等,对文学创作的发展影响广泛而深远。

而浙东的天台山自晋唐以来,因孙绰的《游天台山赋》使天台山名扬宇内,成为当时及以后一个时期都具有极高知名度与吸引力的文化名山。及至大唐,天台山成为诗人们魂梦以寄、争相登临吟咏的栖归圣地与文学胜地。从宋人李庚等主编的《天台集》所收的唐代文人赠别酬和诗可以看到,涉及的作者有宫廷帝王、政界官员、文坛雅客、丛林僧道等,内容主要包括帝王题赠、僧道游方、文人与僧道交游、文人游览唱和等。他们以诗歌为媒合力推动了天台山文化的繁荣发展,极大提升了天台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从而吸引了更多来自各地的文人墨客们聚集浙东,为浙东诗路输入了丰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多区域文化,也对浙东地区的风俗民情、艺术思想产生极大影响,同时促进了诗路沿线交通商贸经济等的繁荣与发展。

可以说,浙东唐诗之路是融合了诗歌、书法、茶道、戏曲、民俗、方言、神话传说等内容的中华文化宝藏;唐诗之路的内涵从文学艺术拓展到了沿线自然地理、宗教哲学、民间信仰、文学艺术、风土物候、商贸交通等领域,对于儒释道三教文化、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共融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仍然以耀眼的光芒吸引着人们的向往与关注,其意义与当代价值不容小觑。

从文化遗产价值而言

从文化遗产价值而言,浙东唐诗之路沿线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自然风光秀丽。仅台州境内,就有国清讲寺等10处国家级文保单位、79处省级文保单位,作为一条文化线路,唐诗之路所构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保护和利用这份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台州市决策咨询委与台州学院课题组曾把唐诗之路的文化遗产归纳为:中国山水诗发祥地、佛教中国化第一个宗派天台宗诞生地、道教巩固充实时期的中心地、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山水画发源地、茶道思想渊源地、六朝士文化中心地、民间文学民俗文化兴盛地等八个地,高度概括了其遗产价值所在,充分表明这一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与宝贵性,是具备世界文化遗产特征的区域文化线路。

在学术价值上

主要是文学艺术与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它拓展了唐代文学研究的领域,把唐诗与六朝遗风、山水胜景、社会民俗、佛道玄理、园林建筑、书画音乐等与文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交叉和综合研究探索,通过唐诗之路的研究,可以为我们重新展现一幅波澜壮阔的大唐盛世文化图卷。

在应用价值上

通过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资源挖掘与文化发展传承,对于提高区域知名度、优化区域环境、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旅游发展,促进当代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唐诗之路所构建出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唐诗整体性的渊源关系,为旅游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可形成新的旅游业态与旅游热点,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之,研究、保护和利用浙东唐诗之路,深入挖掘浙东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利于更好地弘扬诗歌文化、和合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产业品牌、特色小镇发展中,形成古今交融、和合共生的城市人文精神,有力推进区域经济建设。同时,研究、保护和利用浙东唐诗之路,对于充分发挥天台山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扩大文化发展视野,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融入长三角都市圈,推动接轨“一带一路”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听风看雨/摄

(原标题《引无数诗人竞折腰丨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天台山不简单!》。原作者 张密珍 编辑 陈夏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