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乐艺术史7:春节驱邪考 | 张小玉

吃喝玩乐艺术史7:春节驱邪考 | 张小玉

首页休闲益智天天爱消除欢闹西游版更新时间:2024-04-30

吃喝玩乐艺术史7:春节驱邪考 |

吃喝玩乐艺术史-鼠年春节特篇

有份民意调查,问美国人“对华人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迷信”。

毕竟在美国眼中,我们一到过年就要放鞭炮、贴门神、烧香、舞狮、给压岁钱…为的是什么?驱邪过个平安年!

所以今天,小玉和大家一起聊聊春节时,我们那些吃喝玩乐中的驱邪行为。

迷信?不,这是我们中国人有趣的文化仪式感。

无有趣,不艺术!

这里是小玉的《吃喝玩乐艺术史》。

姚文瀚《岁朝欢庆图》,清代绘画

整个东亚文化中,都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的传统。而每逢春节这等重要时刻,更是无酒不成年。

现在,我们中国人都要在除夕年夜饭上互相敬上几杯酒,那古人呢?

孙温《红楼梦》绘本,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在《红楼梦》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

这提到的“屠苏酒”,正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和祭祀的酒品,故又名岁酒。

屠苏酒从晋朝产生,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再饮用;晋代后,饮屠苏酒习俗日渐成风。唐代时,无论是朱户高门还是寻常百姓家,阖家欢宴除夕夜人人饮屠苏;明清前期,屠苏酒依然是年夜饭传统,喝酒时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

中国各个阶层的古人,都有除夕饮用屠苏酒的习俗。

到清代中后期,喝屠苏酒的风习已大衰,不过却在日本发扬光大。喝屠苏酒的习俗最早在嵯峨天皇时期由中国东渡至日本皇宫。如今日本新年,一家人早膳落座后,提来“新水”敬神 ,在新水中放入屠苏散,再加入酒熬制,全家人一起喝“屠苏酒”祈祷平安。

  • 为何要除夕饮屠苏酒?
  • 为什么我们在除夕的时候这么爱喝屠苏酒?这里既有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又有“养生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中,过年贴门神驱邪。

    首先,来说说文化传统。

    我们中国人过年,最讲究个“吉利”。吉利是什么?就是驱邪避祸。

    除夕最初的传统,就是要除掉那个叫“夕”的凶恶怪兽,为此热爱仪式感的中国人,把很多行为都赋予了驱邪的意义:比如认为食红豆粥就可以避瘟驱邪、平安吉祥;给小孩压岁钱,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直到现在,很多城市不允许过年放鞭炮都遭到非议,因为我们中国人认为春节放鞭炮是为了驱邪,不放还叫过年吗?

    屠苏酒

    “屠苏”指什么?从字面理解:“屠”者,指屠绝鬼气,“苏”者,则是苏醒人魂。

    屠苏酒,既能满足过年“驱邪”的标准,又能饱口腹之欲,聪明的中国人当然不会错过。

    屠苏酒配方

    其次,再来说说养生传统。

    我们中国人很懂养生,如果说现在的养生术是保温杯泡枸杞,那过去的除夕饮屠苏酒也是种养生之术。

    明朝大药学家李时珍很赞赏屠苏酒,将方剂及用途收录进《本草纲目》之中,称“饮酒后,要将药料渣子倒入井中,年饮其水,能避疫疠不正之邪。”

    屠苏酒这等药酒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的功效,而且服用简便,价格低廉,又是天然药物无副作用,其可谓是理想的防病良方。这在当时医药还不发达的古代,除夕饮用屠苏酒,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全民卫生保健运动

    《红楼梦》清代绘本中,除夕要喝屠苏酒保健。

    至于有人说屠苏酒能“辟邪”,就觉得是有封建迷信色彩,这是一种误解。这里的“邪”为中医术语,泛指能引起疾病的外来因素,如风、寒、湿、热,不良气体等,它与巫婆、巫师宣扬的鬼神之事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现代人仍在饮用各种“驱邪”的药酒,屠苏酒不再,而“屠苏”精神不变

    南宋《百子图》

    如果说春节时大人们的快乐,是喝上一杯屠苏酒,那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

    这幅《百子图》,描绘了除夕当天举行隆重“大傩”活动的场景。孩子们穿着各色衣服,聚在巷院里,燃放爆竹,穿着特制的衣服扮成神鬼互相嬉戏的场景。苏轼一首“除夕”诗写道:“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陆游亦有一首“岁暮”诗说:“太息儿童痴过我,乡傩虽陋亦争看。”

    画面中提到的看“大傩”,正是中国春节中亮眼的文化特色。

    汉代壁画中表现大傩

    早在汉朝,这大傩之中的“驱疫”,就是一大帮人扮成神和神兽,为汉朝天子去除灾祸,祈求来年一切顺利。只不过当时的大傩,还带着原始宗教和祭祀色彩,不被民间广泛使用,只是天子在春节前照常的祭祀行为。

    南宋《大傩图》

    而大傩经历了千年到了宋代,彻底褪去了原始宗教道具的神秘属性。一到春节大傩表演开始,人们喜气洋洋的上街观看,它已经不断的世俗化,成为了宋朝百姓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为了啥?依然是为了讨个“祛除恶鬼与灾祸,祈求来年幸福安康”的好彩头

    南宋《五瑞图》

    在宋代,小孩子们有多喜欢大傩表演呢?

    《五瑞图》中,几个孩童们带著各式的面具,模仿大人们跳起“大傩舞”。他们分别装扮成钟馗(黑脸者)、小鬼(中间涂脸者)、判官(穿红衣者)、雷神(摇拨浪鼓者)、药师(挂葫芦者)、“四个捉鬼大师,正卖力跳着驱鬼的舞步,希望快快赶走这个凶神恶煞”。

    南宋《货郎图》,傩面具还成为儿童玩具商品,出现在市场上。

    除了在扮演嬉戏,孩子们还要要戴上面具、打扮成神话传说里的人物,去各家门前讨要食物钱财,大人们呢,也都没人拒绝,乐得给与。

    这哪里还有什么古傩仪的恐怖与紧张气息呢?活脱脱就是一场西方儿童们的万圣狂欢!孩子们互相追逐嬉戏,尽显童趣快乐。这场大傩驱邪的仪式,已经不断世俗化、娱乐化,融入商业社会与城市生活。

    演完这场大傩戏,孩子们快乐的回家,吃起年夜饭。一切都是那么幸福和无忧无虑。

    传承前年的神鬼文化,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很多方面,成为了我们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生动有趣、精彩纷呈的描绘出中国古代文化风貌。

    神鬼信仰,究竟从何而来?

    第一,中国没有“上帝”这等宗教信仰,我们认为万物有灵,在早年科技水平不发达的时代,神鬼之说让我们懂得敬畏自然

    第二,这种超自然的信仰,有利于推崇惩恶扬善的思想,中国人愿意为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世上也许再没有什么地方,能像中国这样把节日过得如此欢闹喜庆了,也再没有什么场合能比中国的大小节日,更好地表达人民对生活的愉悦期望了。

    春节中这么多好玩的驱邪习俗,彰显了古代人对时光与生活的感喟,沉淀着厚实的文化因子。中国人生命中的春节,既是季节的转换,又代表着时间被珍重,家庭与生活被理解。

    这是迷信吗?不,是中国人的情趣和智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